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到一個欄目主持人說古代一斤十六兩可是為什么又說古代的八十斤
你說的古代,不知道是哪個朝代,參考下吧~古今度量衡換算簡述:西漢每斤,258.24克;東漢每斤,222.73克;魏晉每斤,222.73克;南齊每斤,334.10克;梁、陳每斤,222.73克;北魏每斤,222.73克;東魏每斤,445.46克;北齊每斤,445.46克;北周每斤,250.66克;隋朝每斤,668.19克;唐朝每斤,596.82克。從有“斤”這個概念開始,一直到民國結束,歷朝歷代的“斤”統(tǒng)統(tǒng)是16兩,而不是今天的10兩。有了“斤”的重量,再去算“兩”的重量輕而易舉,一律除以16就是。
沒看懂什么意思?
2,中國唐朝的一兩等于幾錢指的是重量
秦和西漢時期一兩等于16.14克
王莽及東漢、魏晉南北朝一兩等于13.92克
隋朝初年一兩等于41.76克
隋末一兩等于13.92克
唐至清代一兩等于37.30克。
應該遈這么多吧`
我也不遈非常清楚``
6錢吧,以前是一斤16兩,那一兩應該只有6錢7
一百萬兩黃金等于十萬斤即5000萬克,一克按100元計,即有50億元人民幣!
10錢
一兩是十錢
應該是八錢
唐至清代一兩等于37.30克!6錢吧,以前是一斤16兩,那一兩應該只有6錢7
3,古代1兩也是現(xiàn)在的50克嗎若不是那是多少古代一斤是16兩嗎
最佳答案 - 由提問者1年前選出
秦代(公元前221年后)統(tǒng)一中國,秦始皇統(tǒng)一度量衡.當時1斤=16兩,1兩=24銖,根據考古發(fā)現(xiàn),當時的1斤約為現(xiàn)在的250克到270克之間.
在商周,人們就使用重量單位,按重量的起源說,1銖等于100粒黍的重量.銖以下還有錙,一兩=4錙,1錙=6銖,另外,”壘”也是重量單位,1壘等于10粒黍,1銖=10壘.
各朝代1斤的實際值為(根據考古及文獻研究的大約值):
周:1斤=228克;
秦,漢:1斤=258克;
新莽,后漢,魏,晉,梁,陳,北魏,隋:1斤=223克;
南齊: 1斤=334克;
東魏,北齊: 1斤=445克;
北周: 1斤=251克;
隋后期(1306-1331年): 1斤=668克;
唐,五代,宋,元,明,清: 1斤=597克;
在唐代,產生了一個新的重量單位:錢,唐高祖李淵改革幣制,規(guī)定銅1兩制錢10枚,即每錢重2銖4壘.由于其錢幣鑄造精致,重量較準確,”錢”從此成為重量單位,1兩=10錢,錢以下還有分,厘,毫,都是十進制
4,什么叫稱骨法
袁天罡稱骨算命法是唐代著名的星象預測家袁天罡稱骨的預測方法。 這種方法同四柱算命一樣,能確定一個人一生的吉兇禍福、榮辱盛衰,準確率很高,又便于掌握和運用。
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各有定數,年、月、日、時的重量都有具體規(guī)定。只 要把年、月、日、時的重量加在一起,按照“稱骨歌”一查,就可確定這個人一生的命運。一個人出生的年份按年干支(即甲子年、乙丑年,丙寅年等)來確定重量。出生月按月份(即正月、二月等)來確定重量。出生日按日數(即初一、初二等)確定重量。出生時辰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確定重量。 現(xiàn)代的每二個小時是古代的一個時辰。 唐代度量衡:凡權衡度量之制:度,以北方秬黍中者一黍之廣為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量,以秬黍中者容一千二百為龠,二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斗;三升為大升,三斗為大斗,十大斗為斛。權衡:以秬黍中者百黍之重為銖,二十四銖為兩,三兩為大兩,十六兩為斤?! ∥宄邽椴?,步二百四十為畝,畝百為頃。丁男、中男給一頃,篤疾、廢疾給四十畝,寡妻妾三十畝。若為戶者加二十畝。所授之田,十分之二為世業(yè),八為口分。世業(yè)之田,身死則承戶者便授之;口分,則收入官,更以給人。賦役之法:每丁歲入租粟二石。調則隨鄉(xiāng)土所產,綾、絹、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輸綾、絹、絁者,兼調綿三兩;輸布者,麻三斤。凡丁,歲役二旬。若不役,則收其傭,每日三尺?! √瞥亩攘亢馇闆r為: 1斤=596.82克=16兩 唐朝的貨幣情況為: 1兩銀子=一串錢(即一貫)=1000文(文即銅錢) 50兩銀子約等于50÷16=3.125斤=1865克 因為唐代度量衡有大兩小兩之分,此法沒有明確說明,因為不建議大家使用。
5,唐朝時一個五口的小百姓家庭一個月的花費是多少兩銀子
要1.5兩 都是自種自食的
大概要十兩,,唐朝的一兩銀子相當于現(xiàn)在的300多元..
