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葡萄皮可以防癌是真的嗎
葡萄中含有人體不可或缺的維生素、礦物質(zhì)以及少量的蛋白質(zhì)和脂肪。但是,一般人在吃葡萄時,因為葡萄皮有澀味,都要把皮吐掉,這會流失很大一部分來自葡萄皮的營養(yǎng)。營養(yǎng)學(xué)家發(fā)現(xiàn),葡萄皮中含有比葡萄肉和葡萄子更豐富的白藜蘆醇,這是一種多羥基酚類化合物,這種物質(zhì)除能預(yù)防心腦血管疾病外,還具有極強的抗癌能力
確實啊!葡萄籽效果更佳??!
2,廣東邊度適合畢業(yè)游
那去深圳的世界之窗和歡樂谷玩,兩天的時間剛剛好.世界之窗可以看世界各個國家的特色,歡樂谷可以放松放松一下神經(jīng).我看也不錯.
韶關(guān)丹霞山
哈哈```可以去惠州,河源,梅州阿```
蓮花山
可以去河源桂山或霍山啊,那里風(fēng)景秀麗,值得一游
陸河
3,過年為什么放炮啊
驅(qū)魔
在中國眾多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中,春節(jié)算是最盛大、最熱鬧、最受人重視。即便是海外受過西方文化熏陶的華僑,也不能忘記這個重大的而又極富有意義的節(jié)日----春節(jié)。
正因為春節(jié)對我們中國人的影響如此深遠的,故我們收集了一些有關(guān)春節(jié)由來的資料,讓大家有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在新年吉祥如意、幸福安康、萬事順利!
年是什么?最初的概念“年”是與農(nóng)作物生長的周期性和人類生產(chǎn)的勞動的周期性相關(guān)聯(lián)的,莊稼獲得好收成,百姓們不免要慶祝一番,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節(jié)日。所以年是收獲的象征,所謂“五谷熟曰年”。另一種傳說是: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舊歲之交,便出來糟踏壯稼,傷害人畜,百姓叫苦連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莊里為非作歹,被一家門口晾的大紅衣服嚇跑了。到了另一處,又被燈光嚇得抱頭鼠竄。于是人們掌握了“年”怕聲音、怕紅色、怕火光的弱點。每至年末歲首,人們就在家門口貼紅聯(lián)、放鞭炮、掛紅燈,院子里燒柴禾、攏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發(fā)出聲音
把“年”嚇得逃回海里,不再危害人畜。久而久之便成了過年的種種習(xí)俗。到了大年初一,親朋好友就互相拜訪,祝賀沒有受到“年”的傷害,逃過“年”的這一難關(guān),所以“過年”又稱“年關(guān)”,這也是拜年的由來。
另一種說法是:
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
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fēng)俗,但那時并不叫做春節(jié)。因為那時所說的春節(jié),指的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春”。
一、計時單位: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復(fù)始,謂之一年;
"年"既然是計時單位,自然與歷法有關(guān),而歷法的形成又是天體運行和萬物生長規(guī)律的產(chǎn)物。這一過程是隨著社會的前進和人們知識的提高而發(fā)展的。
我國的原始農(nóng)業(yè)社會時期,在耕作的長期實踐中,發(fā)現(xiàn)了四季交替的周期,同時觀測出天體運行與地上農(nóng)作物生長之間的規(guī)律,即所謂"觀象授時"。在二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時期,就已出現(xiàn)了以北斗斗柄所指星象位置的變化,用干支紀年、月、日的辦法。這就是歷法的雛形。每年的第一月稱正月,為歲首。由于各個朝代使用的歷法不一,故歲首也不相同。夏歷的正月是現(xiàn)在我們所用的陰(農(nóng))歷一月,即所謂"建寅孟春之月";商代以現(xiàn)在的陰歷十二月為歲首,即所謂"建丑季冬之月;"周歷以現(xiàn)在的陰歷十一月為歲首,即所謂"建子仲冬之月";秦代用顓頊歷,以現(xiàn)在的陰歷十月為歲首,即所謂"建亥孟冬之月";漢代初期仍以秦歷為準。直到漢武帝時,才組織專門班子,改顓頊歷為太初歷,并把二十四節(jié)氣納入歷法,仍以夏歷的正月為歲首。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仍把陰(農(nóng))歷稱為夏歷的原因。
