本文目錄一覽
- 1,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搖指杏花村是什么意思
- 2,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是什么酒
- 3,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是什么酒
- 4,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什么
- 5,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什么酒
- 6,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什么村
- 7,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指的是哪個節(jié)日
- 8,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9,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什么意思
- 10,牧童遙指杏花村上一句是什么
- 11,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得出是什么意思搖是什么意思這句
- 12,牧童遙指杏花村的前一句是什么
- 13,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1,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搖指杏花村是什么意思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搖指杏花村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譯文:借問當(dāng)?shù)刂撕翁庂I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希望能幫助到你
2,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是什么酒
山西清香型的汾酒。公元830年左右 唐代大詩人杜牧于春天由并州南返,路過汾州杏花村,寫下了噲炙人口的《清明》詩。
3,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是什么酒
杏花村酒
杏花村
應(yīng)該是汾酒吧
沒有指是什么酒,是問酒家,喝酒的地方,不是問酒
杏花村酒,是山西酒,也是中國名酒,
4,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什么
清明 作者:杜牧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什么酒
山西杏花村的白酒。醇香可口,年代長久。在杏花村考古工作者發(fā)掘出許多漢代的制酒的工具和酒器,推測大約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魏時期就大規(guī)模地釀造白酒。到了唐代,村里酒店已經(jīng)有七十二家了。
唐代詩人杜牧《清明》 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今在安徽貴池秀山門外。受本詩影響,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賞析】 山西杏花村的白酒,醇香可口,年代長久。在杏花村考古工作者發(fā)掘出許多漢代的制酒的工具和酒器,推測大約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魏時期就大規(guī)模地釀造白酒。到了唐代,村里酒店已經(jīng)有七十二家了。杏花村的酒聞名于世,李白和杜甫也曾在此飲酒作詩,但杜牧的《清明》詩家喻戶曉。據(jù)說,到了清朝,杏花村的酒家已經(jīng)有了二百二十家。本詩大意是清明時節(jié),本該家人團聚,可是對于冒雨趕路的行人來講,不禁心情迷亂,難以平靜,好在找到了解脫的形式。全詩自然流暢、通俗易懂、余味無窮
6,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什么村
出自《清明》杜牧(唐),全詩如下: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譯文為:江南清明時候細(xì)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的行人個個都落魄斷魂。向當(dāng)?shù)氐娜藛柭纺睦锟梢再I酒澆愁?牧牛的孩童笑了笑遙指杏花山村。杜牧詩中的“杏花村”,應(yīng)該是詩人看到或想像中的一個開滿杏花的村莊。
7,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指的是哪個節(jié)日
清明 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絕句《清明》,《江南通志》載: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到過杏花村飲酒,詩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東南湖等勝景。本詩寫一個離鄉(xiāng)在外的“行人”,在春雨綿綿的清明時節(jié)欲借酒澆愁的心情。詩中的行人、酒家、牧童、杏花村,山道灣灣、春雨飄灑,構(gòu)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清明煙雨畫”。
唐代詩人杜牧《清明》 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今在安徽貴池秀山門外。受本詩影響,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賞析】 山西杏花村的白酒,醇香可口,年代長久。在杏花村考古工作者發(fā)掘出許多漢代的制酒的工具和酒器,推測大約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魏時期就大規(guī)模地釀造白酒。到了唐代,村里酒店已經(jīng)有七十二家了。杏花村的酒聞名于世,李白和杜甫也曾在此飲酒作詩,但杜牧的《清明》詩家喻戶曉。據(jù)說,到了清朝,杏花村的酒家已經(jīng)有了二百二十家。本詩大意是清明時節(jié),本該家人團聚,可是對于冒雨趕路的行人來講,不禁心情迷亂,難以平靜,好在找到了解脫的形式。全詩自然流暢、通俗易懂、余味無窮