一石米是60公斤,一石面粉也是。。。。呵呵。唐朝估計也有個百八十年的,物價變化應該還是挺大的。
每個朝代是不一樣的
史載明朝萬歷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F(xiàn)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人民幣660.8元。由于《紅樓夢》故事雖以清朝為原型,生活狀況卻以明朝為藍本,姑且以明朝的銀兩價值計算,劉姥姥拿到了一萬三千多元的過年費,當然很高興了;而郭靖則付出了超出一萬二千元人民幣一餐飯錢,還是在張家口這樣一個小地方,太夸張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窮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錢的價值,黃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這一宰吧。
這一兩銀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購買力而言更是高得嚇人了。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斗米,10斗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于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斗,也是一兩銀子=2065元人民幣
古時官員的薪俸多以糧食計算,而米價也是太平盛世中較穩(wěn)定的比較體,所以可以作為參照物??滴鹾笃?,據曹寅于康熙四十七年三月初一日所奏〈報自兗至寧一路聞見事宜〉折:“江寧上白米價一兩二、三錢···漕船一到則米價更賤···”即當時災荒時,上白米一石為白銀一兩二、三錢,一石為一百升,一升大米重約一斤八兩,一石即為一百八十斤。比照現(xiàn)在價格,大米緊缺時,優(yōu)質米一元多一斤,則一兩銀子約合人民幣一百五十元??紤]到上白米在當時是緊俏、高檔物品,且當時銅錢與銀子比價失調,本應一兩銀換一千錢,可當時一兩銀子可換一千二、三百錢(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有述),所以銀子的價格較高,一兩銀子約合現(xiàn)在二百元的購買力。
在秦以前,各個諸侯國之間并不統(tǒng)一。但統(tǒng)一的都是十進位。秦滅六國統(tǒng)一中國后,也統(tǒng)一了度量衡。度是寸、尺、丈:十寸一尺,十尺一丈。量是升、斗、石(讀DAN,去聲):十升一斗,十斗一石。
秦始皇31年(前216年) 米(斛)1600錢 西漢2年(前205年) 米(斛)5000錢。關中價10000錢,人相食
6,古時候的一兩黃金相當于現(xiàn)在的多少錢
希望對你有幫助:
1兩黃金=人民幣2000元=10兩白銀
1兩白銀=人民幣200元=1000文錢=1貫(吊)錢
1文錢=人民幣0.2元
另外:1石米=1兩白銀
我們常??吹焦叛b戲里用銀兩做錢的單位,那么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呢?基本單位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里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白銀
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wěn)定可信的數據的。
兌換關系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xiàn)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于100分這樣明確。
根據以下描述:
“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后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
再有:
“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zhàn)爭的時候,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金屬價格
由于金銀銅制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于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xiàn)在金屬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后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銀銅的價格(人民幣)如下:
黃金:100元/克
白銀:2元/克
黃銅:0.02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黃金:約值4000元
