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三圣叫什么,52度三圣醇酒多少錢

1,52度三圣醇酒多少錢

茅臺 佳釀貴州特醇酒500ml 52度的 濃香型的 市場價500ML的才一兩百元,最豪華也有貴賓的茅臺醇,也只不過兩三百。

{0}

2,請問圖片中的中國白酒三圣分別是哪個

左邊是發(fā)明取藥釀酒的元代瀘州人郭懷玉;中間是被譽為濃香型白酒的始祖——明代瀘州人舒承宗;右邊是瀘州人溫筱泉,其釀造的老窖大曲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金獎,成為將中國白酒推向世界的第一人。

{1}

3,三圣四書五經(jīng)六藝七技八仙分別指什么

  三圣:http://baike.baidu.com/view/35021.htm  四書:http://baike.baidu.com/view/49382.htm  五經(jīng):http://baike.baidu.com/view/49449.htm  六藝:http://baike.baidu.com/view/9207.htm  騎士:http://baike.baidu.com/view/5093.htm  八仙:http://baike.baidu.com/view/26578.htm  西方三圣:http://baike.baidu.com/view/35021.htm就是我們經(jīng)常所看到的,佛像里面的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叫西方三圣?! “浲臃鹗潜頍o量光明,無量的壽命,無量的功德。觀音菩薩是表大慈悲,宇宙的大慈悲。大勢至菩薩是代表喜舍。我們看西方三圣像,阿彌陀佛在中間,東邊是觀音菩薩,西邊是大勢至菩薩,所以在我們地球的東方,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南海普陀山,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西方就是大勢至菩薩的道場?! ∮^音菩薩,因為她是大慈大悲,所以我們中國人吃齋、吃素、不殺生、放生等,這些都是觀音菩薩的法門,尤其在我們中國從來就有“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的說法。但是大勢至菩薩,大家就感覺比較生疏,大勢至菩薩所修的法門,就是喜舍,喜舍就是布施,布施的果報是什么?就是生天之道。事實上,西方的耶穌基督就是佛教的大勢至菩薩應(yīng)化轉(zhuǎn)世,因為大勢至菩薩,顧名思義,走到哪里,他的大勢力就到哪 里。耶穌他以博愛的精神,比如說美國人的美援,他美援到哪里,他的大勢就 在哪里。什么叫耶穌基督?舍己救世,就叫耶穌基督。當(dāng)耶穌臨死的時候,被釘在十字架上,他說:“ 我把世人的罪都帶走了?!笔遣皇钦娴膸ё撸考偈拐娴?帶走的話,為什么全世界的監(jiān)獄 還是有人滿之患?雖然沒有把世人的罪惡都帶走,可是他講了這一句話,使得世人敬佩他,那么也是證明他降生在我們這個世界,就是犧牲他的生命,要來救世人的意思,這就是喜舍的表法。  所謂大勢至是代表佛界里的喜舍法,基督教是信仰基督,行善,布施,還有懺悔,這是他的法。他的法是生天之法,完全就跟我們大勢至喜舍之法相應(yīng)。所以我們佛教徒是包容各種宗教的,我們絕對不可以排斥基督教,因為我們要承認耶穌基督就是大勢至菩薩的轉(zhuǎn)世應(yīng)化。那么這一次師父在美國,就跟好幾位基督徒談了這個問題,因此,他們也來皈依了佛教。他們講生天,生天又怎么樣?他們找不到結(jié)論,找不到答案。 我們佛教講的生天,天是在六道輪回里邊,你一生天,做了天人,還要修行,還要求解脫,修解脫,才能超出六道輪回,這就是佛教。所以在美國,已經(jīng)來皈依的美國人,他們信仰基督教的人,將來會產(chǎn)生一個新的教派,這個新的宗派,可能名稱叫做人乘佛教大勢至菩薩耶穌基督宗,這樣一來,人乘佛教很快就會傳遍歐美各國。我們希望這種主張,這種說法,不要在臺灣來推行,希望在歐美各國去推行,因為他們是追求我們東方文化的國家,所以我們中華文化有好的要向西方國家去推行?! ∷臅?http://baike.baidu.com/view/49382.htm)—應(yīng)該說,凡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四書》。它是《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這四部著作的總稱。據(jù)稱它們分別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參、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稱為《四子書》(也稱《四子》),簡稱為《四書》。南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年),當(dāng)時南宋著名理學(xué)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將《禮記》中《大學(xué)》、《中庸》兩篇拿出來單獨成書,和《論語》、《孟子》合為四書,并匯集起作為一套經(jīng)書刊刻問世。