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古代酒的度數(shù)大概是多少
和甜酒差不多
是高粱釀的酒。
2,民國36年酒多少度
那個年代的就大部分度數(shù)都低,一般的都是20多36度啊嗯,40多就是最高
3,燒酒度數(shù)多少
燒灑有白蘭地,威士忌,中國烈酒等品種,燒灑度數(shù)在40~65度之間
4,酒的度數(shù)最多是多少
最高是70度的高度烈酒~!
我家里有70度的酒頭
國外的伏特加78度
純酒精100度!
我見過67的
5,民國時期的白酒有多少度
老白干、二鍋頭,幾百年來一直是65度左右。當然,酒度的“測定”靠酒師的感官鑒定,各家、每批之間都有一定的誤差。
6,谷子里酒度數(shù)是多少
相反古代的酒度數(shù)很低。那時候技術不成熟,酒的度數(shù)還沒有現(xiàn)在的啤酒度數(shù)高。所以那時人們都大碗大碗喝酒。
15年52°的是40元左右
度數(shù)太高喝起來很辣,還是喝氣泡酒 葡萄酒 藍莓酒 雞尾酒 啤酒 日本清酒好。
7,請問抗戰(zhàn)時期白酒是多少度數(shù)的為什么可以一碗碗地喝
酒的度數(shù)也挺高的 高粱酒釀出來都50多度呢 但是那時候都是純糧食酒啊 糧食釀造的酒當然不醉人了喝多少都不上頭 哪像現(xiàn)在都是酒精勾兌的啊 喝一點而就蒙了
8,古代時候酒有多少度
古代的幾乎是兌了好多水的
一般為10-35度左右
按你的意思的那種古代,一般也就是濁酒,十來度,二十度已經是御賜之類的好酒了
古代一般是沒經蒸餾的發(fā)酵酒度數(shù)一般在15-30度
56度
9,中國古時候產出的酒相當于現(xiàn)代多少度的酒
才剛從水酒中轉過來,還不習慣喝高度酒,那時候白酒的酒精度數(shù)最多也就在20°多左右吧。慢慢的白酒酒精度數(shù)逐漸提高,人們喝酒的習慣也逐漸轉向高度白酒,到清代應該有50多度的白酒出現(xiàn)了。茅臺酒當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金獎時,酒精度數(shù)該有50多度吧。有高有低,和現(xiàn)代一樣,所不一樣的就是沒有勾兌酒,因為還沒有掌握了這項技術。蒸餾法在元才出現(xiàn),所以元以前都是蒸餾酒,蒸餾過濾后直接飲用,最多應該不會超過二十度,所以確切的說,應該是元以前的白酒酒精度很低。過去酒度數(shù)可不是這么簡單容易得到的。那是要酒大師看酒花,燒酒一系列工序,才能得到呵。準確率和現(xiàn)在比,百分之九十已經不錯了。這個問題不靠譜。古時的酒沒有弄虛作假的,都是高度酒,糧食釀造,開瓶放香,白酒如果是啤酒的度數(shù),那樣的酒不用說喝,就是用鼻子聞也難聞。有人說我國古代的白酒酒精度數(shù),相當于現(xiàn)在的啤酒酒精度數(shù),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全對。不知道他所說的古代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到哪個朝代的什么時候結束。在這里為什么要提到蒸餾技術呢?因為只有在蒸餾技術出現(xiàn)以后,我國才可以釀制出酒精度數(shù)相對較高的白酒。也就相當于現(xiàn)在的低度酒。我想古代的灑應該度數(shù)不高,不然,武松怎么能喝那么多?李白怎么能喝那么多?最有力的證據就是出土的文物中有一壇酒,度數(shù)還不如啤酒。是的吧。我也喜歡喝這樣的白酒,買酒我都是在華致酒行,這個酒行以保真連鎖銷售為經營理念,以珍品、真品、服務為核心價值,在產品選擇上精益求精,
10,古代的白酒度數(shù)一般是多少呢
古代分水嶺在元朝,元朝以前都是釀造酒,酒度不會太高,最多也就5-8度,元朝時候出現(xiàn)了蒸餾酒,酒度大幅度提高,應該與今天白酒差不多了。50度左右應該沒有問題。
一般白酒的度數(shù)是:36度,38度,39度,42度,45度,52度,等等葡萄酒的種類非常多,而且有許多種不同的分法。 其中以顏色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桃紅葡萄酒
11,高度酒降度酒低度酒以什么標準來進行劃分
首先我們給高度酒和低度酒劃分一下界限,按照國際慣例,蒸餾酒如白酒、白蘭地、威士忌、朗姆酒等都屬于烈酒或高度酒。但對于白酒,我們又有自己的劃分習慣,一般認為,50°以上屬于高度白酒,40~50°屬于降度白酒(又稱中度 白酒),40°以下稱為低度白酒。事實上,跟黃酒相比,高度白酒出現(xiàn)的年代算不上久遠。大約在公元前5000-3000年時候,中國就出現(xiàn)了谷物釀酒,也就是最初的黃酒,估計才幾度。后來到了宋代,人們逐漸掌握了用酒曲釀酒的方法,酒的度數(shù)得以進一步提高,能達到十多度。到了北宋時期,遼國、金國等進駐中土以后,才首創(chuàng)出蒸餾酒,真正的白酒出現(xiàn)了。元朝建立了莫大的歐亞版圖以及完全統(tǒng)治中土后,將蒸餾酒放在了所有酒類之上,其目的是為了突出他們蒙古人自身的文化。雖然明朝時又興起了發(fā)酵酒,使得華夏傳統(tǒng)的釀酒工藝得到發(fā)揚,但后來滿清入關后,對高濃度和極度抗寒的蒸餾酒情有獨鐘,因此入口辛辣、渾身發(fā)熱的蒸餾酒漸漸替代了香醇濃郁、后勁很足的發(fā)酵酒。到了民國時期,白酒度數(shù)仍然高達60度以上,據1951年6月王文廣撰寫的《專賣事業(yè)教材上》記載,“專賣機構批發(fā)酒度為62度,零銷酒商售酒規(guī)定為六十度,不得減低度數(shù),違者與私酒論?!