1兩白銀:約值8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約值0.1元
糧食價格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通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系,雖然單獨考慮糧價并不很準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考。曉林在網上查到了如下記載:
“上白米(石)九錢五分
中白米(石)九錢二分六厘八錢
下白米(石)八錢三分
白面(斤)九文
銀每兩換錢一千文”
還有
“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根據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兩白銀:約值17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約值0.2元
結論
根據上面的推算,再考慮到
1黃金的價格比其他的更穩(wěn)定,應當著重參考
2現(xiàn)在白銀已作為工業(yè)品,所以現(xiàn)在的白銀價格參考價值較低
3由于農業(yè)技術發(fā)展的相對速度很快,現(xiàn)在的糧食相對價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兌換比例
5湊整數,便于換算,便于建立感性認識
所以,筆者建議,今后遇到古代的貨幣單位,采用以下?lián)Q算系統(tǒng),即方便又有感覺:
1兩黃金=人民幣2000元=10兩白銀
1兩白銀=人民幣200元=1000文錢=1貫(吊)錢
1文錢=人民幣0.2元
另外:1石米=1兩白銀
聲明:以上結論不是學術觀點,只作為老百姓觀看古裝電視劇,武俠小說時換算之用。
驗證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數據,便于驗證曉林給出的換算方式,提高感性認識: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時,初級公務員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員年俸45兩白銀=清朝的局級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那些當官的,那個家里沒有個幾千萬的?乾隆初年,捐一個道臺需一萬三千一百二十兩銀子=花270萬就可以買個廳級干部當當,明碼標價。
差不多是3000元。
在討論古代貨幣的時候通常都會用上這么個假設,就是: 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黃金基準 國際牌價,金價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我們就以400美元為一盎司。一盎司為28.3克。宋制1市斤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釣銅則,自記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兩,所以宋代1兩為今天的40克。這樣一算宋代一兩黃金相當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對人民幣8.23元來算,相當于4650元。根據假設1兩金為10兩銀即10貫錢,宋代一貫銅錢相當于465元。 2)白銀基準 國際牌價,銀價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同金價的換算相仿,一兩銀子也就是一貫銅錢,相當于70元人民幣。 1兩金=3000元人民幣 1兩銀=1貫銅錢=300元人民幣 1文銅錢=0.3元人民幣
7,唐朝詩人誰酒量最大李白能喝10斤以上
白居易,他說自己“未盡一壺酒,已成三獨醉”(《效陶潛體十六首》),可見酒量僅限三分之一壺。所以他請客時,只有“小榼二升酒”(《招東鄰》),還要兩個人喝,平均每人一升酒,剛好一斤。酒文化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們就通過幾首古詩來看看唐朝的酒價和唐朝人的酒量。酒價幾何杜甫“斗酒三百”宋真宗宴請百官,問起唐朝酒價,大臣丁謂說:“唐朝一升酒賣三十錢?!闭孀趩栍惺裁磻{據。丁謂說:“我讀過杜甫的詩,‘早來就飲一斗酒,恰有三百青銅錢?!欢肥?0升,一斗賣300錢,一升自然賣30錢?!彼握孀诼犃撕芨吲d,夸丁謂有學問,腦子好使(參見《玉壺清話》卷1)。杜甫那首詩我也讀過,題目叫《逼仄行》,末尾兩句寫道:街頭酒價??噘F,方外酒徒稀醉眠。早來就飲一斗酒,恰有三百青銅錢。足證丁謂沒有亂蓋。不過僅憑杜甫兩句詩,就斷言唐朝一升酒30錢,實在太武斷了些,因為酒的品類有很多種,黃酒跟白酒不一樣,高檔酒跟低檔酒也肯定不一樣。比如說,我喝過Remy Martin Louis ⅩⅢ,也就是路易十三,8300元一瓶,還喝過暈頭大曲老燒缸,農村老家自釀的,只賣兩塊八毛錢一瓶。