這位儒家大學(xué)者認為“先讀《大學(xué)》,以定其規(guī)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fā)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并曾說“《四子》,《六經(jīng)》之階梯”(《朱子語類》)朱熹著《四書章句集注》,具有劃時代意義。漢唐是《五經(jīng)》時代,宋后是《四書》時代。  五經(jīng):http://baike.baidu.com/view/49449.htm原為六經(jīng)?!肚f子》一書首先稱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樂經(jīng)、春秋為六經(jīng)。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稱之為“六藝”?! ∑渲小稑方?jīng)》散失,只留存下來《樂記》一篇,并入《禮經(jīng)》中,因此在漢朝,以此五本著作作為經(jīng)典,稱為《五經(jīng)》?! ∪寮业奈宸N經(jīng)典,指《易》、《尚書》、《詩》、《禮》、《春秋》?! ×嚕篽ttp://baike.baidu.com/view/9207.htm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xué)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shù)。出自《周禮?保氏》:“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shù)?!薄 《Y:禮節(jié)(即今德育)  樂:音樂  射:射箭技術(shù)(鍛鏈體格,品格修養(yǎng))  御:駕馭馬車的技術(shù)  書:書法(即今文學(xué))  數(shù):算法(即今數(shù)學(xué))  騎士七技:,即馬術(shù),游泳,投矛術(shù),劍術(shù),狩獵,吟詩,弈棋?! “讼桑篽ttp://baike.baidu.com/view/26578.htm民間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眾說不一。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游記》始定為:鐵拐李、漢鐘離(鐘離權(quán))、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  傳說八仙分別代表著男、女、老、少、富、貴、貧、賤,由于八仙均為凡人得道,所以個性與百姓較為接近,晚近為道教中相當(dāng)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國許多地方都有八仙宮,迎神賽會也都少不了八仙。俗稱八仙所持的檀板、扇、拐、笛、劍、葫蘆、拂塵、花藍等八物為“八寶”,代表八仙之品。文藝作品中以八仙過海、八仙獻壽最為有名。今西安市有八仙宮(古稱八仙庵),其主要殿堂八仙殿內(nèi)奉八仙神像。

{2}

4,三圣四書五經(jīng)六藝七技八仙分別是哪些

四書五經(jīng) 四書五經(jīng)是四書和五經(jīng)的合稱,是中國古代一系列經(jīng)典書籍。四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xué)》和《中庸》;而五經(jīng)是指《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其實本來應(yīng)該有六經(jīng),還有一本《樂經(jīng)》,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但后來失傳,只剩下五經(jīng)。 四書 主條目:四書 四書為儒家經(jīng)典,南宋學(xué)者朱熹將《禮記》中《大學(xué)》、《中庸》兩篇拿出來單獨成書,和《論語》、《孟子》合為四書。據(jù)稱它們分別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參、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稱為《四子書》(也稱《四子》),簡稱為《四書》。之后各朝皆以《四書》列為科舉考試范圍,因而造就《四書》獨特的地位。甚至宋朝以后《四書》已凌駕《五經(jīng)》的地位。 南宋光宗紹熙遠年(1190年),當(dāng)時著名理學(xué)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將《大學(xué)》、《論語》、《孟子》、《中庸》匯集到一起,作為一套經(jīng)書刊刻問世。