"年"字的出現(xiàn)始于周代。在此以前,堯舜時稱"載",有天體星辰運載一周之意,夏代稱"歲",含人長一歲,新春將臨之意;商代稱"祀",表示四時已過,該編史造冊,奉祀神靈祖先了。雖然在唐肅宗時曾一度將"年"改為"載",但為期很短,又復(fù)稱為年。年為計時單位,一直沿用到現(xiàn)在。春夏秋冬一個周期,稱為一年,在書面語言中,亦不時出現(xiàn)"載"字,顯然那是受古時稱謂的影響。
二、收成狀況: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谷物多少即年景之好壞;
"年"的再一個含意是收成的意思。一年之中分為四季,是根據(jù)農(nóng)作物的生、長、收、藏循環(huán)規(guī)律而逐漸認識的。因而在古籍記載中,對"年"的說明是"谷熟也"。收獲五谷稱"有年",豐收稱"大有年",亦稱"豐年"。皇帝祈禱五谷豐登之處曰"祈年殿"。在戲文中,對帝王歌功頌德時,有"君樂臣樂民安樂,五谷豐登大有年"之唱詞。
"年"字原是"稔"字初文,即莊稼成熟豐稔之意。甲骨文中的"年"字,是果實豐收的形象,不難理解,"年"與農(nóng)作物之間的密切關(guān)系。
三、節(jié)日名稱:"百節(jié)年為首",是歡樂慶祝的愉快時光,謂之過年。
"年"的另一含意為節(jié)日名稱。是供大家歡慶的日子。收藏之后,結(jié)束了田間農(nóng)活,首先想到的應(yīng)是酬謝神靈的保佑、祖先的庇蔭。用新米做飯、釀酒、祭祀神靈、祖先、祈求來年再獲豐收。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規(guī)律。但是祭祀活動在哪一天舉行,古時并無確定,只是局限在新舊二年交替的這段日子之中。
"年"作為節(jié)日,形成于漢代。百姓們經(jīng)過了春秋戰(zhàn)國四分五裂的局面,苦不堪言。秦雖統(tǒng)一中國,但徭役賦稅極為苛刻,民不聊生。直到漢代,才出現(xiàn)社會較為穩(wěn)定,經(jīng)濟日趨繁榮的局面,百姓們有了休養(yǎng)生息的機會,為歲終的慶祝和新歲的祈福創(chuàng)造了條件。
哪一天稱過"年"?自然是歲首第一日。但是由于歷法的不同和帝王的封建意識,歲首第一日最初很難確定。我國的封建帝王自稱為天子,為顯示其"奉天承運,受命于天"的宗旨,隨著改朝換代,多次改動了月份的次序。正月不固定,初一自然也不固定。自從漢武帝改"顓頊歷"做《太初歷》之后,雖然王莽、魏明帝、武則天、唐肅宗都曾一度又改用周歷,但為時都很短,因此,民間一直以夏歷為準,正月初一即為新年。
新年的名稱有不少變化。古時曾稱過"上日"、"元日"、"朔旦"、"元正"、"正日"、"正旦"、"正朝"、"三元"(歲、月、日之元)、"三朝"(歲、月、日之朝)。后世逐漸稱元旦。民國之后,我國在使用陰歷的同時,亦采用陽歷,陽歷的1月1日亦是元旦。我國民俗不太注重陽歷,雖然機關(guān)、學(xué)校陽歷元旦照例放假,但是民間并不以此日為節(jié)。盡管如此,一國之內(nèi)也不能有二個"年",于是把陰歷的元旦稱為"春節(jié)"。春節(jié)之稱,古來有之,是指"立春"而言。自從民間把陰歷元旦稱為春節(jié)并認可之后,就不再把立春稱為春節(jié)了。
熬年的傳說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xí)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jù)宋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xí)俗。守歲的習(xí)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zhèn)骷t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么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年"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慢慢地,人們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原來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準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