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浸泡黃皮酒10斤黃皮放多少白酒
一般10斤黃皮放15斤高度白酒比較好?! ≈髁宵S皮5000克白酒15斤 方法/步驟 1.準備15斤左右的白酒,白酒不要瓶裝的,最好是釀造的高度優(yōu)質散裝白酒,聞起來或喝起來味道要純,用瓦罐存放白酒最好。 2.準備5000克黃皮,洗凈晾干。 3.把黃皮的柄剪掉不要全剪需要留一點點,這樣黃皮才會慢慢發(fā)酵?! ?.把黃皮用水加點鹽巴清洗干凈。然后用過濾的盆晾干,最好是曬一下太陽。 5.最后罐子第一層放一點點冰糖,再放黃皮。這樣一層冰糖一層黃皮。注意一點:罐子的蓋子一定不能蓋緊需要留點小縫透氣。不然罐子會炸掉?! ?.等黃皮發(fā)酵好了,兌酒下去很美味了。
要
2,自制黃酒酒曲的比例是多少
自制黃酒的原料配方是 米(江米、大米均可)10公斤,水9.3公斤,培養(yǎng)曲(酒廠或腐乳廠有售)1公斤,酒藥(副食店有售)0.28公斤。 制作方法: ?、倥菝住_x擇較好的江米或大米,經過淘洗;用普通涼水浸泡8—10小時,瀝干后備用。②蒸飯。將瀝干的米上鍋蒸至九成熟離火。要求米飯蒸到外硬內軟,無夾心,疏松不糊,熟透均勻 熟后不要馬上掀鍋蓋,在鍋內把飯放至快涼時再出鍋;出鍋后將假打散;再攤盤晾至28℃以下人缸。③前期發(fā)酵。把準備好的水、培養(yǎng)曲和酒藥倒人缸內與蒸好的米飯攪拌均勻,蓋好蓋,夏季置干室溫下,冬天放在暖氣上或火爐前,經3天左右,米飯變軟變甜,用筷子攪動,即可見到有酒滲出。此時缸里的溫度達到23℃左右,即可停止前期發(fā)酵。④壓榨。將經過前期發(fā)酵的物料裝入一干凈的布袋中,上面壓上木板、重物,榨出酒液。⑤煎酒(加熱殺菌)。把壓榨出的酒液放人鍋內蒸(各種蒸鍋均可),當鍋內溫度升到85度 ,即停止加熱。6.過濾。用豆包布做成一個布袋,把蒸過的酒液倒入袋中過濾,將濾液收存起來。7.封存。把濾液裝進一個干凈的壇子里,用于凈的牛皮紙把壇口包好,再用稻草或稻殼與上和成稀泥把壇口封嚴,然后把壇子放到適宜的地方,兩個多月后即可開壇飲用。
3,客家黃酒酒曲和水的比例做法
教你自制客家黃酒一、材料:糯米、小米、紅曲米、酒餅、瓦缸二、配置比例:一斤米2斤水,5斤米放一個酒餅.其他的只是點綴就看你自己的喜好了.三、制作方法:1)糯米要泡8-10小時,泡好的糯米放在蒸盤上在鍋里蒸3-4小時,蒸好的糯米把它放溫涼.2)首先把小米炒一炒黃,然后放比例的水, 接下來就是用小米和紅曲米煮水(一起煮可以),所謂比例的水就是利用這些水把糯米攪拌成沾糊樣就夠了,小米水煮開以后在過15-20分鐘才關火,這樣小米的味才能出來,然后過濾渣不要再把水放涼。3)把酒餅磨成粉和蒸好的帶一點溫度的糯米攪拌攪均勻,再是把放涼的小米水一起攪拌,最好是一只手攪拌一只手拿一碗水適量的倒,這樣酒餅和糯米比較均勻.攪拌好了的中國好酒招商網娘在中間挖個小井,過兩天小井就會有些酒水的了.小井的用途就是聚集酒水,因為每天都要用小勺子勺些酒水潑淋周邊的糯米.這樣糯米就不會長霉了.4)兩到三天的時間你會聞到一股香濃的酒香味.這時就需要再煮大量些的小米水了,小米水的做法和之前的相同.水放涼,慢慢的從小井里放水.不要把之前的酒娘沖散了,否則會變酸的. 過20天后就可以過濾酒了。注:制作完的黃酒,如果想甜一點可以放幾條甘蔗在里面.整過放置的過程中一條干凈的毛巾遮擋(天熱可以不封罐),如發(fā)現缸的周圍有水珠要用干凈的毛巾擦掉,水珠掉在酒里會酸的。
同問。。。
4,自制黃酒的配方和做法
