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是在打什么小算盤,為什么解百納沒有星

(仿制毛瑟步槍的國產中正式,同樣沒有優(yōu)秀的彈藥,因此性能不佳)事實證明,槍械的精度受到結構設計、加工工藝和子彈性能的影響,和射手的水平也有很大關系。

莫辛納甘在我國為什么被稱為“腳蹬槍”?

朝鮮戰(zhàn)爭期間蘇聯(lián)決定支持中國,然后大批量的莫辛納甘步槍進入志愿軍部隊服役,莫辛納甘總產量超過1700萬支,本來算是生產成本低廉的低端貨,但是即便如此人品有問題的蘇聯(lián)人還是摳門的只給我們用了很多年的老槍,真正交給志愿軍的都是在二戰(zhàn)前就已經服役的老字輩了。 莫辛納甘的優(yōu)勢是性能可靠、皮實耐用、使用簡單便與訓練。

其實,要說簡單實用應該是日本的三八大蓋數(shù)第一,它不僅具備了莫辛納甘的種種優(yōu)勢,還有6.5毫米子彈后座力小便于操作的特點。 志愿軍入朝作戰(zhàn)的早期都是用三八大蓋的,這種武器在日軍手中被美軍打的一敗涂地,我軍卻用它打贏了三次戰(zhàn)役。(上圖倒數(shù)第二的就是莫辛納甘步槍彈)7.62x54R子彈賦予莫辛納甘超乎想象的性能,機械瞄具可確保400米精確擊殺、瞄準鏡可確保800米精度可靠,上甘嶺上的我軍狙擊手張?zhí)曳季褪怯眠@種槍讓美軍傷亡慘重。

對比之下,98k、恩菲爾德、春田1903的精度都在莫辛納甘之下,甚至還有軍迷證實它的精度比SVD狙擊步槍還要高,這都是7.62x54R子彈帶來的優(yōu)勢。(二戰(zhàn)的四大王牌步槍)這么好的步槍怎么會被志愿軍稱為腳蹬槍呢?原因就在于蘇聯(lián)的人品,蘇聯(lián)紅軍不僅燒殺搶掠還非常摳門,斯大林援助給我們的莫辛納甘都是磨損嚴重且缺乏保養(yǎng)和零配件的產品,有些甚至經過了整個衛(wèi)國戰(zhàn)爭,再好的東西也經不起歲月的磨礪??!等到我們使用時它的性能已經非常糟糕了。

槍栓是最需要潤滑保養(yǎng)的,也是最忌憚反復使用的部分配件,因此老化的莫辛納甘都出現(xiàn)了槍栓拉不開的問題,志愿軍戰(zhàn)士甚至需要用腳蹬開槍栓,腳蹬槍的稱呼由此而來,這是對槍支老化程度的諷刺。再加上半島戰(zhàn)場上的苦寒環(huán)境以及后勤不暢的問題,志愿軍戰(zhàn)士手中的莫辛納甘普遍維護不佳,出現(xiàn)槍栓抱死的現(xiàn)象并不奇怪。前線部隊出現(xiàn)上述問題后強烈要求更換裝備,我國外交人員向蘇聯(lián)提出抗議,并要求退換最新生產的1944版莫辛納甘,這是一種大大縮短的卡賓版莫辛納甘。

最早縮短長度的德國的98k,全槍的長度只有1100mm槍管600mm;1891版莫辛納甘長1306mm槍管長800mm,而1944版的莫辛納甘全槍長1010mm槍管長僅517mm比98k還短,但是它的精度并不比后者差多少,原因就在于子彈。(仿制毛瑟步槍的國產中正式,同樣沒有優(yōu)秀的彈藥,因此性能不佳)事實證明,槍械的精度受到結構設計、加工工藝和子彈性能的影響,和射手的水平也有很大關系。

平心而論,由于俄國金屬礦藏豐富,莫辛納甘的金屬材料含有大量稀有金屬,部件不宜磨損、生銹、凍結。毛瑟步槍就不行了,盡管設計和機加工技術無人能及,但是材料不行導致它性能不及莫辛納甘。同樣的問題還出在日本三八大蓋的身上。(三八式步槍)彈藥問題是莫辛納甘1944版深受志愿軍喜愛的原因,彈藥裝藥太多會導致后座力大增影響精度,但是高爆炸威力給予子彈更快的出膛速度利于彈道平直,可提高精度;當裝藥一樣時彈頭越重、口徑越大勢能就越大,殺傷力也就越大。

而彈頭的重量太大又會導致受引力影響加大,造成彈道彎曲降低精度。因此說一種子彈的彈頭重量、裝藥量、口徑需要結合步兵身體素質,經過復雜的實驗找到平衡,這一點蘇聯(lián)人做的最好,1944版的莫辛納甘就是個成功的例子。(帶有折疊刺刀的莫辛納甘)德國人只知道盲目縮短步槍長度,卻忽視了彈藥的改進工作,從而導致98K性能不佳。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