8,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代詩人杜牧《清明》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今在安徽貴池秀山門外。受本詩影響,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举p析】山西杏花村的白酒,醇香可口,年代長久。在杏花村考古工作者發(fā)掘出許多漢代的制酒的工具和酒器,推測大約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魏時期就大規(guī)模地釀造白酒。到了唐代,村里酒店已經(jīng)有七十二家了。杏花村的酒聞名于世,李白和杜甫也曾在此飲酒作詩,但杜牧的《清明》詩家喻戶曉。據(jù)說,到了清朝,杏花村的酒家已經(jīng)有了二百二十家。本詩大意是清明時節(jié),本該家人團聚,可是對于冒雨趕路的行人來講,不禁心情迷亂,難以平靜,好在找到了解脫的形式。全詩自然流暢、通俗易懂、余味無窮
9,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什么意思
“借問酒家何處有”一句 。詩人融景傷懷至極,而又要冒雨趕路,雨濕衣衫、春寒料峭。詩人希冀借酒消愁。于是,他便向人問路了。 結(jié)句“牧童遙指杏花村 ”,點明了上句詩人問路的對象 ,“牧童遙指”把讀者帶入了一個與前面哀愁悲慘迥異的煥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熱心甜潤的聲音,遠(yuǎn)處杏花似錦,春意鬧枝,村頭酒旗飄飄,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韻致詩的前兩句創(chuàng)造了一幅凄迷感傷的藝術(shù)畫面,后兩句則創(chuàng)造了一幅鮮明生動的畫面,前抑后揚,對比交錯,相映成趣。與詩人的感情脈搏一致。
唐代詩人杜牧《清明》 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今在安徽貴池秀山門外。受本詩影響,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賞析】 山西杏花村的白酒,醇香可口,年代長久。在杏花村考古工作者發(fā)掘出許多漢代的制酒的工具和酒器,推測大約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魏時期就大規(guī)模地釀造白酒。到了唐代,村里酒店已經(jīng)有七十二家了。杏花村的酒聞名于世,李白和杜甫也曾在此飲酒作詩,但杜牧的《清明》詩家喻戶曉。據(jù)說,到了清朝,杏花村的酒家已經(jīng)有了二百二十家。本詩大意是清明時節(jié),本該家人團聚,可是對于冒雨趕路的行人來講,不禁心情迷亂,難以平靜,好在找到了解脫的形式。全詩自然流暢、通俗易懂、余味無窮
10,牧童遙指杏花村上一句是什么
“牧童遙指杏花村”上一句是”借問酒家何處有”。這首詩出自唐朝著名詩人杜牧的《清明》,其原文如下,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譯文:清明節(jié)這天細(xì)雨紛紛,路上遠(yuǎn)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凄涼。問一聲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遠(yuǎn)處的杏花村。清明節(jié),傳統(tǒng)有與親友結(jié)伴踏青、祭祖掃墓的習(xí)俗??墒窃娭械摹靶腥恕眳s獨自在他鄉(xiāng)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獨、凄涼的,再加上春雨綿綿不絕,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煩亂和惆悵,情緒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憂愁之中,趕快打聽哪兒有喝酒的地方,讓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熱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點出那遠(yuǎn)處的一片杏花林。詩歌的結(jié)句使人感到悠遠(yuǎn)而詩意又顯得非常清新、明快。
11,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得出是什么意思搖是什么意思這句
“遙”,字面意義是遠(yuǎn)。然而這里不可拘守此義。這一指,已經(jīng)使我們?nèi)缤吹?,隱約紅杏梢頭,分明挑出一個酒簾—“酒望子”來了。若真的距離遙遠(yuǎn),就難以發(fā)生藝術(shù)聯(lián)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無盡的興味:妙就妙在不遠(yuǎn)不近之間?!都t樓夢》里大觀園中有一處景子題作“杏簾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這里體會脫化而來,正好為杜郎此句作注腳?!靶踊ù濉辈灰欢ㄊ钦娲迕?,也不一定即指酒家。這只需要說明指往這個美麗的杏花深處的村莊就夠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詩只寫到“遙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費一句話。剩下的,行人怎樣的聞訊而喜,怎樣的加把勁兒趲上前去,怎樣的興奮地找著了酒店,怎樣的欣慰地獲得了避雨、消愁兩方面的滿足和快意……,這些,詩人就能“不管”了。他把這些都付與讀者的想象,為讀者開拓了一處遠(yuǎn)比詩篇語文字句所顯示的更為廣闊得多的想象余地。這就是藝術(shù)的“有余不盡”。
08-11-10“借問酒家何處有”一句 。詩人融景傷懷至極,而又要冒雨趕路,雨濕衣衫、春寒料峭。詩人希冀借酒消愁。于是,他便向人問路了。 結(jié)句“牧童遙指杏花村 ”,點明了上句詩人問路的對象 ,“牧童遙指”把讀者帶入了一個與前面哀愁悲慘迥異的煥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熱心甜潤的聲音,遠(yuǎn)處杏花似錦,春意鬧枝,村頭酒旗飄飄,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韻致詩的前兩句創(chuàng)造了一幅凄迷感傷的藝術(shù)畫面,后兩句則創(chuàng)造了一幅鮮明生動的畫面,前抑后揚,對比交錯,相映成趣。與詩人的感情脈搏一致。
12,牧童遙指杏花村的前一句是什么