小米130kg、糖化酶(酶活力50000u/g)0.26kg、黃酒活性干酵母0.13kg、生麥曲10.4kg、糟燒酒(50°)13kg、加水量180kg。 (二)生產工藝流程 小米→浸米→蒸飯→攤涼(加入生麥曲)→落缸發(fā)酵(加入糖化酶)→喂飯(加入糖化酶、活性干酵母)→主發(fā)酵→后發(fā)酵→壓榨→澄清→煎酒→陳貯→勾兌檢驗→灌裝→巴氏滅菌→成品 (三)操作要點 1.浸米 將小米倒入浸米池,放水淘洗干凈后進行浸米,水面淹過米面約30cm,水溫控制在20-25℃,浸泡24h。 2.蒸飯 把浸米瀝干后倒入甑鍋內,開汽蒸料,待全面上汽,再蒸3-5min,關掉蒸汽,潑入90℃以上的熱水(潑水量為25%-30%),加蓋燜數分鐘,待米充分吸水后,再開汽復蒸。待全面上汽后,再蒸20min即可。米飯的感官質量要求:熟而不黏,內無生心。 3.落缸發(fā)酵 待米攤涼至28℃時,加入生麥曲5.2kg,翻拌均勻后入缸,投料溫度為26-27℃。發(fā)酵用缸事先必須消毒滅菌。投料前在缸內放水180kg(水溫控制在24-25℃),再在缸內加入糖化酶0.13kg。投料后攪拌均勻,經10h左右品溫上升到28-29℃,酒醪已開始稀薄,味淡,即可開頭耙。頭耙后品溫繼續(xù)上升,維持24h左右進行喂飯。 4.喂飯 喂飯原料65kg,飯攤涼冷卻后,加麥曲5.2kg入缸。喂飯時再加糖化酶0.13kg、已活化的黃酒干酵母,攪拌均勻后品溫掌握在25-26℃。喂飯前釀缸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半成品的質量,是釀酒成敗的關鍵工序,所以要切實掌握合適的品溫和及時開耙。喂飯時應根據醪液的品溫隨時開耙,其目的,一方面是為了降低品溫,并使缸中品溫及發(fā)酵成分上下均勻一致;另一方面是為了排出在發(fā)酵過程中積聚的大量CO2,同時供給新鮮空氣,可以促進發(fā)酵菌繁殖,并可減少其他雜菌滋生的機會。 5.后發(fā)酵 前發(fā)酵一般5d左右,然后加入糟燒酒13kg轉入后酵(加入糟燒酒可以提高酒精濃度,防止發(fā)酵醪酸敗)。后酵品溫一般控制在23-24℃,經過15-20d進行壓榨。 6.壓榨 采用氣膜式板框壓濾機,糟板含水率為48%-50%。 7.煎酒 利用加熱的方法將生酒中的微生物殺死,并破壞殘余的酶,使黃酒中的成分基本上固定下來,防止成品酒發(fā)生酸敗。另外,可促進黃酒的老熟和部分蛋白質凝固,使黃酒色澤清亮透明。煎酒設備為不銹鋼材料制成的煎酒鍋,外設夾層,可通蒸汽和冷卻水。也可用薄板熱交換器進行瞬時煎酒。 8.陳釀、勾兌、灌裝、殺菌 可按普通黃酒生產的工藝條件進行。料酒制作方法: ①泡米。選擇較好的江米或大米,經過淘洗;用普通涼水浸泡8—10小時,瀝干后備用。②蒸飯。將瀝干的米上鍋蒸至九成熟離火。要求米飯蒸到外硬內軟,無夾心,疏松不糊,熟透均勻 熟后不要馬上掀鍋蓋,在鍋內把飯放至快涼時再出鍋;出鍋后將假打散;再攤盤晾至28℃以下人缸。③前期發(fā)酵。把準備好的水、培養(yǎng)曲和酒藥倒人缸內與蒸好的米飯攪拌均勻,蓋好蓋,夏季置干室溫下,冬天放在暖氣上或火爐前,經3天左右,米飯變軟變甜,用筷子攪動,即可見到有酒滲出。此時缸里的溫度達到23℃左右,即可停止前期發(fā)酵。④壓榨。將經過前期發(fā)酵的物料裝入一干凈的布袋中,上面壓上木板、重物,榨出酒液。⑤煎酒(加熱殺菌)。把壓榨出的酒液放人鍋內蒸(各種蒸鍋均可),當鍋內溫度升到85度 ,即停止加熱。6.過濾。用豆包布做成一個布袋,把蒸過的酒液倒入袋中過濾,將濾液收存起來。7.封存。把濾液裝進一個干凈的壇子里,用于凈的牛皮紙把壇口包好,再用稻草或稻殼與上和成稀泥把壇口封嚴,然后把壇子放到適宜的地方,兩個多月后即可開壇飲用。白酒將糯米浸泡數小時后,上鍋蒸熟,涼至30來度時,放入酒曲與一點涼開水,攪拌均勻后,蓋蓋密封,保溫二\三天,即可制成甜白酒.