笨梢姰敃r販賣低度白酒是件違法的事兒。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的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為了緩解當時糧食短缺的窘境又能滿足人們對白酒的需求,國家有關部門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提出積極發(fā)展40度以下的低度白酒。為了鼓勵企業(yè)開發(fā)新產品,引導消費,于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將質量上乘的39度雙溝特液率先命名為國家優(yōu)質酒,從此低度酒正式進入了消費者視野。隨著人們飲酒頻次的提高和對健康的重視,低度白酒逐漸成為上的主流。從技術角度講,白酒降度是怎么回事兒呢?如上文所述,白酒從低度變成高度,得益于蒸餾技術的發(fā)展,事實上,白酒從高度變成低度,也離不開技術的支撐,某種程度上說,“降度”的技術難度甚至超過了“提度”的難度。
12,春秋時酒的最高度數(shù)
早初酒應當是果酒和米酒。自夏之后,經商周、歷秦漢,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實糧食蒸煮,加曲發(fā)酵,壓榨而后才出酒的,無論是吳姬壓酒勸客嘗,還是武松大碗豪飲景陽崗,喝的就是果酒或米酒,隨著人類的進一步發(fā)展,釀酒工藝也得到了進一步改進,由原來的蒸煮、曲酵、壓榨、改而為蒸煮、曲酵、餾、最大的突破就是對酒精的提純。果酒和米酒會有多大度數(shù),我想你應該知道的。古代的酒一般就10度左右,有什么秘方能達到15度就算不錯了。你以為武松喝的都是白酒?直接干倒了。
額
13,古代酒的度數(shù)是多少啊
而在中國,大致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的仰韶文化可能已經出現(xiàn)了谷物釀酒,中國的釀酒技術和西方一直不同, 仰韶、龍山時期的古人應該是用蘗釀的酒,蘗就是發(fā)芽的谷粒,釀出的是黃酒。后來古人們逐漸掌握了用酒曲釀酒的方法,秦漢時雖然仍然用蘗造酒,但是大量的造酒開始用酒曲,前陣子還在《漢書·食貨志》上讀到:一釀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興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試一試:)事實上,用蘗釀出的酒被稱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說“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釀造出來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為制作工藝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時的酒都是黃酒。南北朝時,制酒曲的工藝日益完善,當時的一部奇書《齊民要術》上記載了很多種制曲的方式,這些方式現(xiàn)在有不少還用在造高粱酒里。唐宋時有了紅曲,釀造出來了“紅酒”,不知道古書里說的女兒紅是不是就是這種酒,不過紹興的狀元紅應該不是,那酒其實不紅,顏色是橙黃色的。前面說到曲釀酒只能得到酒精度是10%到18%的酒,古人曾經想用酒代水再釀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濃度,可是不成,因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謝的產物,對酵母菌的發(fā)酵有一定抑制作用,當酒精成分達到10%左右時,酵母菌就停止繁殖,發(fā)酵過程也就隨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強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會超過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發(fā)酵,也得不到度數(shù)更高的酒了。到了元朝,出現(xiàn)了蒸餾酒也就是燒酒,把酒曲發(fā)酵釀造的酒再蒸餾一下,得到度數(shù)更高的酒,大致酒精度有50%,這和現(xiàn)在的酒比較相似了,如果想感受一下,去個北方小城(最好是山西的)要二兩“兩毛燒”,體會一下古酒的味道。小作坊兩毛燒的做法和古法差不多,不過現(xiàn)在可能不止“兩毛”那么便宜了吧:)說燒酒是元朝時才有的,是依照李時珍的紀錄,不過在白居易等人的詩里已經有了“燒酒”一詞,并且對山西汾酒歷史的考證似乎說明早在元以前的南北朝時就有燒酒了,因此武松三碗不過崗有可能是早期的燒酒吧,不然十幾度的酒不會有那么大的力量??偨Y一下,用蘗釀的酒度數(shù)非常低,味道也很甜,宋應星說“后世嫌醴味薄,遂至失傳”;用曲釀造的酒度數(shù)大致在十幾度,味道因酒曲的制作工藝不同而不同,因為酒曲中一般加入的有草藥,不夠味道要更辛辣些,比較類似現(xiàn)在的紹興黃酒;蒸餾后的燒酒度數(shù)很高,大約有50% 左右,所以就更辣了,呵呵,現(xiàn)在仍有燒酒,不妨一試。古人喝的酒是低度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