這位儒家大學(xué)者認為“先讀《大學(xué)》,以定其規(guī)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fā)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并曾說“《四子》,《六經(jīng)》之階梯”(《朱子語類》)朱熹著《四書章句集注》,具有劃時代意義。漢唐是《五經(jīng)》時代,宋后是《四書》時代。 《大學(xué)》 主條目:大學(xué) 《大學(xué)》原本是《禮記》中一篇,在南宋前從未單獨刊印。傳為孔子弟子曾參(前505年—前434年)作。自唐代韓愈、李翱維護道統(tǒng)而推崇《大學(xué)》(與《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獎宣揚,甚至稱“《大學(xué)》,孔氏之遺書而初學(xué)入德之門也”,再到南宋朱熹繼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學(xué)》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時,便成了《四書》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學(xué)者程頤的看法,《大學(xué)》是孔子及其門徒留下來的遺書,是儒學(xué)的人門讀物。所以,朱熹把它列為“四書”之首。 《中庸》 主條目:中庸 《中庸》原來也是《禮記》中一篇,在南宋前從未單獨刊印。一般認為它出于孔子的孫子子思(前483年-前402年)之手,《史記·孔子世家》稱“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韓愈、李翱維護道統(tǒng)而推崇《中庸》(與《大學(xué)》),至北宋二程百般褒獎宣揚,甚至認為《中庸》是“孔門傳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繼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大學(xué)》并列,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時,便成了《四書》之一。從《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觀點來看,也大體上相同的。不過,現(xiàn)存的《中庸》,已經(jīng)經(jīng)過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寫定于秦統(tǒng)一全國后不久。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學(xué)》,不是取正義開頭的兩個字為題,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為題了。 《論語》 主條目:論語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學(xué)生言行的一部書??鬃樱ㄇ?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儒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對中國思想文化的發(fā)展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墩撜Z》成書于春秋戰(zhàn)國之際,是孔子的學(xué)生及其再傳學(xué)生所記錄整理?!墩撜Z》是記載孔子及其學(xué)生言行的一部書?!墩撜Z》涉及哲學(xué)、政治、經(jīng)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nèi)容非常豐富,是儒學(xué)最主要的經(jīng)典。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范。在編排上,《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并無緊密聯(lián)系,只是大致歸類,并有重復(fù)章節(jié)出現(xiàn)。到漢代時,有《魯論語》(20篇)、《齊論語》(22篇)、《古文論語》(21篇)三種《論語》版本流傳。東漢末年,鄭玄以《魯論語》為底本,參考《齊論語》和《古文論語》編校成一個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釋。鄭玄的注本流傳后,《齊論語》和《古文論語》便逐漸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釋《論語》的版本主要有:三國時魏國何晏《論語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論語義疏》,宋代邢晏《論語注疏》、朱熹《論語集注》,清代劉寶楠《論語正義》等。 《孟子》 主條目:孟子 (書) 《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xué)生言行的一部書。