5,黃酒的制作方法
中國傳統(tǒng)釀造黃酒的主要工藝流程為: 浸米——蒸飯——晾飯——落缸發(fā)酵——開耙——壇發(fā)酵——煎酒——包裝
今天,我國大部分黃酒的生產工藝與傳統(tǒng)的黃酒釀造工藝一脈相承,有異曲同工之妙。
科學釀酒
黃酒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背景的酒種,也是未來最有希望走向世界并占有一席之地的酒品。近年來,黃酒生產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新原料、新菌種、新技術和新設備的融入為傳統(tǒng)工藝的改革、新產品的開發(fā)創(chuàng)造了機遇,產品不斷創(chuàng)新,酒質不斷提高。
原料多樣化。除糯米黃酒外,開發(fā)了粳米黃酒、秈米黃酒、黑米黃酒、高粱黃酒、蕎麥黃酒、薯干黃酒、青稞黃酒等等。
酒曲純種化。運用高科技手段,從傳統(tǒng)酒藥中分離出優(yōu)良純菌種,達到用曲少,出酒率高的效果。
工藝科學化。采用自流供水,蒸汽供熱、紅外線消毒,流水線作業(yè)等科學工藝生產,酒質好,效率高。
生產機械化。蒸飯、拌曲、壓榨、過液、煎酒、罐裝均采用機械完成,機械代替了傳統(tǒng)的手工作業(yè),減少勞動強度,提高了產量和效益。
黃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麥為主要原料,經蒸煮、加曲、糖化、發(fā)酵、壓榨、過濾、煎酒、貯存、勾兌而成的釀造酒。(突出純糧、釀造。)
一:黃酒釀造的特點:①所使用的糖化發(fā)酵劑為自然培養(yǎng)的麥曲和酒藥,或由純菌種培養(yǎng)的麥曲、米曲、麩曲及酒母。由各種霉菌、酵母和細菌共同參與作用。這些多種糖化發(fā)酵劑、復雜的酶系,各種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以及它們在釀造過程中的種種作用,使黃酒具有特殊的色、香、味。②黃酒發(fā)酵為開放式的、高濃度的、較低溫的、長時間的糖化發(fā)酵并行型,因而發(fā)酵醪不易酸敗,并能獲得相當高的酒度及風味獨特的風味酒。③新酒必須殺菌,并經一定的貯存期,才能變成芳香醇厚的陳酒。
二:制作黃酒的原料和工具:鮮紅薯50千克,大曲(或酒曲)7.5千克,花椒、小茴香、陳皮、竹葉各100克,備小口水缸1個,長木棍1條,布口袋1條。
三:工藝流程:選料蒸煮—加曲配料—發(fā)酵—壓榨—裝存。
四:工藝操作要點:①選料蒸煮:選含糖量高的新鮮紅薯,用清水洗凈晾干后在鍋中煮熟。②加曲配料:將煮熟的紅薯倒入缸內,用木棍攪成泥狀,然后將花椒、茴香、竹葉、陳皮等調料,兌水22千克熬成調料水冷卻,再與壓碎的曲粉相混合,一起倒入裝有紅薯泥的缸內,用木棍攪成稀糊狀。③發(fā)酵:將裝好配料的缸蓋上塑料布,并將缸口封嚴,然后置于溫度為25-28攝氏度的室內發(fā)酵,每隔1—2天攪動一次。薯漿在發(fā)酵中有氣泡不斷溢出,當氣泡消失時,還要反復攪拌,直至攪到有濃厚的黃酒味,缸的上部出現清澈的酒汁時,將發(fā)酵缸搬到室外,使其很快冷卻。這樣制出采的黃酒不僅味甜,而且口感好,否則,制出的黃酒帶酸味。也可在發(fā)酵前,先在缸內加人1.5-2.5千克白酒作酒底,然后再將料倒人。發(fā)酵時間長短不僅和溫度有關,而且和酒的質量及數量有直接關系。因此,在發(fā)酵中要及時掌握漿料的溫度。④過濾壓榨:先把布口袋用冷水洗凈,把水擰干,然后把發(fā)酵好的料裝入袋中,放在壓榨機上擠壓去渣。擠壓時,要不斷地用木棍在料漿中攪戳以壓榨干凈。有條件的可利用板框式壓濾機將黃酒液體和酒糟分離。然后將濾液在低溫下澄清2-3天,吸取上層清液,在70-75攝氏度保溫20分鐘,目的是殺滅酒液中的酵母和細菌,并使酒中沉淀物凝固而進一步澄清,也讓酒體成分得到固定。待黃酒澄清后,便可裝入瓶中或壇中封存,入庫陳釀1年。
