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唱念做打是哪個戲曲劇種
京?。ㄓ小皣鴦 敝Q)、越?。ㄓ小爸袊诙髣》N”、“第二國劇”之稱)、黃梅戲。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場景布置注重寫意,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越劇發(fā)源于浙江嵊州,發(fā)祥于上海,繁榮于全國,流傳于世界,在發(fā)展中汲取了昆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經(jīng)歷了由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為主的歷史性演變。
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 、豫劇并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香港、臺灣等地亦有黃梅戲的專業(yè)或業(yè)余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
擴展資料:
中國戲曲是一種高度綜合的民族藝術。這種綜合性不僅表現(xiàn)在它融匯各個藝術門類(諸如舞蹈、雜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還體現(xiàn)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藝術上。各種不同的藝術因素與表演藝術緊密結合,通過演員的表演實現(xiàn)戲曲的全部功能。
其中,唱、念、做、打在演員身上的有機構成,便是戲曲的綜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體現(xiàn)。唱,指唱腔技法,講就“字正腔圓”;念,即念白,是朗誦技法,要求嚴格,所謂“千斤話白四兩唱”;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
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動作,是在中國傳統(tǒng)武術基礎上形成的舞蹈化武術技巧組合。這四種表演技法有時相互銜接,有時相互交叉,構成方式視劇情需要而定,但都統(tǒng)一為綜合整體,體現(xiàn)出和諧之美,充滿著音樂精神(節(jié)奏感)。
2. 唱念做打是哪個戲曲劇種常用標志
戲曲種類
安徽---黃梅戲、廣東---粵劇、山東、江蘇---柳琴戲、浙江---越劇、西藏--藏戲、陜西---秦腔、江蘇---昆曲、四川---京劇、河南---豫劇、河北---評劇、福建---閩劇、上海---滬劇、山東--呂劇、等。
黃梅戲
黃梅戲是安徽省四大劇種之一。中國五大劇種之一,原名“黃梅調”或“采茶戲”,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三省交界一帶,源于湖北黃梅一帶的采茶歌。
清道光前后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毗鄰地區(qū),形成以演唱“兩大戲”、“三小戲”為主的民間小戲。后吸收青陽腔和徽劇的音樂和表演藝術以及民間音樂,演出了大戲。
黃梅戲的主要唱腔,大戲有平詞、火工、二行、三行、彩腔等;小戲多用各自獨立的唱腔。由于在以懷寧為中心的安慶地區(qū)長期流行,用當?shù)胤窖灾v唱,形成了獨特風格,所以曾被稱為“懷腔”。
粵劇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戲曲之一?;泟≡醋阅蠎?,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xiàn),是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
粵劇是融匯明清以來流入廣東的海鹽、弋陽、昆山、梆子等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間音樂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劇稱西皮)、二黃為主的我國南方一大劇種。
據(jù)說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為了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語言改為粵語(俗稱:白話),使廣州人更容易明白?;泟∶杏?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之內。
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泟∈菑V東省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隨著粵語華人的移民及其對粵劇的喜愛和傳唱,被傳播到世界各地。新加坡素有“粵劇第二故鄉(xiāng)”之稱。
柳琴戲
柳琴戲是江蘇省和山東省主要劇種之一,分布蘇魯豫皖四省交界的廣大地區(qū),因其唱腔有拉魂動魄的魅力,故民間一直稱其為“拉魂腔”。50年代初,就其主要伴奏樂器“柳葉琴”,始正式定名為“柳琴戲”。
柳琴戲在發(fā)展過程中,融匯了當?shù)氐拿耖g音樂及毗鄰地區(qū)的劇種音樂,逐步形成了自己完備唱腔體系,內容豐富多姿,腔調高亢華麗為觀眾鐘愛,百聽不厭。
越劇
越劇,是中國五大戲曲種類之一,中國第二大劇種,有第二國劇之稱。越劇長于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優(yōu)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的戲為主,藝術流派紛呈。