孟子(約前372-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中期鄒國(今山東鄒縣東南人),離孔子的故鄉(xiāng)曲阜不遠。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xué)說的繼承者。和孔子一樣,孟子也曾帶領(lǐng)學(xué)生游歷魏、齊、宋、魯、滕、薛等國,并一度擔(dān)任過齊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張也與孔子的一樣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鄉(xiāng)聚徒講學(xué),與學(xué)生萬章等人著書立說,“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保ā妒酚洝っ献榆髑淞袀鳌罚┶w岐在《孟子題辭》中把《孟子》與《論語》相比,認為《孟子》是“擬圣而作”。所以,盡管《漢書·藝文志》僅僅把《孟子》放在諸子略中,視為子書,但實際上在漢代人的心目中已經(jīng)把它看作輔助“經(jīng)書”的“傳”書了。漢文帝把《論語》、《孝經(jīng)》、《孟子》、《爾雅》各置博士,便叫“傳記博士”。到五代后蜀時,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書十一經(jīng)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這可能是《孟子》列入“經(jīng)書”的開始。到南宋孝宗時,朱熹編《四書》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為科舉考試的內(nèi)容,更是讀書人的必讀書了。 五經(jīng) 主條目:五經(jīng) 五經(jīng)是儒家作為研究基礎(chǔ)的古代五本經(jīng)典書籍的合稱,相傳它們都經(jīng)過儒家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編輯或修改。儒家本來有六經(jīng),它們是《詩經(jīng)》、《尚書》、《儀禮》、《樂經(jīng)》、《周易》和《春秋》。 秦始皇“焚書坑儒”,據(jù)說經(jīng)秦火一炬,《樂經(jīng)》從此失傳,東漢在此基礎(chǔ)上加上《論語》、《孝經(jīng)》,共七經(jīng);唐時加上《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爾雅》,共十二經(jīng);宋時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經(jīng)注疏》傳世?!笆?jīng)”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傳統(tǒng)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jīng)”,《左傳》、《公羊傳》、《谷梁傳》屬于《春秋經(jīng)》之“傳”,《禮記》、《孝經(jīng)》、《論語》、《孟子》均為“記”,《爾雅》則是漢代經(jīng)師的訓(xùn)詁之作。后來的五經(jīng)是指:《周易》、《尚書》、《詩經(jīng)》、《禮記》、《左傳》。 《詩經(jīng)》 主條目:詩經(jīng) 《詩經(jīng)》在先秦稱《詩》,或《詩三百》,是中國第一本詩歌總集。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詩歌總集?!肮耪摺对姟啡в嗥?,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記·孔子世家》),據(jù)傳為孔子編定?!对姟贩帧帮L(fēng)”、“雅”、“頌”三部分,“風(fēng)”為土風(fēng)歌謠,“雅”為西周王畿的正聲雅樂,“頌”為上層社會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此書廣泛地反映了當(dāng)時社會生活各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后世影響深遠。喜歡詩詞的朋友,相信都有讀過。 《尚書》 主條目:尚書 《尚書》古時稱《書》、《書經(jīng)》,至漢稱《尚書》?!吧小北闶侵浮吧稀?、“上古”,該書是古代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記載上起傳說中的堯舜時代,下至東周(春秋中期),約1500多年?;緝?nèi)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談話內(nèi)容的記錄,這說明作者應(yīng)是史官?!妒酚洝た鬃邮兰摇贩Q孔子“序《書傳》,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繆,編次其事”,相傳為孔子編定。