五、 紹興黃酒的種類
以含糖高低分以下四種類型:
1)干型黃酒。 含糖量15.0g/l以下, 代表酒:紹興元紅酒。
2)半干型黃酒。含糖量在15.1~40.0g/l, 代表產品是紹興加飯(花雕)酒。
3)半甜型黃酒。含糖量40.1~100.0g/l, 代表產品是紹興善釀酒。
4)甜型黃酒。 含糖量在100.0g/l以上,代表產品是紹興香雪酒。
四種類型的紹興酒的差異:
1)含糖量不一樣
2)生產工藝上有所不同。
3)原料上有所不同。
元紅和加飯發(fā)酵前加水,而善釀以元紅酒代替釀造用水,香雪酒是以45%糟燒代替釀造用水。
4)元紅和加飯不同之處是
A含糖量不一樣
B加飯的出酒率低于元紅酒,相對而言,加飯酒的肉質較醇厚,元紅酒相對單薄一點。
6,請教如何自釀黃酒及注意事項非常謝謝
干黃酒:"干"表示酒中的含糖量少,糖份都發(fā)酵變成了酒精,故酒中的糖份含量最低,最新的國家標準中,其含糖量小于 1.00 g/100 ml (以葡萄糖計) 。這種酒屬稀醪發(fā)酵,總加水量為原料米的三倍左右。發(fā)酵溫度控制得較低,開耙攪拌的時間間隔較短。酵母生長較為旺盛,故發(fā)酵徹底,殘?zhí)呛艿?。在紹興地區(qū), 干黃酒的代表是"元紅酒"。 半干黃酒:"半干"表示酒中的糖份還未全部發(fā)酵成酒精,還保留了一些糖份。在生產上,這種酒的加水量較低,相當于在配料時增加了飯量,故又稱為 "加飯酒"。酒的含糖量在1.00~3.00%之間。在發(fā)酵過程中,要求較高。酒質厚濃,風味優(yōu)良??梢蚤L久貯藏。是黃酒中的上品。我國大多數出口酒,均屬此種類型。 半甜黃酒:這種酒含糖份3.00~10.00%之間。這種酒采用的工藝獨特,是用成品 黃酒代水,加入到發(fā)酵醪中,使糖化發(fā)酵的開始之際,發(fā)酵醪中的酒精濃度就達到較高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速度,由于酵母菌數量較少,對發(fā) 酵醪中的產生的糖份不能轉化成酒精,故成品酒中的糖份較高。這種酒,酒香濃郁, 酒度適中,味甘甜醇厚。是黃酒中的珍品。但這種酒不宜久存。貯藏時間越長,色澤越深。 甜黃酒:這種酒,一般是采用淋飯操作法,拌入酒藥,搭窩先釀成甜酒娘,當糖化至一定程度時,加入40-50%濃度的米白酒或糟燒酒,以抑制微生物的糖化發(fā) 酵作用,酒中的糖份含量達到10.00-20.00 g/100ml之間。由于加入了米白酒,酒度也較高。甜型黃酒可常年生產。 濃甜黃酒,糖份大于或等于20 g/100 ml。 加香黃酒:這是以黃酒為酒基,經浸泡(或復蒸)芳香動、植物或加入芳香動、 植物的浸出液而制成的黃酒。 3 淋飲酒、攤飯酒和喂飯酒 這是按釀造方法對黃酒分類時的稱呼。按這種方法分類,可將黃酒分成三類: 淋飯酒:淋飯酒是指蒸熟的米飯用冷水淋涼,然后,拌入酒藥粉末,搭窩,糖化,最后加水發(fā)酵成酒。口味較淡薄。這樣釀成的淋飯酒,有的工廠是用來作為 酒母的。即所謂的"淋飯酒母"。 攤飯酒:是指將蒸熟的米飯攤在竹篦上,使米飯在空氣中冷卻,然后再加入麥曲、酒母(淋飯酒母)、浸米漿水等,混合后直接進行發(fā)酵。 喂飯酒:按這種方法釀酒時,米飯不是一次性加入,而是分批加入。 4 麥曲黃酒、小曲黃酒、紅曲黃酒、烏衣紅曲黃酒 黃酒還可按釀酒用曲的種類來分。