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自釀白酒取什么名
- 2,做白酒生意的新出酒一種還沒取名特來求助取名字最好帶
- 3,為新品種白酒取個名字叫某某老窖求高見
- 4,稻谷釀的白酒叫什么名稱
- 5,最早的釀酒方法是誰發(fā)明的叫什么名
- 6,白酒是怎樣釀出來的
- 7,白酒最早是誰發(fā)明的叫什么名字
1,自釀白酒取什么名
度數(shù)高的叫太白醉,低的叫再來一杯
純糧家釀
2,做白酒生意的新出酒一種還沒取名特來求助取名字最好帶
純糧臻品;釀造極品
為什么要最好有品字呢?請LZ講解一下你的想法,以便大家來幫你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3,為新品種白酒取個名字叫某某老窖求高見
清醇老窖。諧音,好記,上口。望采納
新品酒為什么弄個老窖?
古井老窖 怎么樣? 或者龍醇老窖
勁曲。如何?
《智深老窖》宋朝的水泊梁山花和尚魯智深愛喝的酒。
4,稻谷釀的白酒叫什么名稱
叫做 “稻谷酒”稻谷酒是我國古老的傳統(tǒng)酒種,谷酒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健脾益腎;酒液風味獨特,口感極佳,酒質醇甜凈爽,清甘淳冽,在我國很過地區(qū)的釀酒歷史中源遠流長。稻谷酒是以稻谷為原料,通過添加酒曲在缸中發(fā)酵,再經蒸餾而成的酒。水稻的之類非為很多種,按照不同的特性,可以分為旱稻和水稻,秈稻和粳稻,非糯稻和糯稻等不同的分類方法。其中的早秈谷是生產谷酒的好材料,它價格低廉,來源豐富,釀制的谷酒成本低,是一條有效的致富之路。不同種類的水稻釀造出的稻谷酒口味與特性是不同的,但是釀制方法卻是大同小異的,下面就做對水稻稻谷釀酒的方法做簡單的介紹:原料配方。稻谷100公斤,酒源熟料酒曲0.6-0.7公斤。一、浸泡將100公斤稻谷加水200至250斤浸泡18到24小時左右,期間要換水1到2次,以便去除谷物中的細小灰塵,以便防止最后在蒸酒時細小的灰塵顆粒隨著酒蒸汽進入冷卻器中,影響谷酒的品質。二、蒸糧將浸泡透的稻谷裝入釀酒設備的蒸汽甑鍋中,上大汽后蒸40分鐘,揭蓋向甑中潑入稻谷重量15%-20%的水,讓谷粒吸水膨脹。圓汽后蒸30分鐘,潑一次水,再蒸30分鐘。三、冷卻加酒曲將蒸熟的稻谷取出,平放攤開,使其冷卻。按照每100斤糧食0.6到0.7斤的用量加入熟料酒曲。我廠的酒曲是純生物復合制劑,用量很少。四、發(fā)酵發(fā)酵期間要控制好發(fā)酵室內的溫度。發(fā)酵時間,夏季10至15日左右。冬季20日至25日左右。五、蒸餾將發(fā)酵好的稻谷放入雙層釀酒設備,連接好冷卻器進行蒸餾即可。普通的設備蒸餾期間要控制好火候,防止糊鍋。
5,最早的釀酒方法是誰發(fā)明的叫什么名
杜康酒民間有如下傳說: 杜康某夜夢見一白胡老者,告訴杜康將賜其一眼泉水,杜康需在九日內到對面山中找到三滴不同的人血,滴入其中,即可得到世間最美的飲料。杜康次日起床,發(fā)現(xiàn)門前果然有一泉眼,泉水清澈透明。遂出門入山尋找三滴血。第三日,杜康遇見一文人,吟詩作對拉近關系后,請其隔指滴下一滴血。第六日,遇到一武士,杜康說明來以后,武士二話不說,果斷出刀慷慨割指滴下一滴血。第九日,杜康見樹下睡一呆傻之人,滿嘴嘔吐,臟不可耐,無奈期限已到,杜康遂花一兩銀子,買下其一滴血。回轉后,杜康將三滴血滴入泉中,泉水立刻翻滾,熱氣增騰,香氣撲鼻,品之如仙如癡。因為用了九天時間又用了三滴血,杜康就將這種飲料命名為“酒”。 因為有了秀才、武士、傻子的三滴血在起作用,所以人們在喝酒時一般也按這三個程序進行:第一階段,舉杯互道賀詞,互相規(guī)勸,好似秀才吟詩作對般文氣十足;第二階段,酒過三巡,情到勝處,話不多說,一飲而盡,好似武士般慷慨豪爽;第三階段,酒醉人瘋,或伏地而吐,或抱盆狂嘔,或隨處而臥,似呆傻之人不省人事、不知羞恥。酒圣遺澤 杜康造酒之后,經過歷代釀酒者的精心調制,我國涌現(xiàn)出了種類繁多的美酒佳釀,有白酒、黃酒、葡萄酒、果酒……尤其是白酒,作為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餾酒之一,聲名遠播世界各地?! ♂劸频糜星@是杜康釀造秫酒時傳下來的“規(guī)矩”。用酒曲作為糖化發(fā)酵劑的釀酒法是我國所獨有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除了啤酒的釀造方法來自國外,我國各種酒的釀造都離不開酒曲?! ∥覈劸扑玫木魄执笄⑿∏?、紅曲、麥曲、麩曲5大類。大曲以小麥、大麥、豌豆等為原料,經粉碎、壓制成為塊狀曲坯,經自然接種后,在一定的溫度、濕度下培制而成。小曲則以小麥為原料制成。釀制白酒一般用大曲。如茅臺酒、汾酒、五糧液等名酒,全是大曲酒。與酒圣杜康關系最密切的杜康酒也不例外?! ⒖假Y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9265.htm