《尚書》有兩種傳本,一種是《今文尚書》,一種是《古文尚書》,現(xiàn)通行的《十三經(jīng)注疏》本,是今文尚書和偽古文尚書的合編。古時稱贊人“飽讀詩書”,“詩書”便是分別指《詩經(jīng)》、《尚書》。 《禮記》 主條目:禮記 《禮記》是戰(zhàn)國到秦漢年間儒家學(xué)者解釋說明經(jīng)書《儀禮》的文章選集,“《禮記》只是解《儀禮》”(《朱子語類·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抖Y記》雖只是解說《儀禮》之書,但由于涉及面廣,其影響乃超出了《周禮》、《儀禮》。《禮記》有兩種傳本,一種是戴德所編,有85篇,今存40篇,稱《大戴禮記》;另一種,也便是我們現(xiàn)在所見的《禮記》,是戴德其侄戴圣選編的四十九篇,稱《小戴禮記》。 《周易》 主條目:周易 《周易》也稱《易》、《易經(jīng)》,列儒家經(jīng)典之首?!吨芤住肥钦疾分畷?,其外層神秘,而內(nèi)蘊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應(yīng)是筮官,經(jīng)多人完成。內(nèi)容廣泛記錄了西周社會各方面,包含史料價值、思想價值和文學(xué)價值。以前的人們對自然與人圣變幻規(guī)律的認識模式,從沒有超越陰陽八卦的思維框架。相傳龍馬馱“河圖”出現(xiàn)在黃河,上古圣人伏羲始作八卦;《史記》又稱“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一說伏羲重卦,有說神農(nóng)),并作爻辭(或謂周公);后至春秋,又有孔圣作“十翼”之說,世稱“人更三圣,世歷三古”(《漢書·藝文志》)?!吨芤住钒ā督?jīng)》和《傳》兩部分?!督?jīng)》文由六十四卦卦象及相應(yīng)的卦名、卦辭、爻名、爻辭等組成。《傳》一共七種十篇,有《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辭》上下篇,《說卦》,《雜卦》和《序卦》。古人把這十篇“傳”合稱“十翼”,意指“傳”是附屬于“經(jīng)”的羽翼,即用來解說“經(jīng)”的內(nèi)容。 《春秋》 主條目:春秋 《左傳》 也稱《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傳》,古代編年體歷史著作?!妒酚洝贩Q作者為春秋時期左丘明,清代今文經(jīng)學(xué)家認為系劉歆改編,近人又認為是戰(zhàn)國初年人據(jù)各國史料編成(又有說是魯國歷代史官所寫)。它的取材范圍包括了王室檔案,魯史策書,諸侯國史等。記事基本以《春秋》魯十二公為次序,內(nèi)容包括諸侯國之間的聘問、會盟、征伐、婚喪、篡弒等,對后世史學(xué)文學(xué)都有重要影響?!蹲髠鳌繁静皇侨寮医?jīng)典,但自從它立于學(xué)官,后來又附在《春秋》之后,就逐漸被儒者當(dāng)成經(jīng)典。 四書五經(jīng)另一篇詳細介紹: 《四書五經(jīng)》是南宋以后儒學(xué)的基本書目,儒生學(xué)子的必讀書。 “四書”指《論語》《孟子》《中庸》《大學(xué)》四部書。 其中,《論語》、《孟子》分別是孔子、孟子及其學(xué)生的言論集, 《大學(xué)》、《中庸》則是《禮記》中的兩篇。首次把它們編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學(xué)者朱熹。不過,在朱熹之前的程顥、程頤兄弟已己大力提倡這幾部書了。他們認為,《大學(xué)》是孔子講授“初學(xué)入德之門”的要籍,經(jīng)孔子的學(xué)生曾參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之書,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筆之子書,以授孟子”的。這兩部書與《論語》、《孟子》一起表達了儒學(xué)的基本思想體系,是研治儒學(xué)最重要的文獻。正是根據(jù)這樣的觀點,朱熹把《論語》、《孟子》、《大學(xué)》、《中庸》這四部書編在一起。因為它們分別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參、子思、孟子,所以稱為 “四子書”,簡稱即為“四書”。朱熹分別為這四部書作了注釋,其 中,《大學(xué)》、《中庸》的注釋稱為“章句”,《論語》、《孟子》的注 釋因為引用他人的說法較多,所以稱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 朱熹所編定的《四書》次序本來是《大學(xué)》、《論語》、《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淺入深進修的順序排列的。后人因為《大學(xué)》、《中庸》的篇幅較短,為了刻寫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論語》之前,成了現(xiàn)在通行的《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順序。 