如小曲黃酒,生麥曲黃酒,熟麥曲黃酒,純種曲黃酒,紅曲黃酒,黃衣紅曲黃酒,烏衣紅曲黃酒。 二 機械化黃酒生產 1 釀酒原料及其予處理技術 傳統(tǒng)的黃酒原料是糯米及粟米,由于糯米產量低,不能滿足生產需要,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通過改革米飯的蒸煮方法,實現了用粳米和秈米代替糯米的 目的。酒質保持穩(wěn)定。80年代,還試制成功玉米黃酒,地瓜黃酒。為降低生產成本, 擴大原料來源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現在秈米、粳米、早稻秈米、玉米等原料釀制的黃酒的感觀指標和理化指標都能達到國家標準。米飯的蒸煮逐步由柴灶轉變?yōu)橛慑?爐蒸汽供熱。已采用洗米機、淋飯機,蒸飯設備改成機械化蒸飯機(立式和臥式), 原料米的輸送實現了機械化。 2 黃酒的糖化發(fā)酵劑的革新 傳統(tǒng)法使用天然接種的傳統(tǒng)酒曲,耗糧多,手工操作,勞動強度大?,F代主要從兩方面加以改良。一是對釀酒微生物的分離和篩選,從全國各地的酒曲中分離到不少性能優(yōu)良的釀酒微生物。二是制曲工藝的改進。傳統(tǒng)制曲多為生料制曲,在20世紀60年代,采用了純種熟麥曲,使出酒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最近多年來,還廣泛采用麩曲及酶制劑作復合糖化劑,采用純培養(yǎng)酵母。近年來,還采用活性黃酒專用干酵母用于釀酒。 3 發(fā)酵工藝的改革 在20世紀中期,國家組織力量對紹興酒的生產技術進行了科學的總結。60年代起,開始用金屬發(fā)酵大罐進行黃酒的發(fā)酵?,F在已有30立方米的發(fā)酵大罐。并建成了年產1萬噸黃酒的大型工廠。由于大罐發(fā)酵和傳統(tǒng)的陶缸發(fā)酵有很大的區(qū)別,在發(fā)酵工藝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改良。傳統(tǒng)的后酵,是將酒醅灌入小口酒壇,現在也已發(fā)展到大型后酵罐,后酵采用低溫處理。碳鋼涂料技術也普遍用于大罐。 4 黃酒的壓榨 傳統(tǒng)的壓榨,采用木榨,20世紀50代代開始,逐步采用螺桿壓榨機,板杠壓濾機及水壓機。60年代設計出了氣膜式板框壓濾機,并推廣使用。提高了酒的出率。 少數民族酒的類別 少數民族先民們最先發(fā)現、最早飲用的酒是果酒,少數民族酒文化的曙光從果酒中泛起,在歷史的長河中,果酒的酒香飄逸不絕;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糧食為原料釀制的酒類走入人們的生活中,其中,水酒以其悠久的歷史和深遠的影響而在少數民族酒文化史上閃爍著迷人的光彩,是少數民族酒文化中是絢麗的樂章;元明以后,燒酒(白酒)踏上了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生活的舞臺;在長期的釀制、飲用中,人們對酒的性能、功效逐漸認識,并加以利用,各種藥用、保健型配制酒,發(fā)揮了獨特的作用。
黃酒分各個地方,釀制方式多種,風味也不同.我還在摸索中.相信會成
消防和森警在武警里面應該算比較辛苦的!崗位除了駕駛員和通訊員比較輕松一點外,別的就不存在了,什么崗位你都可以到技術,!而且訓練相當辛苦,體能是基本功.一定要堅持好,不然下單位后學那些技術很吃力的.高壓水槍都抬不住的話怎么滅火救人.?而且消防管的事情是最雜的! 還有在部隊里.領導和老兵最討厭干活不行的人....作為一個過來人.我簡要的告訴你應該注意的幾點: 一.做事要勤快 二.關系要處理好 三.禮節(jié)禮貌(相當重要) 注意好這些基本你就好過了! 手機打的累 呵呵
