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白酒是不是起源于中國
是起源于中國的。本人自己覺得重慶大興合白酒就挺不錯的。外觀精美,價格也是很實惠的。
白酒是蒸餾烈酒的一種,特指產于中國的、以純糧釀造的烈性蒸餾酒,茅臺就是世界三大著名蒸餾烈酒之一。所以,白酒起源于中國,是一個沒有什么懸念的話題。 但是,我國白酒起源于何時,中外學者尚有爭論、眾說不一,至今仍無定論。 比較常見的說法,是源于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1518—1593年)在《本草綱目》中所寫:“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chuàng),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甕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 這段話,除說明我國燒酒創(chuàng)始于元代之外,還簡略記述了燒酒的釀造蒸餾方法,故人以為可信。
是的
2,酒的來歷是什么
我國是酒的故鄉(xiāng),也是酒文化的發(fā)源地,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酒的釀造,在我國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發(fā)展史中,酒與文化的發(fā)展基本上是同步進行的。 大體上,古酒約分兩種:一為果實谷類釀成之色酒,二為蒸餾酒。有色酒起源于古代,據《神農本草》所載,酒起源于遠古與神農時代?!妒辣景朔N》(增訂本)陳其榮謂:“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一作杜康)作秣酒?!眱x狄、少康皆夏朝人。即夏代始有酒。余以為此種酒,恐是果實花木為之,非谷類之酒。谷類之酒應起于農業(yè)興盛之后。陸柞蕃著《粵西偶記》關于果實花木之酒,有如下記載:(廣西)平樂等府深山中,猿猴極多,善采百花釀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數石,飲之香美異常,名猿酒。
若此記載真有其事,則先民于草木繁茂花果山地之生活中,采花作酒,自是可能。谷類釀成之酒,應始于殷。殷代農業(yè)生產盛,已為多數學者公認。農產物既盛,用之作酒,勢所必然。以朱芳圃編《甲骨學》下冊文十四,酒字,凡二十一見;郭沫若《殷墟文字研究》,復有“酒,受酋年”之文。受酋年,即出酒豐富之年。而殷人以酗酒亡國,史書所載,斑斑可考。(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
早初酒應當是果酒和米酒。自夏之后,經商周、歷秦漢,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實糧食蒸煮,加曲發(fā)酵,壓榨而后才出酒的,無論是吳姬壓酒勸客嘗,還是武松大碗豪飲景陽崗,喝的就是果酒或米酒,隨著人類的進一步發(fā)展,釀酒工藝也得到了進一步改進,由原來的蒸煮、曲酵、壓榨、改而為蒸煮、曲酵、餾、最大的突破就是對酒精的提純。
數千年來,中國的釀酒事業(yè),在歷史的變遷中,分支分流以至于釀造出了許多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反應當地風土人情的各類名酒,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酒禮酒俗,無不構造出一個博大的淵深的名酒古國。
好像是猴子發(fā)現的 有水果腐爛了 自然發(fā)酵后變成酒 猴子發(fā)現后很喜歡喝 然后人類通過猴子發(fā)現的酒
這是小時候看動畫片看到的
但是陸柞蕃著《粵西偶記》忠也有相關記載 也是猴子發(fā)明了就 而且是果酒
3,白酒是什么時候出現的
燒酒指各種透明無色的蒸餾酒,一般又稱白酒,各地還有白干、老白干、燒刀酒、燒鍋酒、蒸酒、露酒、酒露、露滴酒等別稱?! 疚覈鵁频钠鹪础俊 £P于燒酒,一種說法,起源于唐代,在唐代文獻中,燒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現。李肇(公元806年)寫的《國史補》中的:“酒則有劍南之燒春”(唐代普遍稱酒為“春”);雍陶(公元834年)詩云:“自到成都燒酒熱,不思身更入長安?!笨梢娫谔拼?,燒酒之名已廣泛流傳了。田錫寫的《曲本草》中說:“暹羅酒以燒酒復燒二次,入珍貴異香,其壇每個以檀香十數斤的煙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臘封,埋土中二三年絕去燒氣,取出用之?!壁w希鵠寫的《調燮類編》中說:“燒酒醉不醒者,急用綠豆粉粉蕩皮切片將筋撬開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說:“生姜不可與燒酒同用。飲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飲白酒忌諸甜物”(卷三)。 “唐詩《荔枝樓對酒》詩云:“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唐詩亦有“久聞成都溜酒香,不思自身人長安”之句?!保S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 以上引文中所說的“燒酒”、“蒸酒”、“白酒”,是否就是今天的白酒?單從名字相同還不可定論。有人認為我國民間長期相沿,把蒸酒稱為燒鍋,燒鍋生產的酒即為燒酒。但燒鍋之名起源于何時,尚待考證。故白酒起源唐代,其論據尚欠充分。 另一種說法,元代時(1271—1368年)由國外傳入。 元時中國與西亞和東南亞交通方便,往來頻繁,在文化和技術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認為“阿刺古”酒是蒸餾酒,遠從印度傳入。還有人說:“燒酒原名‘阿刺奇’,元時征西歐,曾途經阿刺伯,將酒法傳入中國?!闭履聦懙摹讹嬍潮妗分姓f:“燒酒,又名火酒、‘阿刺古’?!⒋坦拧Z也?!爆F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為譯音,是指用棕櫚汗和稻米釀造的一種蒸餾酒,在元代曾一度傳入中國。 再一種說法,是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1518—1593年)在《本草綱目》中所寫:“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chuàng),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甕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這段話,除說明我國燒酒創(chuàng)始于元代之外,還簡略記述了燒酒的釀造蒸餾方法,故人以為可信。
白酒又叫蒸餾酒,從蒙元時期才有的物品,蘇州黃酒岸上人家已經有5000年歷史了,,比如曹操:何以解愁,唯有杜康其實那個時候說的杜康是黃酒,包括杏花村,蘭陵美酒,包括李白斗酒詩百篇,這些都是黃酒,,,黃酒是舌尖上的古董,是老祖宗智慧結晶。
4,白酒因什么而得名
白酒又名燒酒,是中國的傳統(tǒng)飲料酒。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chuàng)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指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庇纱丝梢缘贸?,我國白酒的生產已有很長的歷史。我國的白酒以其豐富多彩的香型風格聞名于世,而其特殊的生產工藝在世界釀造業(yè)中更獨樹一幟。
有關我國白酒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尚未定論。公元前2世紀的《呂氏春秋》上說“儀狄作酒”,說酒是儀狄這個人發(fā)明的。而在西漢劉向的《戰(zhàn)國策》中說的更具體:“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边@說明酒作為一種飲料進入人們的生活已有4000-5000年的歷史了。叢龍山文化遺物和山東大汶口文化遺址中發(fā)現的許多酒具尊(zun)、(he)、高腳杯、小壺等酒器也說明了這一點。晉代江統(tǒng)所著的《酒酷》中說:“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云狄儀,一曰杜康。有飯不盡,委余空桑,郁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蔽覈缙谒鞯木?,多是不經蒸餾的釀造酒,直到后期才出現蒸餾酒。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和陶雍的“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的佳句。說明唐朝時代已有了燒酒,即蒸餾酒。明代名醫(yī)李時珍對白酒說的更明確,他在《本草綱目》中寫到:“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chuàng)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近時唯以糯米或黍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翁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边@里不但講了燒酒產生的年代,而且還論述了其制作方法。也有研究者提出了我國的蒸餾酒產生于唐朝之前的一些考證。 酒曲是我國釀酒技術的重大發(fā)明,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種復合酶制劑。公元前12
白花花的糧食釀制的酒,簡稱白酒。