由于朱熹注釋的《四書》既融會了前人的學(xué)說,又有他自己的獨特見解,切于世用;又由于以程顥、程頤兄弟和朱熹為代表的“程朱理學(xué)”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將他 所編定注釋的《四書》審定為官書,從此盛行起來,到元代延佑年間(1314——1320)恢復(fù)科舉考試,正式把出題范圍限制在朱注《四書》之內(nèi),明、清沿襲而衍出“八股文”考試制度,題目也都是在朱注《四書》里。由于這些因素,使《四書》不僅成為 了儒學(xué)的重要經(jīng)典,而且也成了每個讀書人的必讀書,成了直到近代全國統(tǒng)一的標(biāo)準(zhǔn)的小學(xué)教科書。所以,有人把《四書》與西 方的《圣經(jīng)》相比,認為它是東方的“圣經(jīng)”。事實上,無論就其流傳的廣泛,還是就其對于中國人人格心理鑄造影響的深刻來看,這種比擬都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五經(jīng)”指《詩經(jīng)》《尚書》《周禮》《易經(jīng)》《春秋》五部。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生始稱《詩經(jīng)》?,F(xiàn)存的《詩經(jīng)》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 據(jù)說《詩經(jīng)》中的詩,當(dāng)時都是能演唱的歌詞。按所配樂曲的性質(zhì),可分成風(fēng)、雅、頌類?!帮L(fēng)”包括周南、召南、邶風(fēng)、庸阝風(fēng)、衛(wèi)風(fēng)、王風(fēng)、齊風(fēng)、魏風(fēng)、唐風(fēng)、秦風(fēng)、陳風(fēng)、檜風(fēng)、曹風(fēng)、豳風(fēng)組成,稱為十五國風(fēng),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貴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把拧卑ㄐ⊙藕痛?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貴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來自民間。“頌”包括周頌、魯頌和商頌, 共40篇。頌是宮廷用于祭祀的歌詞。一般來說,來自民間的歌謠,生動活潑,而宮廷貴族的詩作,相形見拙,詩味不多。 《詩經(jīng)》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它形式多樣:史詩、諷刺詩、敘事詩、戀歌、戰(zhàn)歌、頌歌、節(jié)令歌以及勞動歌謠樣樣都有。它內(nèi)容豐富,對周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勞動與愛情、戰(zhàn)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fēng)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 地貌、動物、植物等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梢哉f,《詩經(jīng)》是周代社會的一面鏡子。而 《詩經(jīng)》的語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漢語概貌的最重要的資料。 《尚書》意為“上古之書”,是中國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作品的匯編。春秋戰(zhàn)國時稱《書》,到了漢代,才改稱《尚書》。儒家尊之為經(jīng)典,故又稱《書經(jīng)》。 《尚書》據(jù)說原有一百篇,秦代焚書后,漢初僅搜集到二十九篇,用當(dāng)時通行的隸書寫定,稱今文《尚書》。漢武帝時,從孔子故宅中發(fā)現(xiàn)用古文字寫的《尚書》,比今文《尚書》多十六篇,稱為古文《尚書》,這十六篇不久亡佚。晉人偽造古文《尚書》二十五篇,又從今文《尚書》中析出數(shù)篇,連同原有的今文《尚書》共為五十八篇,也稱古文《尚書》?!妒?jīng)注疏》中的《尚書》,就是經(jīng)過晉人手術(shù)的這種古文《尚書》。 《尚書》包括虞、夏、商、周書?!队輹?、《夏書》非虞夏時所作,是后世儒家根據(jù)古代傳聞編寫的假托之作。 《商書》是殷王朝史官所記的誓、命、訓(xùn)、誥,其中《湯誓》按時代說應(yīng)為最早的作品,但這篇文章語言流暢,可能經(jīng)過后人的潤色?!侗P庚》三篇古奧難讀,較多地保留了原貌。 這是殷王盤庚遷都時對臣民的演講記錄,雖然語辭古奧,但盤庚講話時充沛的感情、尖銳的談鋒,還是可以感受到的,如他說: 非予自荒茲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予若觀火,予亦炪謀,作乃逸。