7,黃酒制作方法
一、什么叫黃酒
黃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麥為主要原料,經蒸煮、加曲、糖化、發(fā)酵、壓榨、過濾、煎酒、貯存、勾兌而成的釀造酒。(突出純糧、釀造。)
二、什么叫紹興酒(紹興黃酒、紹興老酒)
紹興酒是以優(yōu)質糯米、小麥和在紹興特定地域內的鑒湖水為原料,經過獨特工藝發(fā)酵釀造而成的優(yōu)質黃酒。(目前只有15家企業(yè)真正使用紹興黃酒、紹興老酒的證明商標,只有6家企業(yè)真正屬于紹興酒原產地域保護企業(yè),中糧紹興酒業(yè)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
三、 紹興酒的原料
主要原料及輔料:(一)糯米 (二)小麥 (三)鑒湖水 (四)酒母
(一) 糯米比喻為“酒之肉”。為什么釀制紹興酒一定要采用糯米,而不是用粳米或秈米。
1)糯米幾乎都是支鏈淀粉存在,而支鏈淀粉分子形狀不規(guī)則,分子間的排列較疏松,吸水快,容易蒸煮糊化,有利于糖化、發(fā)酵。
2)糯米中的淀粉分枝點上糖化比較困難,所以最后在酒中殘留的糊精和低聚糖較多,因此糯米酒的口味比較醇厚。
3)糯米含蛋白質、維生素、灰分比較小,因此用糯米釀成的酒雜味少。
4)粳米支鏈淀粉為83%,直鏈淀粉為12%,秈米支鏈淀粉為60-70%,直鏈淀粉為30-40%。
糯米強調它的精白度
1)糙米表面是一層粗纖維,較多的皮層組織,皮層含有粗蛋白14.8%,粗脂肪18.0%,粗纖維9%,而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多,是黃酒異味的來源,會影響到成品酒的質量。
2)糙米和粗白米釀黃酒,植物組織的膨化和溶解受到限制,米粒不易浸透,蒸煮的時間長,出飯率低,糊化和糖化的效果較差。
3)色、味不佳。飯粒發(fā)酵不徹底,糠層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又易導致生酸和產生異味。
所以,釀造紹興酒的糯米,需標準一等以上的糯米。
(二) 小麥
小麥是制曲的原料,小麥制成的麥曲比喻為“酒之骨”。一般要求小麥為紅皮硬質小麥。含水量在12.5%左右,容重在770g/l以上,雜質在1.0%以下,麥曲的作用——糖化劑,促使淀粉轉化為葡萄糖。
(三) 釀造用水
鑒湖水喻為“酒之血”。沒有好水是釀不出好酒的,因此佳釀出處必有名泉。紹興酒之所以晶瑩澄澈,馥郁芬香,成為酒中珍品,除了用料講究和有一套由悠久釀酒歷史積累起來的傳統(tǒng)工藝外,重要的還因為它是用得天獨厚的鑒湖水釀制的。
鑒湖水有它特別之處:
1)經研究分析水源地區(qū)的地質結構得知,在基巖、風化殼、底泥中,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含量較低,且處于收斂狀態(tài)。同時含有適量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特別是含有鉬、硒等微量元素對人體特別有益。
2)鑒湖水作為釀造用水基本符合我國生活用水的標準。
3)鹽分低,硬度適中(硬度過高不利于發(fā)酵,硬度太低,又會使酒味不甘冽而有澀味。)PH值顯中性,無沉淀,無懸浮物和雜質。
(四) 酒母
用淋飯法生產的紹興酒半成品,擁有大量的酵母菌,可作為發(fā)酵劑,使半成品中的葡萄糖轉化為酒精。
四、 紹興酒的生產工藝
鑒湖水 鑒湖水