牧童遙指杏花村的前一句是借問酒家何處有?!肚迕鳌肥翘拼膶W(xué)家杜牧的詩作。此詩寫清明春雨中所見,色彩清淡,心境凄冷,歷來廣為傳誦。全文: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譯文:江南清明時節(jié)細(xì)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dāng)?shù)刂撕翁庂I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擴展資料:這才是詩人和讀者的共同享受,這才是藝術(shù),這也是中國古典詩歌所特別擅場的地方。古人曾說過,好的詩,能夠“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在于言外”。拿這首《清明》絕句來說,在一定意義上,也是當(dāng)之無愧的。這首小詩,一個難字也沒有,一個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語言,寫得自如之極,毫無經(jīng)營造作之痕。音節(jié)十分和諧圓滿,景象非常清新、生動,而又境界優(yōu)美、興味隱躍。詩由篇法講也很自然,是順序的寫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環(huán)境、氣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凄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轉(zhuǎn)”,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而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藝術(shù)上,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謂高潮頂點,卻又不是一覽無余,索然興盡,而是余韻邈然,耐人尋味。這些,都是詩人的高明之處,也就是值得后人學(xué)習(xí)繼承的地方。
13,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作者:杜牧 年代:唐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賞析: 詩的首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點明詩人所置身的時間、氣象等自然條件。清明節(jié)為唐代的大節(jié)日之一 ,這一天 ,或合家團聚,或上墳掃墓,或郊游踏青,活動多樣。但是杜牧在池州所過的清明節(jié)卻不見陽光,只是“天街小雨潤如酥”,細(xì)雨紛紛。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斷魂 ”,由寫客觀轉(zhuǎn)入狀摹主觀,著重寫詩人的感情世界。他看見路上行人吊念逝去親人,傷心欲絕,悲思愁緒。 “借問酒家何處有”一句 。詩人融景傷懷至極,而又要冒雨趕路,雨濕衣衫、春寒料峭。詩人希冀借酒消愁。于是,他便向人問路了。 結(jié)句“牧童遙指杏花村 ”,點明了上句詩人問路的對象 ,“牧童遙指”把讀者帶入了一個與前面哀愁悲慘迥異的煥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熱心甜潤的聲音,遠(yuǎn)處杏花似錦,春意鬧枝,村頭酒旗飄飄,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韻致詩的前兩句創(chuàng)造了一幅凄迷感傷的藝術(shù)畫面,后兩句則創(chuàng)造了一幅鮮明生動的畫面,前抑后揚,對比交錯,相映成趣。與詩人的感情脈搏一致。 這首詩描寫清明時節(jié)的天氣特征,抒發(fā)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緒和希望。 清明時節(jié),天氣多變,有時春光明媚,花紅柳綠,有時卻細(xì)雨紛紛,綿綿不絕。首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寫出了“潑火雨”的特征(清明前兩天是寒日節(jié),舊俗要禁火三天,這時候下雨稱為“潑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斷魂”寫行路人的心境。“斷魂”,指內(nèi)心十分凄迷哀傷而并不外露的感情。這位行人為何“欲斷魂”呢?因為清明在我國古代是個大節(jié)日,照例該家人團聚,一起上墳祭掃,或踏青游春?,F(xiàn)在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趕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濕,心境就更加凄迷紛亂了。 如何排遣愁緒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個酒家,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飲點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驅(qū)散心中的愁緒。于是他問路了:“借問酒家何處有?”問誰,沒有點明。末句“牧童遙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語,又補充說明上句問的對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動代替語言,行人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在一片紅杏盛開的樹梢,隱隱約約露出了一個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標(biāo)幟)。詩到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聞訊而喜,興奮地趕上前去,找到酒店飲上幾杯,獲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滿足等等,都留待讀者去想象。 由于這首詩的廣泛流傳,“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號。 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jié)。詩人小杜,在行路中間,可巧遇上了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jié),可也是氣候容易發(fā)生變化的期間,甚至?xí)r有“疾風(fēng)甚雨”。