guān)煞,稱作"年關(guān)",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guān)"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門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他們平平安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天色漸漸黑了下來,"年"從深山老林里竄了出來,摸進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見家家戶戶宅門緊閉,門前還堆著芝麻桿,街上卻瞧不見一個人影兒。轉(zhuǎn)了大半個晚上的"年"毫無所獲,只好啃些芝麻桿充饑。再過些時,公雞啼曉,這些兇殘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過"年關(guān)"的人們欣喜不已,要感謝天地祖宗的護佑,要互相祝賀沒有被"年 "吃掉,還要打開大門燃放鞭炮,去同鄰里親友見面道喜……,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么事情,人們對年獸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里。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里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后"啪啪"地爆響,年獸轉(zhuǎn)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后,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在《詩經(jīng)·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后,竹節(jié)里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fā)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后來傳到天上的紫微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qū)⑺鼡舻梗儆么骤F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這種現(xiàn)象逐漸蔚成了綿綿相傳的"過年"和"拜年"的風(fēng)俗, "拜年"的風(fēng)俗內(nèi)容豐富,通常的順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門去拜親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等各種講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謂"拜個晚年"。
①時間單位,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年初;今年;年終;三年五載。
②歲數(shù):年紀;年齡;年輕;益壽延年。
③人一生按年齡劃分的階段:童年;中年;老年。
④新一年開始的那天和其后的幾天;過年用品:新年;過年;年貨;年飯。
⑤時期;時代:年代;早年;初年。
⑥一年中莊稼的收成:年成;年景;豐年。
⑦每年的:年會;年報;年產(chǎn)量。
⑧姓。如年庚堯、傻子瓜子年廣久等。
年代: niándài 時代;把一個世紀分為10個單位,1個單位10年,每10年叫做1個年代。
〖例句〗為了判斷出文物確切的歷史年代,考古學(xué)家運用最先進的儀器進行測量。
年富力強: nián fù lì qiáng 年輕而精力旺盛。
〖例句〗青年人應(yīng)該趁年富力強,努力學(xué)習(xí),培養(yǎng)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年輪: niánlún 木本植物的主干,因季節(jié)變化而生長速度不同,在木質(zhì)部的斷面上顯出環(huán)形紋理。年輪的總數(shù)與植物的年齡大致相當(dāng)。
〖例句〗從年輪看,這棵大樹有五十年樹齡了。
年邁: niánmài 年紀老。
〖例句〗在公共汽車上,小強把坐位讓給了一位年邁的老者。
年輕: niánqīng 年紀不大,多指十幾歲至二十幾歲。