↓ ↓
糯米→浸泡→蒸煮→鼓風冷卻→落缸→糖化發(fā)酵→灌壇后酵→壓濾→
↑
麥曲、酒母
煎酒→灌壇陳化→灌裝→瓶酒成品
工藝特點:傳統(tǒng)工藝、手工釀造、純糧制作、純天然發(fā)酵。
黃酒常規(guī)制作四法: 1淋飯法 2喂飯法 3攤飯法 4機械化法
五、 紹興酒的種類
以含糖高低分以下四種類型:
1)干型黃酒。 含糖量15.0g/l以下, 代表酒:紹興元紅酒。
2)半干型黃酒。含糖量在15.1~40.0g/l, 代表產品是紹興加飯(花雕)酒。
3)半甜型黃酒。含糖量40.1~100.0g/l, 代表產品是紹興善釀酒。
4)甜型黃酒。 含糖量在100.0g/l以上,代表產品是紹興香雪酒。
四種類型的紹興酒的差異:
1)含糖量不一樣
2)生產工藝上有所不同。
3)原料上有所不同。
元紅和加飯發(fā)酵前加水,而善釀以元紅酒代替釀造用水,香雪酒是以45%糟燒代替釀造用水。
4)元紅和加飯不同之處是
A含糖量不一樣
B加飯的出酒率低于元紅酒,相對而言,加飯酒的肉質較醇厚,元紅酒相對單薄一點。
六、 紹興黃酒的沉淀現象
黃酒的沉淀一般分兩種:1生物沉淀;2非生物沉淀。我們所看到的一般屬第二種。俗稱黃酒有“千重腳”,瓶裝黃酒遇冷混濁、沉淀,貨架壽命不長,一直困擾著各黃酒企業(yè)。以往采用了各種辦法,效果總不理想。近來我司對此沉淀已經采取了目前黃酒項業(yè)最先進的冷凍過濾技術,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但瓶裝黃酒貯存時間長了還是會出現沉淀現象,一般合理的解釋是酒內一種高分子(蛋白質等)物質凝結而成,一般不影響內在酒質。
注:1、一般在冬季瓶裝黃酒遇冷變濁,加熱到30-40度左右時又重新溶解,又稱冷混濁,是一種可逆性混濁。
2、冷混濁過久,加熱黃酒,混濁物不能復溶,又稱氧化混濁或永久性混濁。一般認為冷混濁物是氧化混濁的前體物質,兩者雖然分子大小,物理性質和各成份的含量有些不同,但所含的基本成份是相同的,都含有高分子蛋白質,多酚物質,糖類,重金屬和一定量的鈣鎂礦物鹽。只是冷混濁物經過進一步氧化聚合作用后,形成的氧化混濁物的分子結構更為復雜。
七、紹興黃酒的品評
紹興黃酒是一種以滿足人們味覺為主的享用性食品。鑒別其品質好差的方法,總的來說可分為理化衛(wèi)生指標分析檢驗和感官品評二種。
理化、衛(wèi)生分析檢驗是用各種儀器和生物化學分析的方法進行,它能夠精確地測定出黃酒中的各項指標,但不能全面反映黃酒的風味品質。因黃酒風味品質的形成,不僅取決于各種成份數量的多少,還決定于各種成份之間的平衡、協調、襯托、緩沖、掩蓋關系,所以說常見兩個酒樣的理化分析數據十分接近,但在酒的風味上卻有可能有明顯的差別,所以對黃酒的品質鑒定,不但要進行理化衛(wèi)生分析測定,同時還必須進行感官品評才能全面地反映出黃酒風味品質的整體面貌。
感官品評內容為四項;1外觀 2香 3味 4格
1)外觀應是橙黃色,清亮透明,有光澤,允許瓶底(壇)底有微量聚集物。
2)香應是具有紹興酒特有的醇香,隨著年份的增長,醇香應隨之濃郁,不得有異香,異氣
3)味醇厚、柔和、鮮爽、無異味,年份越高醇厚度越高,俗稱肉質越厚。
4)格即風格,酒體協調具有紹興酒的獨特風格,即糖、酸、酒之間比例協調。
品評黃酒的順序:
一看其色,二聞其香,三嘗其味,四對風格綜合評介。
注:機械化生產黃酒與手工釀制的黃酒的不同之處
機械化生產黃酒利用純種發(fā)酵,發(fā)酵的周期比較短,發(fā)酵期間太旺盛,內容物含量比較少,肉質相對比較淡薄,反之,手工釀制的黃酒利用純天然自然發(fā)酵,發(fā)酵的周期比較長,一般要80~90天,殘留的內容物比較豐富,肉質比較醇厚。