越劇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蘇、福建等江南地區(qū),鼎盛時期除西藏、廣東、廣西等少數(shù)省、自治區(qū)外,全國都有專業(yè)劇團存在。據(jù)初步統(tǒng)計,約有280多個,業(yè)余劇團更有成千上萬,不勝統(tǒng)計。
越劇在海外亦有很高的聲譽和廣泛的群眾基礎,當為流傳最廣之地方劇種。2006年5月20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藏戲
藏戲的藏語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據(jù)傳藏戲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劇目內容又多是佛經(jīng)中的神話故事,故而得名。藏戲起源于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
17世紀時,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戲唱腔高亢雄渾,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聲幫和。藏戲原系廣場劇,只有一鼓一鈸伴奏,別無其他樂器。
秦腔
古時陜西、甘肅一帶屬秦國,所以稱之為"秦腔"。因為早期秦腔演出時,常用棗木梆子敲擊伴奏,故又名"梆子腔"。秦腔成形后,流傳全國各地,因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體系,對各地的劇種產(chǎn)生了不同程度的 影響,并直接影響了梆子腔成為梆子腔劇種的始祖。秦腔的表演技藝樸實、粗獷、豪放,富有夸張性,生活氣息濃厚,技巧豐富。
昆曲
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現(xiàn)又被稱為“昆劇”。昆曲是漢族傳統(tǒng)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中國漢族傳統(tǒng)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昆曲發(fā)源于14世紀中國的蘇州太倉南碼頭,后經(jīng)魏良輔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自明代中葉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被譽為“百戲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jié)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念語音為“中州韻”。昆曲在2001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chǎn)代表作”
2018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公布北京大學為昆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基地。
京劇
京劇,曾稱平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談∈蔷﹦〉那吧?。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 四大徽班陸續(xù)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后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fā)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京劇走遍世界各地,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tǒng)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3. 中國戲劇唱念做打
唱念做打是戲曲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段,同時也是戲曲表演的四項基本功。通常被稱為“四功”。近義詞:說學逗唱
4. 唱念做打是哪個戲曲劇種中的表現(xiàn)形式
1 、始于離者,終于和 中國戲曲,是一種綜合舞臺藝術樣式。
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xiàn)其各自的個性。
這些形式主要包括:詩、樂、舞。
詩指其文學,樂指其音樂伴奏,舞指其表演。
此外還包括舞臺美術、服裝、化妝等方面。
而這些藝術因素在戲曲中都為了一個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個原則,即美。
2、戲曲者,謂以歌舞演故事也 中國戲曲之特點,一言以蔽之,“謂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學者王國維語)。
戲曲與話劇,均為戲劇之屬,都要通過演員扮演人物,運用對話和動作去表現(xiàn)一定長度的故事情節(jié)。
所不同者,戲曲是運用音樂化的對話和舞蹈化的動作去表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
