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綠鰭魚圖片
淡水像飛魚一樣的魚是綠鰭魚。
綠鰭魚,俗稱 綠翅魚、綠姑、魴鮄、國公魚、綠鶯鶯、角魚、紅祥、大頭魚、蜻蜓角。體延長,稍側(cè)扁,前部粗大,后部漸細。一般體長14~30厘米、體重150~300克、頭大近方形,吻角鈍圓,兩頜及犁角具絨毛齒。頭部、背面與兩側(cè)均被骨板,體被小圓鱗、頭部及背側(cè)面紅色,并有黃色網(wǎng)狀斑紋。背鰭兩個,分離。其兩側(cè)各有1縱列棘楯板;胸鰭長而寬大、位低,下方有3條指狀游離鰭條,內(nèi)側(cè)為具斑點的艷綠色;尾鰭截形。后緣白色。
2. 綠鰭魚的圖片
學(xué)名是綠鰭馬面鲀。
綠鰭馬面鲀(學(xué)名: Thamnaconus modestus),硬骨魚綱,單角鲀科。,俗名橡皮魚、剝皮魚、豬魚、皮匠魚。分布于朝鮮、日本、印度洋非洲東岸以及中國東海、黃海、渤海、上海地區(qū)見于長江口等海域,屬于外海近底層魚類。其常生活于棲息水深50-12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chǎn)地在煙臺。
3. 白鰭魚圖片
白鰭魚洗干凈放盤,加姜配料辣椒上鍋蒸熟后澆熱香油既可
4. 紅鰭鯛魚圖片
1.
紅鯛魚一條,因為是冷凍的,所以要在室溫下解凍,將紅鯛魚開膛去鱗清洗干凈,用鹽腌一下。
2.
起油鍋,猛火將魚下鍋煎。
3.
大約一兩分鐘后,將魚翻個邊,煎至兩面金黃。
4.
沿鍋邊熗入料酒,加姜絲,生抽,清水將魚燜5分鐘。
5.煮熟的魚加蔥段,椒圈調(diào)味,用水淀粉勾芡就可以起鍋了。
5. 紅鰭魚圖片
用料:
紅鰭笛鯛 1條、蔥 2根、鹽 半小勺、紅辣椒 1根、生姜 兩片、生粉 兩小勺、蒸魚豉油(生抽) 適量、調(diào)和油 少許
步驟 1
將紅笛鯛雙側(cè)割“井”字紋,不要割到骨頭那里,劃開就好了。這里我用了拓牌的海鷗水果刀,刀刃的弧度貼合魚身的弧度,輕輕一下就能夠割開魚肉。
步驟 2
再從魚脊處割開,將魚身片成兩半。
步驟 3
由于海鷗水果刀的刀刃是尖尖的有弧度的設(shè)計,可以很輕松的將刀尖插入魚脊中片開魚身。刀身自重較重,切開連接處的魚骨也是很容易的。
步驟 4
將魚放入料理盆中,加入半小勺鹽
步驟 5
再加兩小勺生粉,抓勻腌15分鐘。這里下生粉是為了蒸的時候能夠鎖住魚汁,使魚肉不會變柴。
步驟 6
魚肉平鋪在盤子里,辣椒,蔥還有辣椒切絲。
步驟 7
蒸鍋里水開后,將魚放入,鋪上辣椒絲跟姜絲。
步驟 8
蒸10分鐘后,開蓋鋪上蔥絲。
步驟 9
調(diào)和油加熱后淋到蔥絲上,要會滋滋響的那種溫度喔~ 淋油后淋上適量蒸魚豉油,完美~?(?′3`?)?
6. 綠鰭魚百科
這個屬于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硬骨魚綱鱸形目魴鮄科綠鰭魚屬的綠鰭魚種,簡稱綠鰭魚,可以吃的,但個人覺得不好吃太大魚味,印度洋和渤海東海有很多。
7. 綠鰭金槍魚
據(jù)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建德縣志》記載:硬骨魚類有青、鳊、草、鰱、鳙、鯉、鯽、鯰、鱧、鰣、石鮒、鱸魚、河豚、子陵魚、彈涂魚等。民國《蕭山縣志》記載:有鯉魚、鯽魚、鰱魚、鳙魚、青魚、草魚、鳊魚、鱧鲿(即黃顙)、舌鰨(比目魚)、沙鱧(土步魚)。沿海有四鰓者(俗名火哲頭),還有銀魚、鰣魚、鲇、鯔、鰻魚、鱖、鰷魚、鱭餐、鱵魚、嘉魚、梅魚(又稱梅公頭或日麋魚)、石斑魚、溪鱖等。
解放后,先后從國外和省外引進新品種近10種,形成規(guī)模養(yǎng)殖的有白鯽、革胡子鯰、加州鱸魚、尼羅羅非魚、虹鱒魚、團頭魴(鳊魚)等。
據(jù)80年代初調(diào)查資料統(tǒng)計,全市有魚類142種,隸屬于12目31科。其中鯉形目分3科83種,占總品種的58.19%,鱸形目占14.9%,鯰形目占10.6%,其余9目占15.6%。主要經(jīng)濟魚類有40余種,養(yǎng)殖魚類中主要有鰱、鳙、草、團頭魴、三角魴、長春鳊、鯉、鯽、白鯽、尼羅羅非魚、黃尾密鲴、銀鲴、鯔魚、梭魚、鰻、荷包鯉、青魚等品種。
杭州水域天然魚類組成有三個特點:一是江河緩流性和湖泊定居性魚類,是魚類主體;二是錢塘江咸淡水魚類眾多,淡水魚類有119種,河口性魚類有23種,其中洄游性魚類有14種;三是運河段魚類有80余種,僅次于錢塘江水系。東苕溪河床比降度大,溪短流急,多為山澗溪流性魚,有純淡水魚56種。
水域和水文條件的變化,給魚類種群帶來較大影響。新安江水庫自蓄水后,魚類種群從江河型向湖泊型轉(zhuǎn)化,光唇魚(即石斑魚)、刺紀(jì)(即軍魚)等山溪性江河魚類,多棲息于水庫支流的淺水區(qū),由于上游兩岸施放農(nóng)藥及炸、毒魚事件不斷發(fā)生,使這兩種魚類瀕于消失。新安江、富春江水庫先后建成,魚類洄游通道被隔,鰣、鱭、鱸、鯔、鰨、鰻等河口性、溯河性魚類及珍貴水產(chǎn)品子陵魚在庫區(qū)絕跡或瀕于絕跡,鲃、魚骨、鲴等溪間性、河口性魚類因分布區(qū)域的變遷,在庫區(qū)消失或減少。新安江大壩至馬目23公里江段,據(jù)1958年建庫前調(diào)查有61種,1975年建庫后調(diào)查減少到39種。其中鲌、鱖、鯰、鱵等兇猛性魚類,因棲息條件得以改善,種群數(shù)量迅速增加。
8. 綠色魚鰭是什么魚
綠色的海魚叫綠背龜鮻。
綠背龜鮻(學(xué)名:Chelon subviridis)又稱綠背鮻,俗名:豆仔魚、烏仔、烏仔魚、烏魚、白鮻,為鯔形目鯔科鯔屬其中的一種魚類。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區(qū)水域,由紅海、東非洲至薩摩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中國臺灣四周海域除東部外均有。主要棲息于沿岸砂泥底質(zhì)地形的海域,而河口區(qū)或紅樹林等半淡咸水海域亦常見其蹤跡,亦常侵入河川下游。以底泥中有機碎屑或水層中的浮游生物為食,群棲性,常成群洄游,幼魚在受到驚嚇時,會有躍離水面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