倘若杜甫花300錢買了一斗路易十三,那他實在是賺了,如果是我們老家那種暈頭大曲,我只能說,這詩圣買酒買的不是地方。李白跟杜甫是同時代的人,也有詩提到唐朝酒價: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斗酒十千,跟杜甫喝的300錢一斗比起來,足足貴了30多倍,假使丁謂讀的是李白的詩,他大概就會認為唐朝一升酒賣1000錢了。我查閱史料,發(fā)現(xiàn)唐朝酒名甚多,滎陽有土窟春,富平有石凍春,劍南有燒春,郢州有富水酒,烏程有若下酒,嶺南有靈溪酒,宜城有九醞酒,長安有西市腔酒,還有從波斯進口的三勒漿、從大食進口的馬朗酒,等等等等(參見《唐國史補》卷中)。其中劍南燒春、富平石凍春在唐傳奇中屢屢出現(xiàn),當屬國產名牌,近似今天大陸出產之茅臺和五糧液,李白說“斗酒十千”,或許就是指的這類酒,而杜甫說的“斗酒三百”,應該是比較普通的牌子。哪怕牌子相同,時代變了,酒價也會變。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政府釀酒專賣,每斗米酒的批發(fā)價是300錢,到了貞元二年(公元786年),還是政府釀酒專賣,還是同一種米酒,每斗已經降到了150錢。這才四五年工夫,酒價就降了一倍,整個唐朝二百多年,酒價起伏可想而知。杜甫還有《飲中八仙歌》,提到唐朝八個人的八種酒量: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曲庫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廢萬錢,飲入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世賢。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投筆落紙如云煙。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據此歌,焦遂酒量最大,喝五斗還不倒;張旭酒量最小,三杯下肚就找不著北了。杯分大小,同樣是三杯,細口瓷杯盛不了二兩,高腳玻璃杯足以裝一斤,鑒于我們不知道張旭用的是什么酒杯,所以無法弄清他的酒量究竟小到什么地步。不過我們可以弄清焦遂的酒量究竟大到什么地步:據吳承洛《中國度量衡史》,唐時一斗相當于現(xiàn)在5.94公升,焦遂飲酒五斗,當有29.7公升,接近60斤。我是北方人,打小好酒,舉凡紅酒白酒黃酒啤酒,沒有我不愛的,而今在酒場上拼殺多年,酒量還算說得過去:52度的二鍋頭能喝一斤半,67度的老白干能喝一斤,73度的大頭酒能喝8兩。如果喝啤酒的話,麥汁濃度13%、酒精度4%的瓶裝熟啤,我能在5個小時內干掉兩捆(一捆是9瓶)。這酒量在大陸稱不上高,中上水平還是有把握的,可是跟唐朝這位焦遂一比,我就成了剛學會喝酒的小把戲啦。您會說,這焦遂酒量太大,似乎有吹牛嫌疑。那么好,咱們再挑幾個不太嚇人的。李白能喝10斤首先是李白,杜甫說他“斗酒詩百篇”,他自己也嚷著要“一飲三百杯”,看來喝一斗是可能的。如前所述,唐時一斗是5.94公升,裝滿酒至少10斤,說明李白的酒量在10斤以上。其次是李群玉,此人有詩如下:晴日熏櫻蕊,豐蒙雪滿林。請君三斗酒,醉臥白羅岑。這李某請一朋友對飲,備酒3斗,倆人平分,每人一斗半,即使李群玉少喝一些,也得干掉一斗——再少就不像話了。您試想,一大男人請客,自個?;缓?,單把哥們兒往死里灌,多沒意思啊。再其次是王源中,有回唐文宗賜他兩大盤酒,每盤裝10碗,每碗盛一升,他咕咚一碗,咕咚一碗,喝了個干凈(參見《太平廣記》卷233)。眾所周知,10升為一斗,王源中喝下20升,剛好兩斗,按每斗10斤算,也有20斤。唐朝沒啤酒,也不流行白酒(蒸餾造酒何時傳入中國,至今沒有定論,主流說法是蒙元以后才有白酒,也有人說東漢時已有白酒。我覺得,即便后一種說法正確,也只能說唐朝有白酒,不能說唐朝盛行白酒。唐人詩詞中多出現(xiàn)“燒酒”一詞兒,該“燒酒”是指顏色發(fā)紅的酒,而不是蒸餾酒),上至行政高層,下至黎民百姓,主要喝的是米酒、葡萄酒,還有發(fā)酵后只壓榨不蒸餾的清酒。這些酒的度數都很低,按沈括在《夢溪筆談》里記載的幾種唐酒造法,成品酒的酒精含量當在3%到 15%之間,近似現(xiàn)在的熟啤、干啤或者加飯酒。這么一看,拋開一喝60斤的猛人焦遂不談,像李白、李群玉、王源中等人的酒量并不特別出奇,至少在大陸北方諸省,我能找到一大批酒鬼可以跟李白一對一單挑。至于焦遂的酒量,我認為可能是杜甫夸大了。退一萬步,即使杜甫完全寫實,在唐朝二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xiàn)出一個60斤海量的大酒桶也不是不可能。我翻過吉尼斯紀錄,現(xiàn)如今全世界最能喝的人能干掉147瓶啤酒,比焦遂還牛。最后要說的是,唐朝人也不是個個都能喝,沾酒就臉紅的人多著呢。例如白居易,他說自己“未盡一壺酒,已成三獨醉”(《效陶潛體十六首》),可見酒量僅限三分之一壺。所以他請客時,只有“小榼二升酒”(《招東鄰》),還要兩個人喝,平均每人一升酒,剛好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