也即人們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離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中國戲曲的表現(xiàn)生活,運用了一種“取其意而棄其形”的方式,如中國畫之寫意山水,用縱橫的筆勢去體現(xiàn)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所以,戲曲舞臺上才有了紅臉的關羽,白臉的曹操;有了長歌當哭,長袖善舞;有了無花木之春色,無波濤之江河。
4、舞臺小天地,天地大舞臺 中國戲曲作為一種舞臺藝術,需要面對一個舞臺之狹小與生活之博大的矛盾。
戲曲并沒有象話劇那樣用“三一律”的原則對生活進行擠壓以便于表現(xiàn)。
而是運用虛擬的手段,制造彈性的時空,又借助于演員生動的表演和觀眾的想象與理解,來完成對闊大天地的描畫。
所以,戲曲可以在明亮的燈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曠的舞臺上馭馬行舟。
5. 唱念做打是中國戲曲中做是什么意思
唱念做打:戲曲表演的4種手段有板有眼:比喻做事有條理有步調余音繞梁:唱歌停止后,余音好像還在屋子里旋轉字正腔圓:指發(fā)音吐字十分準確,中氣足
6. 唱念做打是什么戲曲
唱、念、做、打是戲曲表演中的四種藝術手段。同時也是戲曲演員表演的四種基本功。通常被稱為“四功”。
“唱”,指的是唱功?!白觥敝傅氖亲龉Γ簿褪潜硌??!澳睢敝傅氖且魳沸阅畎?。而“打”則指的是武功。 戲曲演員從小就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訓練培養(yǎng)的,雖然有的演員擅長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當以做功(花旦)為主,有的以武打為主(武凈)。但是要求每一個演員必須有過硬的唱、念、做、打四種基本功,才能充分發(fā)揮作為歌舞劇的戲曲藝術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現(xiàn)和刻畫戲中的各種人物。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樂性的念白,二者構成歌舞化戲曲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打指武術和翻跌的技藝,二者結合,構成另一大要素的“舞”。
唱
唱是戲曲的主要藝術手段之一,學習唱功的第一步是喊嗓、吊嗓,擴大音域、音量、鍛煉歌喉的耐力和音色,分別字音的四聲陰陽、尖圓清濁、五音四呼,練習咬字、歸韻、噴口、潤腔等技巧;但唱更重要的則是善于運用聲樂技巧來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感情和精神狀態(tài),通過聲樂的藝術感染力,表達劇中人的心曲。
學習唱功的第一步是喊嗓、吊嗓,擴大音域、音量,鍛煉歌喉的耐力和音色,還要分別字音的四聲陰陽、尖團清濁、五音四呼,練習咬字、歸韻、噴口、潤腔等技巧。當演員掌握了這一切時,更重要的則是善于運用聲樂技巧來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感情與精神狀態(tài)。幾百年來,戲曲美學中一直有傳聲與傳情的分歧,有的演員側重音色和唱腔旋律的美,講究唱出韻味;有的演員則著重中氣充沛、字正腔圓,主張首先要唱出感情。卓越的演員大都把傳聲與傳情結合起來,通過聲樂的藝術感染力,表現(xiàn)劇中人的心曲。
戲曲的唱,從來不是穿插在戲里的獨立的聲樂表演,而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些優(yōu)秀劇目,安排唱段是根據(jù)劇情的需要,人物性格、思想、情緒發(fā)展的需要。通過優(yōu)美的音樂形象來豐富和加強文學形象,訴諸觀眾的聽覺感官,正像做和打通過優(yōu)美的舞蹈形象訴諸觀眾的視覺感官一樣。因而戲曲的唱,演員的技巧和修養(yǎng)都是決定藝術創(chuàng)造得失、高下的重要因素。對同一劇目的同一角色,由于演員的體驗、理解不同,也由于唱腔唱法不同,逐漸形成了演唱上各種意趣不同的藝術風格。
不同的劇種,對唱的運用也有所不同。有的唱得多,動輒三五十句,甚至超過百句。有的唱得較少,在劇中人動情的時刻才設置大段的唱腔。唱得多的劇種,往往以唱代念,或介乎唱與念之間,潤腔較少。唱得少的劇種,大都在聲樂藝術上刻意求工,對行腔度曲,進行高度的提煉。
從戲曲發(fā)展的過程來看,唱腔的伴奏是由簡到繁的。古老劇種弋陽腔,采用一唱眾和的幫腔形式,僅用簡單的打擊樂伴奏。明嘉靖年間正式形成的昆山腔,發(fā)展為兼用笙、簫、笛、琵琶等管弦樂器伴奏,音樂效果大為增強。近代戲曲更加重視伴奏的襯托作用,逐漸增多了樂器的種類,并密切了聲樂和器樂的配合。也有些劇種在主要唱段中停止器樂伴奏,由演員獨唱“清板”,以突出聲樂的表現(xiàn)力。幫腔形式,目前在一些高腔系統(tǒng)的劇種中仍舊保留著,作為烘托氣氛、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手段。
由于唱詞都是詩詞體,句法緊湊精練,文學性較強,因此更便于集中地抒發(fā)情感。此外,在敘事、寫景、爭辯、斥責等場合,一般也常發(fā)揮唱的功能,以增強藝術效果,并給人以美感享受。為了便于傳達感情、喚起共鳴,曲詞的文學性不尚典雅,而在于雅俗共賞、簡潔明快、涉筆成趣。
在戲曲里,唱作為主要藝術手段之一,它不是單獨運用的,而是和念、做、打等藝術手段有機結合,融為一體,為塑造人物服務。
念白
念白與唱互相補充、配合,也是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藝術手段。演員從小練基本功,念白也是必修課之一。戲曲念白大體上可分為兩大類,即韻白和散白,都是經(jīng)過藝術提煉的語言,具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性,鏗鏘悅耳,與唱相互協(xié)調。
做功