八、紹興黃酒的色、香、味及來源
紹興黃酒的色、香、味主要來自原料、輔料、糖化劑。在釀制過程中各類微生物的代謝物和貯存過程中的陳化反應等。
(一)色的來源
1)黃酒的色主要來自原料的自然色、糖化發(fā)酵劑的色澤(麥曲帶來淡黃色,紅曲有紅色素使酒色黃黃中帶紅)
2)麥曲酒中加入適量的焦糖色來增加酒色
3)貯存過程中酒中的糖分與氨基酸相結合發(fā)生氨基羰基反應,產生的黑精物質,引起酒色褐變(焦糖化反應)。
(二)香的來源
黃酒的香氣,不是指某一種化合物的突出香氣,而是一種復合香。
1)原料中所含的淀粉、糖類、氨 基酸及其他天然香味物質,經發(fā)酵過程中的酵母和酶及多種微生物的代謝作用而生成香味物質。
2)麥曲帶來的香氣(每種曲都有特有的香氣,因麥曲生產過程中由于升溫較高,使小麥中的蛋白質衰老死亡的微生物殘體自溶轉化為氨基酸等物質而產生曲香。
3)貯存陳釀老熟過程中有機酸與醇的酯化反應生成各種酯類而產生的特有香氣。貯存較長的甜型黃酒,應發(fā)生焦糖化反應,形成類黑精,也具有一種焦香味。黃酒的香氣物質,綜合分析資料證明有三類
a)酯類。較集中的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丙酸乙酯和已酸已酯,它們共同形成一種香氣,也就是黃酒越陳越香的氣味。
b)醛類。主要是乙醛,少量的異丁醛,異戊醛,以及乙醛與乙酸縮合成的乙縮醛,具有一種清醇的果香味。
c)醇類。主要是苯乙醇、異丁醇、異戊醇,仲丁醇等。尤其是含量較多的苯乙醇,具有清甜蜜樣的香氣。
(三)味的來源
黃酒中的風味物質非常豐富,以大量的感官品評和理化分析得出,主要由甜、酸、苦、辣、澀、鮮六味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醇和柔和、豐滿、濃郁、醇厚、悠長的感覺形象。
1)甜味物質
黃酒中的甜物質主要來自米和麥曲中的淀粉。經淀粉酶的水解作用而生成的糖類、殘?zhí)?、低聚糖、糊精。二是發(fā)酵過程中脂肪水解產生的甘油。三是分解蛋白質產生的甜味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氨酸等。
2)酸味物質
酸是黃酒中的主要品味物質,它在黃酒中有增加濃厚感和減少甜味的作用。酸在陳釀過程中與乙醇作用生成酯類使酒更香。乳酸、揮發(fā)酸能增加酒味濃厚感是構成黃酒風味的重要因素。酸具有緩沖作用,能協調其它品味物質。黃酒中酸主要是乳酸和琥珀酸、焦谷氨酸、擰檬酸、酒石酸、葡萄糖醛酸等。
黃酒中常規(guī)分析的是總酸和揮發(fā)酸,陳化過程中總酸普遍有所增加,原因a)醇類氧化,使酸度增加。b)是酸、醇等物質的分子綜合,保留了一定的有機酸。c)是陳年黃酒的氨基酸含量增加,增加了酸的含量。
3)鮮味物質
鮮味主要是氨基酸,氨基酸味是中國黃酒區(qū)別于各種酒類的一大特點。氨基酸中的谷氨酸、天門谷氨酸、賴氨酸以及蛋白質水解所生成的多肽和含氮堿,這些物質均是鮮味。
4)苦、澀、辣味
苦味物質主要是氨基酸、肽、酪酸、5-甲硫基腺苷和胺類物質。此外,用曲量多及貯存時間長的話也會帶來苦味。黃酒中的苦味在極其輕微的情況下使酒剛勁爽口,但苦味過重則破壞酒的協調。
澀味物質主要是乳酸、氨酪酸、纈氨酸和亮氨酸等物質,此外有的酒(半成品)酸度較高而加放石灰過量而產生澀味。某些曲質量差也會給酒帶來澀味。
辛辣味物質主要是乙醇、高級醇和醛類成份。一靚新酒較明顯,經貯存后,由于酒精與其它成份相親和,能使酒質變得柔和、爽適、酒體完善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