〖例句〗這家公司的職員大都是年輕有為的大學(xué)畢業(yè)生。
年深日久: nián shēn rì jiǔ 經(jīng)過多年,日子已久。形容經(jīng)歷的時間久遠。
〖例句〗這塊石碑歷經(jīng)風(fēng)吹日曬,年深日久,字跡已模糊不清了。
關(guān)于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
年 形聲。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負禾。小篆字形,從禾,千聲。本義: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義 秊,谷熟也。――《說文》 五谷皆熟為有年也。――《谷梁傳?桓公三年》 五谷大熟為大有年。――《谷梁傳?宣公十六年》 豐年多黍多秊。――《詩?周頌?豐年》 有年。――《左傳?桓公二年》。疏:“年訓(xùn)為稔?!?爾厥有干,有年于芘洛。――《書?多士》 又指一年的收成 兇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 又 兇年不免于死亡。 又如:年登(谷物豐收);年荒(谷物歉收);年豐(年成豐收);年饑(年成荒) 年(秊)nián ⒈時間單位。地球繞太陽一周為一年。因為有余數(shù),所以公歷規(guī)定, 平年三百六十五天, 閏年三百六十六天。 ⒉歲數(shù):~齡。~紀。也指按年齡劃分的階段:青~。壯~。老~。 ⒊時期:乾隆~間。清朝末~。 ⒋年節(jié),有關(guān)年節(jié)的:過~。新~?!嫛!狻?⒌莊稼收成情況:~景?!?。豐~。 ①一年:一晃就是兩個~頭兒。 ②時代:舊社會那~頭兒,窮人夠苦呀。 ③年景:這個~頭兒好,大豐收。
4,結(jié)婚注意那些禮節(jié)
參加結(jié)婚、訂婚典禮的基本禮節(jié)
將祝福的心意傳達給對方
--參加結(jié)婚、訂婚典禮的基本禮節(jié)
*收到邀請喜帖后要馬上作出回應(yīng)
收到喜帖邀請函后,要馬上打電話或是回函給對方,別忘了要先說聲"恭喜",然后再告知出席與否,好讓對方能掌握正確的出席人數(shù)。
*祝賀的禮金袋上要寫上祝賀的話
紅包袋的種類很多,結(jié)婚對一個人來說可是人生大事,一定要隆重豪華,所以千萬別忘了寫上祝福的話。
*禮金金額視情況決定
在上海地區(qū),上班族的禮金金額在500~1000元之間,而且要偶數(shù),偶數(shù)象征著雙雙對對的祝福,最忌4(死)和9(苦),禮金的紙鈔最好是新的。
*服裝要穿得豪華亮麗些
紅色是最討喜的顏色,柔嫩的粉色系也是不錯的選擇,盡量穿著豪華亮麗的服裝出席,但鋒芒千萬不可超過新娘。盡量避免穿白色服裝,因為那一天白色代表新娘;若是穿深色,最好配戴小飾品來點綴,以免太過沉重。
穿著普通服裝時:
①盡量穿套裝或是洋裝,休閑味不要太重。
②短裙、及膝裙或長裙各有不同的風(fēng)格,都是出席婚禮的最佳服裝。
③鞋子、皮包要和衣服的格調(diào)相配,最好是同色系。
穿著小禮服時:
①珍珠飾物優(yōu)雅高貴,很適合于參加婚禮時配。露肩式的小禮服,配上領(lǐng)巾或飾品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②手提小型皮包,可放于位子上,很方便。
③鞋子要和衣服相配。
*常用的祝福賀語
新婚
天地之合 心心相印 永結(jié)同心 百年好合
永沐愛河 佳偶天成 百年偕老 花好月圓
珠聯(lián)璧合 天緣巧合 美滿良緣 郎才女貌
同德同心 情投意合 天賜良緣 白頭偕老
訂婚
締結(jié)良緣 緣定三生 成家之始 鴛鴦璧合
文定吉祥 姻緣相配 白首成約 喜訂鴛鴦
誓約同心 終身之盟 盟訂良緣 許訂終身
喜宴當(dāng)天該注意的重點,讓你體體面面
*提前半小時到達
出席喜宴要提前半小時到達,而且要整理一下儀容,不要匆匆忙忙地趕到,不然很沒禮貌。在接待柜前先將禮金袋交給接待人員,并簽名祝賀。
*如果遲到、早退的話要事先通知對方
如果有事會遲到或早退的話,要事先通知對方。遲到時不要自行進入會場,最好讓招待人員領(lǐng)你進去。若要早退,最好等來賓都致完詞后再走。離開時不需要再跟新郎、新娘打招呼,但要跟坐同桌的兩側(cè)人打招呼。
*在接待柜前,先說些祝賀的話
①先對新人的親戚道賀,報上大名,并要說謝謝他們的招待。
②遞上禮袋,正面朝上遞給對方,此時順便說些祝福的話。
③在簽名簿上簽名,如果夫妻一起出席,要先寫先生的名字,再寫太太的名字。
可以找婚禮公司幫你策劃一下,當(dāng)然也不能忘記入鄉(xiāng)隨俗。
中國和別的國家不一樣,,還有各個民族各個地域也不一樣,,不好回答
可以按當(dāng)?shù)仫L(fēng)俗走就可以了,不懂可以問當(dāng)?shù)氐睦先?