若網(wǎng)在綱,有條而不紊;若農(nóng)服田力穡,乃亦有秋。(《盤庚》上) 短短的一段話,用了三個比喻,貼切、生動,具有形象性。其中“有條不紊”作為成語,至今仍被沿用。又如盤庚告誡臣下不要煽動民心反對遷都,說那樣便會“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其猶可撲滅”,弄得不可收拾,比喻也很生動。 《周書》包括周初到春秋前期的文獻。其中《牧誓》是武王伐紂時的誓師之詞,《多士》是周公以王命訓(xùn)告殷遺民之詞; 《無逸》是周公告誡成王不要貪圖享受之詞。這些作品敘事清晰,而且能表達出人物的情感口吻。寫于春秋前期的《秦誓》,是秦穆公伐晉失敗后的悔過自責(zé)之詞,表達了愧悔、沉痛的感情,文章這樣寫道: 古人有言曰:“民訖自若是多盤?!必?zé)人斯無難,惟受責(zé)俾如流,是惟艱哉!我心之憂,日月逾邁,若弗云來! 他引用古人的話指出,如果自以為是,必將做出許多邪僻的事,又十分痛心地說明責(zé)備別人容易,從諫如流則十分艱難,寫得相當(dāng)傳神。比起《商書》和周初的文字,要流暢得多,標(biāo)志著散文在當(dāng)時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尚書》是我國最古老的文章匯編。其中殷商和周初的部分,所用語言同秦漢時的古漢語已有很大不同,加以年代久遠,傳寫訛誤,十分艱澀難讀。韓愈謂之“周誥殷盤,佶屈聱牙”(《進學(xué)解》)。但拋開文字的障礙不談,在情感的表達上,其實是樸素而簡要的。由于發(fā)表那些言辭的人,地位都很高,言語之間,具有居高臨下的自信。對于后人來說,古奧是一種特殊的美感,質(zhì)樸自信,又顯示出征服的力度。所以《尚書》的文章,受到很高的推崇。漢代《尚書大傳》引子夏語,謂之“昭昭如日月之代明,離離若參辰之錯行”,也是有感于此吧。不過,這里也有崇古的心理作怪。 《周禮》亦稱《周官》或《周官經(jīng)》,它是儒家的經(jīng)典之一。儒家把《詩》、《書》、《禮》、《易》、《樂》、《春秋》作為六經(jīng)??鬃邮胀街v學(xué)時,選用了這些典籍作為教材。不過,孔子所講授的禮、樂和舊的富有鬼神迷信色彩的禮、樂已有很大的區(qū)別。他認為,《樂》教,可以使人“廣博易良”;《禮》教,可以使人“恭儉莊敬” (見《禮記·經(jīng)解》)??鬃舆€說過:“不學(xué)禮,無以立。”(《論語·季氏》)在孔子看來,不學(xué)禮,便沒有立足社會的依據(jù)。因此,必須“立于禮”(《論語·泰伯》)。禮所包括的范圍很廣,從國家的典章制度,直至個人的行為準(zhǔn)則。 現(xiàn)在我們所能見到的禮書,有《周禮》、《儀禮》和《禮記》?!吨芏Y》是講周朝官制的,《儀禮》是講各種典禮節(jié)儀的(如冠、婚、喪、祭等具體儀式),《禮記》是孔子學(xué)生以及后人傳習(xí)《禮經(jīng)》的記錄,內(nèi)容有關(guān)禮的性質(zhì)、意義和作用。東漢學(xué)者鄭玄分別給《儀禮》、《禮記》作了注解之后,才有了“三禮”這一名稱。“三禮”都與孔子禮的思想有關(guān),但只有《儀禮》(17篇)是由孔子整理編訂的。 《周禮》是搜集周王室官制和戰(zhàn)國時代各國制度,添附儒家政治理想,增減排比而成的匯編。由于我國早在夏、商、周時就進入了奴隸社會,而周為奴隸社會的鼎盛時代,所以《周禮》是中國最早和最完整的官制記錄,也是世界古代一部最完整的官制記錄。全書6篇,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各篇分為上下卷,共12卷。這6篇中的《冬官司空》早佚,到漢時補以《考工記》。 《周禮》為何人所作,何時產(chǎn)物?歷來也是有爭論的。古文經(jīng)學(xué)家認為,它是周公旦所作。今文經(jīng)學(xué)家認為,它出于戰(zhàn)國,也有人認為是西漢末劉歆所偽造。近人從周秦銅器銘文所載官制,參證該書中的政治、經(jīng)濟制度和學(xué)術(shù)思想,多數(shù)人認為是戰(zhàn)國時的作品。也有人認為,《周禮》成于漢初。 《周禮》一書,東漢鄭玄撰有《周禮注》,唐朝賈公彥作《周禮正義》,清代孫詒讓也撰有《周禮正義》,這些注釋對后人研究《周禮》提供了參考資料。 周朝的最高統(tǒng)治者是周天子,他是奴隸主貴族的總代表。 輔助周王的大官,相傳有太師、太傅和太保三公。成王時,周公為師,召公為保。“相王室以尹天下”。周公的兒子伯禽,也當(dāng)過周王的師保。在令尊、令彝銘文中,周王命他“尹三事四方,受卿事寮”。“三事”是三種官職的總稱,即政務(wù)官、事務(wù)官和地方官?!八姆健笔侵杆姆街T侯和方國部落?!扒涫洛肌笔侵钢艹械拇笮」倭?。 在周王及其師保之下,朝廷中最高的官職是卿士,即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合稱六卿。六卿經(jīng)常在周王的左右。三左是太史、太祝、太卜;三右是太宰、太宗、太士。他們在朝廷中分立于周王的兩側(cè),協(xié)助周王處理政務(wù)。 周王朝,“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所以六卿大多和宗教事務(wù)有密切的關(guān)系。