但這日的細(xì)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這“雨紛紛”,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這“紛紛”在此自然毫無疑問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還有一層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實際上還在形容著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斷魂”?!靶腥恕?,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么是“斷魂”呢?在詩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斷魂”,是竭力形容那種十分強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現(xiàn)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在古代風(fēng)俗中,清明節(jié)是個色彩情調(diào)都很濃郁的大節(jié)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游玩觀賞,或上墳掃墓;而今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是復(fù)雜的。偏偏又趕上細(xì)雨紛紛,春衫盡濕,這又平添了一層愁緒。因而詩人用了“斷魂”二字;否則,下了一點小雨,就值得“斷魂”,那不太沒來由了嗎?—這樣,我們就又可回到“紛紛”二字上來了。本來,佳節(jié)行路之人,已經(jīng)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絲風(fēng)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紛亂了。所以說,紛紛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緒,—甚至不妨說,形容春雨,也就是為了形容情緒。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種絕藝,一種勝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著寫行人這時涌上心頭的一個想法:往哪里找個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尋到一個小酒店,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小飲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濕的衣服,—最要緊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頭的愁緒。于是,向人問路了。 是向誰問路的呢?詩人在第三句里并沒有告訴我們,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遙指杏花村”。在語法上講,“牧童”是這一句的主語,可它實在又是上句“借問”的賓詞—它補足了上句賓主問答的雙方。牧童答話了嗎?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動”為答復(fù),比答話還要鮮明有力。我們看《小放?!愤@出戲,當(dāng)有人向牧童哥問路時,他將手一指,說:“您順著我的手兒瞧!”是連答話帶行動—也就是連“音樂”帶“畫面”,兩者同時都使觀者獲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詩人手法卻更簡捷,更高超:他只將“畫面”給予讀者,而省去了“音樂”,—不,不如說是包括了“音樂”。讀者欣賞了那一指路的優(yōu)美“畫面”,同時也就隱隱聽到了答話的“音樂”。 “遙”,字面意義是遠(yuǎn)。然而這里不可拘守此義。這一指,已經(jīng)使我們?nèi)缤吹?,隱約紅杏梢頭,分明挑出一個酒簾—“酒望子”來了。若真的距離遙遠(yuǎn),就難以發(fā)生藝術(shù)聯(lián)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無盡的興味:妙就妙在不遠(yuǎn)不近之間?!都t樓夢》里大觀園中有一處景子題作“杏簾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這里體會脫化而來,正好為杜郎此句作注腳?!靶踊ù濉辈灰欢ㄊ钦娲迕?,也不一定即指酒家。這只需要說明指往這個美麗的杏花深處的村莊就夠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詩只寫到“遙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費一句話。剩下的,行人怎樣的聞訊而喜,怎樣的加把勁兒趲上前去,怎樣的興奮地找著了酒店,怎樣的欣慰地獲得了避雨、消愁兩方面的滿足和快意……,這些,詩人就能“不管”了。他把這些都付與讀者的想象,為讀者開拓了一處遠(yuǎn)比詩篇語文字句所顯示的更為廣闊得多的想象余地。這就是藝術(shù)的“有余不盡”。 這首小詩,一個難字也沒有,一個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語言,寫得自如之極,毫無經(jīng)營造作之痕。音節(jié)十分和諧圓滿,景象非常清新、生動,而又境界優(yōu)美、興味隱躍。詩由篇法講也很自然,是順序的寫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環(huán)境、氣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凄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轉(zhuǎn)”,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而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藝術(shù)上,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謂高潮頂點,卻又不是一覽無余,索然興盡,而是余韻邈然,耐人尋味。這些,都是詩人的高明之處,也就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繼承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