婚禮,無論在古今中外,都被認為是人生儀禮中的大禮。但對其的認識則古今大不一樣。
古人認為,家族和血統(tǒng)的延續(xù),是做晚輩不容推卸的重任,即所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因此,把交合男女陰陽、產(chǎn)生子嗣的婚姻之禮放在一個很重要的地位。
婚禮和婚姻制度有密切聯(lián)系,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人們的文明教化程度。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祖先和世界各民族一樣,在原始時期經(jīng)歷過亂婚、群婚的階段,進入文明社會之后則基本采取一夫一妻的婚姻形式。
最初的婚禮形式大約始于原始社會末期,從相傳始于伏羲時代的定婚“以儷皮(成對的鹿皮)為禮”逐漸演進,到夏商時的“親迎于堂”,再到周代所具備的完整的“六禮”,已初步奠定了我國傳統(tǒng)婚禮的基礎(chǔ)。又經(jīng)歷代的發(fā)展,使各種各樣的婚禮儀節(jié)更趨繁縟、熱烈。
概略而言,我國傳統(tǒng)婚禮大約分為婚前禮、正婚禮、婚后禮三個階段。
婚前禮是在婚姻籌劃、準備階段所舉行的一些儀節(jié)。
先秦時,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五種(加上正婚禮時的親迎,即所謂的“六禮”),后代又逐漸演變出催妝、送妝、鋪房等儀節(jié)。
在古代封建社會,婚姻取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婚前禮的一切儀節(jié),包括從擇偶至籌備正式婚禮的一系列環(huán)節(jié),幾乎都由父母雙方的家長包辦,真正婚姻的當(dāng)事人反而被排除在外。
又因為男子的社會地位比女子尊貴,因此,求婚也多以男方為主動。男方家長想為兒子娶親使,先請媒使向女家提親(稱“下達”),如果女家接受了這門親事,就開始進行納采、問名等一系列儀節(jié)。
納采:是男方向女方正式求婚的第一步。
在雙方約定進行“納采”禮的這一天,男家派出的媒使手捧一只活雁作為贄見禮物(最初用活雁作為贄禮,即取雁為候鳥,秋南飛而春北歸,來去有時,從無失信來作為男女雙方信守不渝的象征;又取雁飛成行,止成列,以明嫁娶必須長幼有序,不能逾越的意思。
后來也用羔羊、白鵝、合歡、膠漆等作為贄禮的),來到女家大門外,對女家擯者(輔助行禮的人)說:“您家主人非常盛情,賞給某某(婿名)一個妻子,某某(婿父或兄)根據(jù)祖先遺下的規(guī)定,讓我來向您家主人請求舉行選擇貴府小姐的儀節(jié)。”
女家主人得到通報后親出大門迎接,賓主互作一揖讓之后,媒使再次向女主人表達前來行納采禮節(jié)的意思。主人答禮,收下活雁并謙讓一番。媒使見婚事得到女方家長的正式應(yīng)允,就告辭回去復(fù)命了。
催妝 送妝 鋪房:這三項儀節(jié)在先秦文獻中未見記載,是后代在婚禮的演變中發(fā)展出來的。
催妝,是男家派人攜禮催請女家及早為新娘置妝的儀節(jié)。宋代,親迎前三日,男家送催妝花髻、銷金蓋頭、花扇等物至女家,女家則答以金銀雙勝御、羅花璞頭、綠袍、靴等物。