太祝就是最大的祭祀官,周公兒子伯禽也曾任過太祝。太卜是管卜筮的,處于人神之間的媒介地位。 太士也是神職官吏。太史這一職位,就是商代以來的作冊,周初畢公高曾任過太史,稱為“作冊畢公”。太宰可能是朝廷中的政務(wù)總管。太宗是管周朝的宗族和譜系,也是重要的職務(wù)。 六卿還有許多僚屬,各有專職,所以總稱為卿事寮。除六卿之外,周朝還設(shè)有五官:司徒、司馬、司空、司土、司寇。司徒在周朝早期的青銅器銘文中寫作“司土”,是管理土地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司空在銘文中寫作“司工”,是管理百工職事的。 司馬則是管理軍賦的職官。司徒、司馬和司空的職權(quán)相當(dāng),合稱“三有司”。司土管版籍爵祿,司寇管刑罰,其地位僅次于以上的三有司,也是十分重要的官職。這五司下面也有很多僚屬,如屬于司馬的有師氏、虎臣和專管馬的走馬(趣馬)等等,構(gòu)成專門的官僚系統(tǒng)和集團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官吏,如管理山林川澤的,管理市場貨賄的,管理貴族吃、穿、用以及娛樂的,都有“官司之守”,也就是專門的官吏。這些各種各樣的官吏,大都是世襲的,世代享有特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周王朝實行分封制度,在周王直接統(tǒng)治區(qū)的四面八方,分布著許多封國,所以稱為“四方”,具體地指侯、甸、男等諸侯,這些是周朝的地方政權(quán)。有的大國諸侯經(jīng)周王授予特權(quán),可以調(diào)動附近的中小諸侯,從事征伐,捍衛(wèi)周天子,成為方伯,方伯是一方諸侯之長,不是諸侯的封號。有些諸侯兼作王室大官,因而具有公卿的頭銜,如周公和召公就是這樣。 所謂“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制,無論是商代或西周,都是不存在的,是后人加工的結(jié)果。 周朝的官僚機構(gòu)和制度,總的說來,它是從商代“內(nèi)服”和“外服”兩套官職發(fā)展而來的,不過周朝的機構(gòu)更加龐大了,體制也越系統(tǒng)化了。同王朝的官吏是貴族,又是宗親,三位一體,就是這種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法制,構(gòu)成了以周王為首的奴隸主貴族的統(tǒng)治體系。直至封建社會,周朝的官僚機構(gòu)和制度,還有它的影響作用?!吨芏Y》還包含著古代宗教、經(jīng)濟政策、哲學(xué)與倫理等諸多方面的歷史資料,是一部以儒家思想為主,兼收法家和陰陽五行思想的重要文化典籍。 《易經(jīng)》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經(jīng)典著作中,被譽為諸經(jīng)之首,三玄之一。《易經(jīng)》也叫做《周易》,就是周代之易, 孔子定為五經(jīng)之一, 計有24070字。分本經(jīng)和大傳兩部分. 本經(jīng)包括八卦, 重卦, 卦辭, 為易有主體, 故稱為經(jīng);大傳包括上彖, 下彖二, 上象三, 下象四, 上系五, 下系六, 文言七, 說卦八, 序卦九, 雜卦十, 此十者合稱十翼. 十翼為闡明易經(jīng)而作, 故曰傳. 它是用八卦重疊而成的六十四卦為結(jié)構(gòu)框架,把中華民族在太古時代摸索總結(jié)出來的生活經(jīng)驗和生產(chǎn)經(jīng)驗,用抽象的符號記錄下來,進一步以陰陽變化之道來分析,說明宇宙間的一切現(xiàn)象,通過卜卦來啟示天道,地道,人道的變化規(guī)律。 《春秋》原是先秦時代各國史書的通稱,后來僅有魯國的《春秋》傳世,便成為專稱。這部原來由魯國史官所編《春秋》,相傳經(jīng)過孔子整理、修訂,賦予特殊的意義,因而也成為儒家重要的經(jīng)典。 《春秋》是我國編年體史書之祖,它以魯國十二公為序,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迄于魯哀公十四年(前48記載了二百四十二年間的歷史。它是綱目式的記載,文句極簡短,幾乎沒有描寫的成分。但它的語言表達,具有謹嚴精煉的特點,反映了文字技巧的進步。 《春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寓褒貶于記事的“春秋筆法”。相傳孔子按照自己的觀點對一些歷史事件和人物作了評判,并選擇他認為恰當(dāng)?shù)淖盅蹃戆翟H之意,因此《春秋》被后人看作是一部具有“微言大義”的經(jīng)典,是定名分、制法度的范本。并且,在史書和文學(xué)作品的寫作上,也對后人產(chǎn)生很大影響。史學(xué)家從中領(lǐng)悟到修史應(yīng)該有嚴格而明確的傾向性,文學(xué)家往往體會了遣詞造句力求簡潔而義蘊深刻。當(dāng)然,刻意求深,也難免造成文意晦澀的弊病。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