杜康酒,應是杜康吧。
是猴子無意中發(fā)明的,最早的酒叫做“猴兒酒”
你好!酒數(shù)杜康,唯有杜康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采納。
6,白酒是怎樣釀出來的
早在3000多年前,古代中國人就做出了一種叫酒曲的原料,用它釀出來的酒甘甜芳香,回味綿長。幾千年來,酒曲一直是中國酒釀造的秘訣?,F(xiàn)今,并沒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我們的祖先究竟是怎樣釀造出美酒的。
在成都市區(qū)有兩條古代人工開鑿的河流——府河和南河,兩河交匯處有一座合江亭,亭子附近是一條長不足5里,寬不過5米的街道———水井街。20世紀末,一個不大的改擴建工程使水井街名揚天下。
1998年8月,一個酒廠準備對位于水井街19號一個普通院落內的配制車間進行擴建改造,當時挖出了很多碎瓷片,從瓷片的文字上來看,估計是明代的。
1999年3月,考古隊進入現(xiàn)場,開始發(fā)掘工作,很快就發(fā)掘出了一個清代的酒坊遺址,隨后又在清代遺址的下面,發(fā)現(xiàn)了明代的酒坊遺址。
水井坊的考古發(fā)掘讓人們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古代中國人釀酒的全過程。
在水井坊一共發(fā)現(xiàn)了4處灶坑遺址,其中兩個是近代灶坑,兩個是清代灶坑。
蒸煮糧食,是中國人釀酒的第一道程序,糧食拌入酒曲,經過蒸煮后,更有利于發(fā)酵,在傳統(tǒng)工藝中,半熟的糧食出鍋后,要鋪撒在地面上,這是釀酒的第二道程序,也就是攪拌、配料、堆積和前期發(fā)酵的過程。晾曬糧食的地面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叫晾堂。水井坊遺址一共發(fā)掘了3座晾堂,依次重疊。晾堂旁邊的土坑是酒窖遺址,就像一個個陷在地里的巨大酒缸。水井坊發(fā)掘出了8口酒窖,內壁和底部都用純凈的黃泥土涂抹,窖泥厚度8厘米到25厘米不等。
酒窖里進行的是釀酒的第三道程序,對原料進行后期發(fā)酵。
經過窖池發(fā)酵老熟的酒母,酒精濃度還很低,需要經進一步的蒸餾和冷凝,才能得到較高酒精濃度的白酒,傳統(tǒng)工藝采用俗稱天鍋的蒸餾器來完成。
人們在清代層面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圓型遺存,乍一看,有點像水井??脊艑W家最后定論,這是目前可以確定的中國最早的生產蒸餾酒的實物。當年在基座上架著巨大的天鍋,天鍋分上下兩層,下面的鍋里裝酒母,上面的鍋里裝冷水,基座上柴火旺盛,蒸煮酒母,含有酒精的氣體被上面的冷水冷卻,凝成液體,從管道流出,這就是蒸餾酒。
人們以此推斷,在清代,這里生產的就是蒸餾酒,而且技術已經和現(xiàn)代釀酒技術十分接近。專家對水井坊幾口老窖池的微生物進行了檢測,分離到紅曲和根霉。水井坊考古證實,中國最晚在元末明初,就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蒸餾酒釀造技術。
中國的蒸餾酒分為濃香型、清香型和醬香型等等,水井坊釀造的酒屬于濃香型白酒,是中國蒸餾酒中分布最廣泛的一種,它在釀造技術上最大的特點是用泥窖釀酒,成為中國釀酒工藝中一個特殊的門類。它的發(fā)源地就是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只有這里才能產生非常好的濃香型的酒。
由于目前發(fā)掘的面積有限,第三層以下還沒有深挖,因此,在遺址的下面很可能還埋藏著更早年代的文物和遺址,不同歷史層面的廢棄、啟用的真相也許會在未來的進一步發(fā)掘中給我們一個更加合理的解釋。
7,白酒最早是誰發(fā)明的叫什么名字