送妝,是親迎前數(shù)日,女家派人將嫁妝送至男家的儀節(jié)。嫁妝往往用箱籠裝著,也有人家為炫耀陪嫁,將嫁妝用方桌一一鋪開,排成一個縱隊浩浩蕩蕩地送至男家。嫁妝通常有箱柜、被褥、首飾、衣服、綢緞、文房四寶及金銀器皿等,還有以田地房屋、店鋪、當(dāng)鋪作為陪嫁的。浙江一帶,嫁妝中有一種叫做“子孫桶”的(大桶上有一大蓋,為新娘生育時用),桶中盛有紅蛋、喜果、謂之“送子”,有祝福之意。紹興一帶,還有送“女兒酒”作為嫁妝的,即在女兒滿月或數(shù)歲后,即釀酒數(shù)壇埋入地下,待女兒出嫁之日,取出作為嫁妝禮品送至男家。
鋪房,是女家派人至男家鋪設(shè)新房的儀節(jié),有時和送妝同時進行。宋代,親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鋪設(shè)帳幔、被褥及其它房內(nèi)器皿,并且備禮前來暖房。然后以親信婦人或從嫁女使看守房中,不許外人進入,以待新人。鋪房人必須是福壽雙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以取吉祥?,F(xiàn)代有些地方還流行此俗。
親迎: 是新郎親往女家迎娶新娘的儀節(jié),也是古今婚禮中最為繁縟隆重的儀節(jié)。
椐《儀禮.士婚禮》記載,結(jié)婚那天傍晚,新娘穿上結(jié)婚禮服——系有淺紅色花邊的純衣(絲質(zhì)衣服),頭上戴著“次”(編好的假發(fā)套),向南站在房中,身右站著保姆,新娘的女隨從則披著白黑色相間的外衣,站在后面。 當(dāng)新郎穿著禮服,帶領(lǐng)著墨車(新郎坐車)、彩車(新娘坐車,設(shè)有幃簾)、從車、仆人等迎親隊伍來到新娘家大門外時,女家主人親自出來迎接,經(jīng)過一番揖讓,雙方來到堂上,新郎向岳父行過稽禮(古代跪拜禮中最重的一種,需磕頭至地多時)的大禮之后,新娘就從房里走到東階上她父親跟前,父親告誡她道:“今后要時刻小心、恭敬、謹慎,不要違背你公公婆婆的意愿?!蓖瑫r,將一件衣服給她,作為告誡的證物。接著,新娘再來到西階上她母親跟前,母親給她在腰間系上一條帶子,并接上佩巾,然后告誡她道:“勤勉、恭敬,好好完成你公公婆婆吩咐你的家務(wù)?!?隨后,新娘隨新郎下堂來到大門口,新娘披上御塵的外套登上彩車,并從新郎手中接過駕車的帶子。于是,新郎駕著彩車往前走,在車輪轉(zhuǎn)了3周后,新郎將車子交給駕車的,自己則乘坐墨車先走,因他還要到自己家門前迎候新娘。
伴郎伴娘就是新人的陪伴和代表。除了在迎親和鬧洞房時,伴郎與伴娘的任務(wù)略有差別,大部分時間里,他們都需要完成以下兩大使命:
使命一:貼身管家
1、不離新人左右,隨時陪伴新人。尤其當(dāng)新人在舞臺上,伴郎伴娘必須在舞臺一側(cè)候場。
2、時刻關(guān)注新人形象。比如幫新人簡單地整理西裝下擺、禮服裙擺以及頭紗,必要時召喚化妝師支援。
3、密切關(guān)注新人的需要。伴郎伴娘最重要是要有“眼色”:開車門是伴郎的工作,接新人手上的東西,幫他們騰出手來保持良好的儀態(tài);新人口渴時,遞上水;看到新人熱淚盈眶時,及時遞上紙巾?;槎Y中許多新人因為忙碌或是激動會忘記休息和饑渴,伴郎伴娘就一定記得提醒他們。
4、熟習(xí)新人的隨身物品和工作人員安排,以便能更好地幫新人協(xié)調(diào)和分擔(dān)。伴娘尤其要熟識新娘禮服所需搭配的鞋子、內(nèi)衣和飾物,換下來的需小心保管。
