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義燒坊的創(chuàng)始人華聯輝被尊為醬香鼻祖,其祖上和釀酒亦頗有淵源。這個要從貴州一脈的華家始祖華步周說起。
華家祖上世代行醫(yī),華聯輝祖父華步周原籍江西臨川,在清康熙年間行醫(yī)來黔,八世祖行醫(yī)來貴州,以后,便在遵義團溪定居下來,成為貴州華家一脈的落業(yè)始祖。華步周以醫(yī)術精湛、醫(yī)德高尚聞名府屬。華聯輝父親華銘軒,醫(yī)術高超,求治病者絡繹不絕。咸同年間貴州各族農民響應太平軍起義,戰(zhàn)事席卷全省。黔北號軍攻打遵義團溪時,以‘華家是一方善士’,絲毫未犯?!庇謸缎梁ジ锩F州事典》記載:“后改以販運川鹽為業(yè),家資逐漸豐厚。”“行醫(yī)兩代中輟,為了生計,子孫乃販鹽為業(yè),以此發(fā)家。傳至華聯輝,家業(yè)漸興。華聯輝,字檉塢,繼承祖業(yè),經商之外,又讀書應試。同治年間,舉家移居貴陽,中咸豐乙亥科舉人。光緒三年(1877),貴州平遠(今織金)人丁寶楨任四川總督,改革鹽政,特聘華聯輝入川,為四川鹽法道總文案。”(參考文獻:《貴州著名歷史人物傳》130頁,《黔彥寫真》34,36頁,《貴陽文通書局1909-1952》2頁,《貴陽名人》208頁。)
在古時候酒為百藥之首,醫(yī)家也有眾多制曲釀酒的醫(yī)方傳世,傳統酒曲也多以中草藥入曲。華聯輝先繼承行醫(yī)祖業(yè),后有販鹽經商,這也為后期成義燒坊改進釀酒工藝,形成獨家的厚曲工藝埋下伏筆,也是華家從‘一方善士’,變成清末本地資本家身份變遷的關鍵節(jié)點。
華聯輝創(chuàng)辦成義燒坊釀酒盡孝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華聯輝祖母彭氏想喝當年喝過的鄭記茅酒,叮囑華聯輝路過茅臺鎮(zhèn)購買。一種是說其祖母醫(yī)治疾病需要用茅酒做藥治病強身。不過華聯輝其祖母卒于1865年,終年95歲高壽。參考文獻:《中華文史資料文庫,第十二卷,經濟工商篇》(803-805頁)貴州成義茅酒(華茅)紀略…….華聯輝孫華問渠口述。
下圖:
作為商人,將成義燒坊所釀造之酒分級定價,其實人之常情。以工藝酒質區(qū)分,當時成義燒坊所釀造的酒也是分了不同等級。并按工藝,品質,年份,銷售渠道區(qū)別對待。
首先成義燒坊的酒質是當時茅臺鎮(zhèn)公認最優(yōu),現在還可以發(fā)現一些記載文獻,摘錄如下:
成義,榮和,恒興三家酒坊,以歷史最久的成義酒的質量最好。(參考文獻:《國酒文化叢書-百年茅臺》4、5頁)
鄭義興嫡傳徒弟,醬香之父,國酒勾兌大師李興發(fā)對比3家酒坊工作記錄。
醬酒之父鄭義興回憶說:新中國成立前茅臺三家燒坊各家要求不同,酒質各有差異,“成義燒坊”老板底子厚,不看眼前回利,對質量要求特別高……其他兩家則不然。(參考文獻:中國人文出版社《壯麗70年·中國醬酒人》第三篇:李興發(fā),第74-76頁)
清朝乾隆年間已經將茅臺酒作為上供朝廷的酒之一。1889年,四川總督劉秉璋府,將其喜愛的成義燒坊酒上貢清廷,慈禧太后與光緒帝贊許有加。之后慈禧太后特賜給劉秉璋“福”字和“壽”字【館藏于《小校經閣》】。
1894年,慈禧太后60歲壽辰,專門用成義酒,宴請各國使節(jié)和文武百官。
民國時期政府高層用酒
紅軍戰(zhàn)士購買成義酒坊茅臺酒品嘗。參考文獻:《仁懷市志1978-2005》702頁。貴州省仁懷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著
從清朝貢酒,到民國高層用酒,到紅軍四渡赤水路過茅臺鎮(zhèn)喝的成義燒坊。看似都是成義燒坊,其實品質不同,甚至可以說不可能是同一種酒??疵┡_酒廠工人的回憶,揭示了清朝時期資本家的經營理念:
解放前,不論“賴茅”“王茅”“華茅”的廣告做的多么漂亮,工人們心里知道:除了老板們特地供奉達官貴人享用的茅臺酒以外,在市場銷售的酒,出廠時都沒有達到窖存夠一年的。參考文獻:《國酒文化叢書-百年茅臺》5頁。
清朝時期貢酒,包括華家自用的酒,基本上都是厚曲酒為主,而且是年份老酒。民國時期上流社會流行的成義燒坊主要也是厚曲酒和回沙酒為主。其他成義燒坊普通的茅臺春為普通燒酒。
中國自古有“無藥不成曲”的說法,酒曲是釀酒的重要原料,酒曲當中又以藥曲為最佳。據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出土的帛書《雜療方》記載可見,西漢初年,先人就有釀酒加入藥材的工藝。北宋時期重要的釀酒專著《北山酒經》,詳細總結了釀酒制曲工藝的理論與實踐。所載酒曲13種,無不用藥材者。后華家特將家傳醫(yī)家草藥入曲,以復雜的工藝秘制出獨特的酒曲,并改進了用曲的工藝方法。1880年華聯輝將此工藝定名為厚曲工藝,所釀之酒亦稱厚曲酒。這一系列釀酒工藝的改進,為后期華家茅酒的品質提供了保障,使得成義燒坊躍居茅臺鎮(zhèn)眾多燒坊之首。
清末其他各家燒坊廣泛市售的為回沙工藝的回沙酒。清道光以前,仁懷縣“茅臺燒”、“茅臺春”制作法已形成?!独m(xù)遵義府志》載:“茅臺燒酒,前志:出仁懷縣西茅臺村,黔省稱第一。并有關于回沙酒的記載。
《近泉居雜錄》記載茅臺燒酒制法,純用高粱作沙,蒸熟和小麥面三分,納糧地窖中,經月而出蒸熇之,”既熇而復釀,數回然后成;初曰生沙,三四輪曰燧沙,六七輪曰大回沙,以次概曰小回沙,終乃得酒可飲,品之醇、氣之香、乃百經自具,非假曲與香料而成,造法不易,他處難以仿制,故獨以茅臺稱也”。而且清朝中期以前的“回沙工藝”是在每一個回沙流程中加入鹿血和不同種類和數量的中藥材,“回沙工藝”產出的酒因成份復雜而口感不純,必須進行貯藏。貯藏期少則3年,多則愈百年。
成義燒坊創(chuàng)始人華聯輝為滿足自家用酒需求,從開始釀酒到正式作商品出售,中間還隔著十年左右一段時間。最初釀制的酒只作家庭飲用,或饋贈、款待親友。后來求酒的人接踵而至,才決定將酒房擴建,增加酒的產量,正式對外營業(yè)。
當時相對便宜的是普通燒酒,茅臺燒?!蹲窳x府志》中引《田居蠶室錄》說:“仁懷城西茅臺村制酒,黔省稱第一。其料純用高粱者上,用雜糧者次。制法:煮料加曲即納地窖中,彌月出窖之。其曲用麥,謂之白水曲,黔人又通稱大曲,酒曰茅臺燒。
當時貴州所產的茅臺酒,品質,口感各異。省外人一直不敢明確自己喝到的是不是茅臺地區(qū)所釀的酒。甚至成義燒坊所釀市售的酒口感也是不同的,以至于形成真假華茅的爭議。其實在酒出廠之前已經將酒質做了三六九等的劃分而已。
民國時期大才子盧前(1905-1951)與茅臺“成義燒房”老板華問渠交好。1941年10月19日至11月10日,盧前應國立貴陽師范學院院長王克仁之邀,由重慶來貴陽講學。其間作散曲二十七題計四十二首,編為《黔游心影》一冊,由華問渠的貴陽文通書局出版。盧前在離筑歸渝之前,書即已印出。
盧前對茅臺酒十分鐘愛。為了喝茅臺,有一年他專門跑到貴陽,恰巧貴州禁酒。華問渠費了好幾天工夫,才為他找到一壇七八年陳年茅臺酒。他也不辜負華問渠的好意,一晚上就喝了一斤多。華問渠問他:“你看這茅臺何如?”他說:“飲了這酒,始知天下假茅臺之多!”。這里其實并不一定是盧前喝到假茅臺,而是華家自喝的酒質與市售的成義燒坊從工藝上就已經迥然不同而已。
醬香酒主要靠大曲和高粱。但是酒的品質,也因釀造工藝不同而有區(qū)分。其前提是對于不同用戶群分層,然后給出產品定位。產品定位策略的成功是成義燒坊的核心競爭力,也使得華家成為一方首富。才有了現代茅臺酒譽滿全球,成為了營銷學上的經典范本,給現代品牌運營理論提供了案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