做功泛指表演技巧,一般又特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是戲曲有別于其他表演藝術的主要標志之一。演員在創(chuàng)作角色時,手、眼、身、步各有多種程式,髯口、翎子、甩發(fā)、水袖也各有多種技法,靈活運用這些程式化的舞蹈語匯,以突出人物性格、年齡、身份上的特點,并使自己塑造的藝術形象更成功。做并不是純技術性表演,而是各具特點的內涵與表象,一舉手,一投足,既有內心的體驗,又能通過外形加以表現(xiàn),內外交融,得心應手,全為塑造形象服務。
戲曲演員從小練就腰、腿、手、臂、頭、頸的各種基本功之后,還須悉心揣摩戲情戲理、人物特征,才能把戲演活。演員在創(chuàng)造角色時,手、眼、身、步各有多種程式,髯口、翎子、甩發(fā)、水袖各有多種技法,靈活運用這些程式化的舞蹈語匯,以突出人物性格上、年齡上、身分上的特點,并使自己塑造的藝術形象更增光輝。如在各種步法中,狼狽掙扎時走跪步,少女在歡樂時甩著辮梢走碎步,就不僅是純技術性的表演,而能起到渲染氣氛和描繪情態(tài)的作用。同樣是翎子功,用在不同人物身上,有的表現(xiàn)英武,有的表現(xiàn)輕佻,有的表現(xiàn)急躁,有的表現(xiàn)憤怒。在髯口功中,彈須、理髯、甩髯口……各具特定的內涵與表象。卓越的演員表演時既有內心的體驗,又能通過外形加以表現(xiàn),內外交融,得心應手,而不流于形式。
打
打是戲曲形體動作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tǒng)武術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場面的高度藝術提煉。一般分為把子功和毯子功兩大類。不僅要有深厚的功底,而且還必須善于運用這些難度極高的技巧,準確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神情氣質。凡用古代刀槍劍戟等兵器(習稱“刀槍把子”)對打或獨舞的,稱把子功。在毯子上翻滾跌撲的技藝,稱毯子功。演員從小練武功,需要付出艱苦的勞動。拿頂,一練就是一炷香的時間;小翻、旋子,一走就是幾十個;耍刀花、耍槍花,不到精疲力竭不止。只有苦練,才能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技術功底還只是創(chuàng)作素材,演員還必須善于運用這些難度極高的技巧,準確地顯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神情氣質,并分清敵對雙方的正反、勝敗和高下。
戲曲的做和打,也從來不是穿插在戲里的獨立的舞蹈表演。毯子功的一些項目,單獨地看,近乎雜技;把子功的一些套數(shù),單獨地看,類似武術。但連貫起來,組合在戲里,卻成為具有豐富表現(xiàn)力的舞蹈語言,能夠出人、出情、出戲。一節(jié)開打結束時,雙方亮相,不僅勝敗判然,而且分出了正反。戰(zhàn)勝者耍下場,顯示了神采飛揚的風貌。武二花連摔錁子,狼狽相畢露。竄毛表示下水,跺泥體現(xiàn)沉穩(wěn)。馬童的小翻,襯托了主帥的氣勢。某些戲里的倒扎虎、云里翻,則突現(xiàn)精神失常者的瘋癲迷亂,等等。當這些技術功底與情節(jié)相結合時,就有助于刻畫人物,闡釋劇情,并使觀眾在直觀中得到藝術享受。
7. 唱念做打是戲曲演員的基本功?
四功五法:
唱念做打。
唱,戲曲嘛,很少有不唱的(打杠子沒有唱)。
京劇參考:生,高派。旦,張派。
千金念白四兩唱,念講究噴口、節(jié)奏、氣口、韻味、情感等,有韻白、散白、引子、數(shù)板等。
京劇參考:生:馬派。旦:荀派。
做,肢體語言,京劇也有唱功老生和做工老生(也叫衰派老生)之分,主要是要大量的肢體語言表演(譬如跑城、南天門等)
京劇參考:生:麒派。旦:程派。
打,武生、紅生、花臉(大凈和武二花、小花臉等)、武旦、刀馬旦等,各自的打法不一,在此不一一贅述。
京劇參考:生,蓋派、黃派。旦:尚派、關派。
手眼身法步。
手:主要指手勢,如戟指、蘭花指等,也泛指抖功等和手相關的肢體表演。
京劇參考:梅派。
眼:眼神,眼珠地轉動等來體現(xiàn)人物內心情感。
京劇參考:筱派。
身:身段表演,要求演員表演中不能身上羊毛(指不自然地抖動)等。也有僵尸、吊毛、倒扎虎等等。
這個就沒啥參考的了………
法,有人說是規(guī)矩,我個人理解是發(fā),即甩發(fā)等和發(fā)辮相關的技巧,講究隨板而動,最后朝天一柱香。
這個推薦個劇目:打金磚。譚元壽、馬少良、于魁智、言興朋等均演過,排名分先后。
步:指腳上的功夫。如搓步、圓場、馬趟子、鬼步等。
也推薦個劇目吧:活捉三郎。陳永玲、童芷苓等均演過,排名分先后。
8. 唱念做打是中國戲曲表演的四種
唱念做打。
唱念做打是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段,也是京劇表演的四項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樂性的念白,二者相輔相成,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藝,二者相互結合,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舞”。習稱四功五法的四功,即指唱念做打四種技藝的功夫。
9. 唱念做打是哪個戲曲劇種的表演形式
我國戲曲有五種,其中之一的就有京劇,京劇之前的名稱叫做評劇、國劇和亂彈,是中國有名的戲劇種類,用到的主要伴奏是鑼鼓與胡琴,被稱為我國國粹。那么京劇的表演形式有哪些呢?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也不難,它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京劇在本質上是匯合了很多地方戲劇的特色形成的戲曲。并且京劇并不是專屬某一個地區(qū)的劇種,相對于其它的專屬于地方的戲曲來說,京劇的可塑造性很強,并且在很多地區(qū)都有愛聽京劇的人。在二零一零年京劇被正式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