5、合格的伴娘伴郎還要盡量起到疏導(dǎo)和安撫新人緊張情緒的作用。
使命二:新人代表
1、迎親時:伴娘要想盡辦法整整新郎,不要讓他輕易將新娘娶走。即使是新娘的手帕交也要揣摩一下新娘的想法,盡量讓新娘享受迎娶的喜悅和榮耀。伴郎則要替新郎與伴娘等姐妹團“交戰(zhàn)”,幫助新郎圓場和順利娶得美人歸。
2、迎賓時:伴娘的任務(wù)是接應(yīng)新人和關(guān)注新人儀容,伴郎和男儐相們則需擔(dān)當(dāng)大部分的接待工作。
3、宴席中:當(dāng)有人出了難題,而新娘略顯為難時,伴娘要挺身而出,兩肋插刀,在新娘旁邊可不是靦腆的時候。伴郎幫新郎擋酒是責(zé)任所在,更不能推搪。
4、燭光中:為新人點上燭槍,并跟隨在新人身后
5、儀式中:迎送證婚人,敬父母和長輩發(fā)言時,迎送雙方家長。
6、鬧洞房:伴郎要帶領(lǐng)賓客鬧開頭。(別誤會,洞房鬧得有趣,新人也會更有面子。)如果鬧不起來,伴郎就要帶頭主持,鬧開之后就要把握尺度,最后還要知趣地為新人送客。伴娘鬧不鬧隨自己,只是千萬別忘了察言觀色,必要時要站出來替新娘擋擋駕或是想辦法轉(zhuǎn)移大家視線和注意力。
伴娘伴郎備忘錄
1、有時伴娘會擔(dān)當(dāng)保管紅包的責(zé)任,請預(yù)先準備精致但夠大的手袋,記得在儀式開始前交給新人指定的財務(wù)主管或是新人父母,請他們保管好。
2、提醒新人別忘了戒指,或者為新人保管戒指并確保儀式前交給舞臺邊指定人保管。
3、捧戒枕,伴娘擔(dān)當(dāng)這份工作,一定要記得注意自己的位置,以免成了照片中的“第三者”,再有就是幫新娘接捧花和脫下來的手套。如果是花童捧戒枕,請伴娘好好照顧他(她)。
4、伴郎和伴娘在婚禮當(dāng)天傳遞著新人的聲音。不要遲疑,要及時找到相關(guān)的工作人員,幫新人把意愿傳達給他們,讓專業(yè)人士來為新人提供服務(wù)。切忌擅自做主。
當(dāng)然,如果您準備請一位專業(yè)的婚禮策劃人,那么伴郎和伴娘有無經(jīng)驗都不重要。婚禮策劃人除了安排婚禮中各項瑣碎事務(wù)之外,更會在一旁指導(dǎo)和提醒伴郎伴娘在儀式中的工作、位置以及禮儀方面的事項,甚至安排新人秘書執(zhí)行一部分伴娘伴郎的工作。
伴娘伴郎的著裝
伴郎以相對正式的西裝或禮服為上,如果眾多伴郎采取統(tǒng)一著裝(比如中式上衣),則會有特別的戲劇效果。伴娘最好著小禮服,既要靚麗與眾不同,也要襯托新娘,當(dāng)然一定要方便行動,不要讓禮服分散了注意力,畢竟主要工作還是照顧新娘。
此外要注意的是,伴娘伴郎的服飾應(yīng)該和婚禮的主色調(diào)相一致。
“男伴娘,女伴郎”
其實,伴娘不一定必須是女性,伴郎也不一定是男人。所謂的“伴娘”其實是指陪伴新娘的人,而“伴郎”是陪伴新郎的人。如果新娘的好友是位男性,不要讓伴娘這個“娘”字就把他列為不合格人選。同樣,新郎有時也會邀請自己的女性朋友或者姐妹在婚禮上陪伴身邊。事實上,許多新人的伴親隊伍中都有異性成員。在這種情況下,新娘這邊的男性伴娘依然需要承擔(dān)女性伴娘的大部分工作,不過他們通常被客氣地稱為“隨親人員”或“新娘伴郎”;而新郎那一方的女性,從承擔(dān)的任務(wù)上說,她們的角色應(yīng)該是“伴郎”,雖然大多數(shù)時候還是被稱為“新郎伴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