酒的品種繁多,就生產方法而論,有釀造酒(發(fā)酵酒)和蒸餾酒兩類。釀造酒是在發(fā)酵終了稍加處理即可飲用的低度酒,如葡萄酒、啤酒、黃酒、青酒等,出現(xiàn)較早。蒸餾酒是在發(fā)酵終了再經蒸餾而得的高度飲料酒,主要有白酒、白蘭地、威士忌和伏特加等,出現(xiàn)較晚。 最初的酒是含糖物質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自然形成的有機物。在自然界中存在著大量的含糖野果,在空氣里、塵埃中和果皮上都附著有酵母菌。在適當?shù)乃趾蜏囟鹊葪l件下,酵母菌就有可能使果汁變成酒漿,自然形成酒。 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時期。人類釀酒的歷史約始于距今四萬~五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新人”階段。當時人類有了足以維持基本生活的食物,從而有條件去模仿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釀酒過程。人類最早的釀酒活動,只是機械地簡單重復大自然的自釀過程。 真正稱得上有目的的人工釀酒生產活動,是在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出現(xiàn)了農業(yè)之后開始的。這時,人類有了比較充裕的糧食,爾后又有了制作精細的陶制器皿,這才使得釀酒生產成為可能。根據(jù)對出土文物的考證,約在公元前6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qū)就已出現(xiàn)雕刻著啤酒制作方法的粘土板。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qū)已用大麥、小麥、蜂蜜等制作了16種啤酒。公元前3000年,該地區(qū)已開始用苦味劑釀造啤酒。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中國仰韶文化時期已出現(xiàn)耕作農具,即出現(xiàn)了農業(yè),這為谷物釀酒提供了可能?!吨袊犯濉氛J為,仰韶文化時期是谷物釀酒的“萌芽”期。當時是用蘗(發(fā)芽的谷粒)造酒。公元前2800年—前2300年的中國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中,有不少尊、斝、盉、高腳杯、小壺等酒器,反映出釀酒在當時已進入盛行期。中國早期釀造的酒多屬于黃酒。 中國是最早掌握釀酒技術的國家之一。中國古代在釀酒技術上的一項重要發(fā)明,就是用酒曲造酒。酒曲里含有使淀粉糖化的絲狀菌(霉菌)及促成酒化的酵母菌。利用酒曲造酒,使淀粉質原料的糖化和酒化兩個步驟結合起來,對造酒技術是一個很大的推進。中國先人從自發(fā)地利用微生物到人為地控制微生物,利用自然條件選優(yōu)限劣而制造酒曲,經歷了漫長的歲月。至秦漢,制酒曲的技術已有了相當?shù)陌l(fā)展。 南北朝時,制酒曲的技術已達到很高水平。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記述了12種制酒曲的方法。這些酒曲的基本制造方法,至今仍在釀造高粱酒中使用。 唐、宋時期,中國發(fā)明了紅曲,并以此釀成“赤如丹”的紅酒。宋代,制酒曲釀酒的技術又有進一步的發(fā)展。1115年前后,朱翼中撰成的《酒經》中,記載了13種酒曲的制法,其中的制酒曲方法與《齊民要術》上記述的相比,又有明顯的改進。 中國古代制曲釀酒技術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在發(fā)明蒸餾器以前,僅有釀造酒,在中國主要是黃酒。中國傳統(tǒng)的白酒(燒酒),是最有代表性的蒸餾酒。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說:“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chuàng)其法”。所以一般人都以為中國在元代才開始有蒸餾酒。其實,在唐代詩人白居易(772—846)雍陶的詩句中,都曾出現(xiàn)過“燒酒”;另對山西汾酒史的考證,認為公元6世紀的南北朝時已有了白酒。因此,可能在6~8世紀就已有了蒸餾酒。而相應的簡單蒸餾器的創(chuàng)制,則是中國古代對釀酒技術的又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