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六院其實是十二院,分為東六宮和西六宮,其中東六宮指鐘粹宮、景陽宮、承乾宮、永和宮、景仁宮和延禧宮;西六宮指儲秀宮、咸福宮、翊坤宮、長春宮、永壽宮和太極殿。長春宮長春宮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稱為永寧宮,萬歷時復稱長春宮。
三宮六院分別是哪三宮,哪六院?
“三宮六院”是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個成語,它主要用來形容皇帝嬪妃之多。那么,三宮六院到底是哪三宮,哪六院呢?釋義“三宮六院”是由皇宮的建筑延伸而來,“三宮”和“六院”最初是指皇宮中某些宮殿的名稱,由于這些宮殿與皇帝日常起居和后宮嬪妃有著密切關系,所以后來逐漸用其指代皇帝的嬪妃。該詞最早出自元雜劇《抱妝盒》楔子:兀那三宮六院,妃嬪彩女聽者:明日圣駕親到御園,打一金彈,金彈落處,有拾得者,奏獻御前,圣駕即幸其宮。
這幾句話的意思是:宮里的嬪妃、宮女們聽著,明天皇帝要親自到御園打一枚金彈,哪位妃子或者宮女拾到這個金彈并送到皇帝面前,皇帝就會臨幸她。這里面的三宮六院其實泛指妃子和宮女們居住的地方。元朝皇宮的規(guī)模比較小,“三宮六院”乃是虛指。明朝遷都北京以后,開始營造故宮,這時候三宮六院才確有所指。三宮根據(jù)《禮記》的記載:“王后六宮,諸侯夫人三宮也”,也就是說三宮指的是諸侯夫人居住的場所,皇帝嬪妃居住的場所被稱為六宮。
漢朝時,將皇帝、太后、皇后合稱為三宮。到唐穆宗時,又將兩太后與皇后稱為三宮??梢姎v史上三宮的說法并不統(tǒng)一。直到明清時期,由于故宮的營建,三宮的說法才變得確切起來。具體指的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也被稱為內(nèi)廷后三宮。乾清宮乾清宮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內(nèi)廷后三宮之首,它是明朝十四位皇帝以及清順治帝和康熙帝的寢宮。
《易經(jīng)》曰:“乾,天也”,“乾清”二字意指在皇帝的統(tǒng)治下,天下可以得到清平和安寧。雍正帝移居養(yǎng)心殿以后,乾清宮成為皇帝召見群臣、批改奏章、接見外賓以及舉行宴會的場所,乾隆時期著名的“千叟宴”就是在乾清宮舉行的。交泰殿交泰殿為后三宮之一,位于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交泰殿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殿名取自《易經(jīng)》,有“天地交合、康泰美滿”的意思。
每逢重大節(jié)日,皇帝都會在交泰殿接受朝賀。清朝時,交泰殿是存放印璽的場所。交泰殿內(nèi)西次間一側,有一座自鳴鐘,其時間被視為皇宮的基準時間。坤寧宮坤寧宮為后三宮之一,位于交泰殿之北。坤寧宮宮名取自《道德經(jīng)》:“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鼻鍖m代表陽性,坤寧宮代表陰性,交泰殿置于中間,表示陰陽結合,天地合璧之意。
清朝時,坤寧宮為祭祀場所。六院六院,也稱六宮、六苑,起源于唐朝,為嬪妃之居所,白居易《長恨歌》云:“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明清時,六院其實是十二院,分為東六宮和西六宮,其中東六宮指鐘粹宮、景陽宮、承乾宮、永和宮、景仁宮和延禧宮;西六宮指儲秀宮、咸福宮、翊坤宮、長春宮、永壽宮和太極殿。鐘粹宮鐘粹宮建成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咸陽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為鐘粹宮。
隆慶五年再次更名,前殿稱為與龍宮,后殿稱為圣哲殿,后復稱鐘粹宮。“鐘粹”意為匯集精華、精粹的意思。明朝時,鐘粹宮一度為太子居處。清朝改為嬪妃行宮,與慈禧同時代的慈安太后曾在此居住。此外,咸豐、溥儀幼年時也曾居住在這里。景陽宮景陽宮建成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位于鐘粹宮以東,是東六宮里最冷清的院落。
宮名“景陽”取自敬仰光明之意。景陽宮是著名的冷宮,明光宗朱常洛的母親曾在此居住三十年。清朝時改為貯藏圖書之所。承乾宮承乾宮建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永寧宮,崇禎五年(1632年)改為今名。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基本保持明代初見時的格局。明代時為太子或嬪妃居住,清代時為后妃居住。清順治帝的孝獻皇后(董鄂妃)、道光帝的孝全成皇后(咸豐之母)曾在此居住。
“承乾”即順承天意。永和宮永和宮建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永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為現(xiàn)名。明清兩朝均為后宮嬪妃的居所。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常年在此處居住,生子胤禛,即雍正帝。永和宮基本保持了明朝初建時的風格。景仁宮景仁宮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長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為現(xiàn)名。
明朝時景仁宮為冷宮,明宣宗的胡皇后被廢之后就常年居住在此地。清朝時為嬪妃居所,順治年間,孝康章皇后在此居住,并誕下康熙帝。此外,光緒帝的珍妃也曾居住在此。延禧宮延禧宮位于東六宮之東南角,建于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長壽宮,嘉靖時改稱延祺宮,清朝時重修并改為現(xiàn)名。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延禧宮被毀。
宣統(tǒng)時,在原址修建了一座三層西洋式水殿,俗稱水晶宮。后因國庫空虛,被迫停建。直到今天,我們還能看到這座著名的“爛尾樓”,它也是清王朝腐朽衰敗的一個見證。儲秀宮儲秀宮為西六宮之一,始建于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順治和光緒時曾進行過翻修,是明清后宮嬪妃的居住地。咸豐年間,孝欽顯皇后(即慈禧太后)入住儲秀宮,并在此誕下了同治帝。
清帝退位后,婉容也曾居住于此。咸福宮咸福宮建于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壽安宮,為明清時期后宮嬪妃居所。此處雖為后宮居所,但皇帝有時也在此地起居,乾隆、嘉慶、咸豐都曾在此處居住。翊坤宮翊坤宮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萬安宮,嘉靖時改為現(xiàn)名。清朝曾多次修繕,光緒年間,為了慶祝慈禧太后五十大壽,將翊坤宮與儲秀宮打通,形成了四進院的格局。
每逢重大節(jié)日,慈禧太后都會在翊坤宮接受嬪妃們的朝拜。長春宮長春宮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稱為永寧宮,萬歷時復稱長春宮。明清時為后宮嬪妃居處,清末辛酉政變以后,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曾居于此宮。永壽宮永壽宮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長樂宮,后改為毓德宮,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又改稱永壽宮。
盡管清朝曾進行過大修,但永壽宮基本保持了明朝初建時的格局。永壽宮為明清兩代嬪妃居所。其中,明孝宗的母親孝穆紀太后曾居住在此,不久便突然暴死,是明朝疑殿案之一。太極殿太極殿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未央宮,嘉靖時改稱啟祥宮,清朝時改為現(xiàn)名。太極殿為明清時嬪妃居所,慈禧太后曾在此居住。關注傳統(tǒng)文化,解讀經(jīng)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歡迎與我交流討論,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