酉陽民間有傳說,酒起源于酉陽,這個傳說是這樣的: 傳說酉陽古時候有個人夢想造出一種好喝的飲料,但總是不成功。一天晚上他夢到一個人首蛇身的神指點他:你在九天以后的酉時,到馬路上取回三個人的三滴血混合進去,就會很好喝。他半信半疑,但別無他法,于是九天以后的酉時就去了。這時看到一個書生走過來,就跟書生說明了原因。書生看他很禮貌,很通情達理地給了他一滴血。再等啊等,終于又等來了一位騎著馬的將軍,于是又跟將軍要一滴血,將軍剛打勝仗歸來,心情很好,很豪爽的答應了。之后等了好長時間也沒看到有人,這時酉時將過,眼看神的指點將要失靈,他急的滿街尋找,突然看到樹下躺了個人,過去一看卻是個瘋子。瘋子的血怎么能用呢?他很猶豫,但看看再找不到其他人,只好按住瘋子取了一滴血。
5,白酒最早是誰發(fā)明的叫什么名字
酒的品種繁多,就生產方法而論,有釀造酒(發(fā)酵酒)和蒸餾酒兩類。釀造酒是在發(fā)酵終了稍加處理即可飲用的低度酒,如葡萄酒、啤酒、黃酒、青酒等,出現較早。蒸餾酒是在發(fā)酵終了再經蒸餾而得的高度飲料酒,主要有白酒、白蘭地、威士忌和伏特加等,出現較晚。 最初的酒是含糖物質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自然形成的有機物。在自然界中存在著大量的含糖野果,在空氣里、塵埃中和果皮上都附著有酵母菌。在適當的水分和溫度等條件下,酵母菌就有可能使果汁變成酒漿,自然形成酒。 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時期。人類釀酒的歷史約始于距今四萬~五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新人”階段。當時人類有了足以維持基本生活的食物,從而有條件去模仿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釀酒過程。人類最早的釀酒活動,只是機械地簡單重復大自然的自釀過程。 真正稱得上有目的的人工釀酒生產活動,是在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出現了農業(yè)之后開始的。這時,人類有了比較充裕的糧食,爾后又有了制作精細的陶制器皿,這才使得釀酒生產成為可能。根據對出土文物的考證,約在公元前6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qū)就已出現雕刻著啤酒制作方法的粘土板。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qū)已用大麥、小麥、蜂蜜等制作了16種啤酒。公元前3000年,該地區(qū)已開始用苦味劑釀造啤酒。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中國仰韶文化時期已出現耕作農具,即出現了農業(yè),這為谷物釀酒提供了可能。《中國史稿》認為,仰韶文化時期是谷物釀酒的“萌芽”期。當時是用蘗(發(fā)芽的谷粒)造酒。公元前2800年—前2300年的中國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中,有不少尊、斝、盉、高腳杯、小壺等酒器,反映出釀酒在當時已進入盛行期。中國早期釀造的酒多屬于黃酒。 中國是最早掌握釀酒技術的國家之一。中國古代在釀酒技術上的一項重要發(fā)明,就是用酒曲造酒。酒曲里含有使淀粉糖化的絲狀菌(霉菌)及促成酒化的酵母菌。利用酒曲造酒,使淀粉質原料的糖化和酒化兩個步驟結合起來,對造酒技術是一個很大的推進。中國先人從自發(fā)地利用微生物到人為地控制微生物,利用自然條件選優(yōu)限劣而制造酒曲,經歷了漫長的歲月。至秦漢,制酒曲的技術已有了相當的發(fā)展。 南北朝時,制酒曲的技術已達到很高水平。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記述了12種制酒曲的方法。這些酒曲的基本制造方法,至今仍在釀造高粱酒中使用。 唐、宋時期,中國發(fā)明了紅曲,并以此釀成“赤如丹”的紅酒。宋代,制酒曲釀酒的技術又有進一步的發(fā)展。1115年前后,朱翼中撰成的《酒經》中,記載了13種酒曲的制法,其中的制酒曲方法與《齊民要術》上記述的相比,又有明顯的改進。 中國古代制曲釀酒技術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在發(fā)明蒸餾器以前,僅有釀造酒,在中國主要是黃酒。中國傳統(tǒng)的白酒(燒酒),是最有代表性的蒸餾酒。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說:“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chuàng)其法”。所以一般人都以為中國在元代才開始有蒸餾酒。其實,在唐代詩人白居易(772—846)雍陶的詩句中,都曾出現過“燒酒”;另對山西汾酒史的考證,認為公元6世紀的南北朝時已有了白酒。因此,可能在6~8世紀就已有了蒸餾酒。而相應的簡單蒸餾器的創(chuàng)制,則是中國古代對釀酒技術的又一貢獻。
同問。。。
6,中國酒文化的起源
酒仙劉伶在其《酒經》中,將釀酒歷史追溯到夏朝,其實還可往遠推算。據《史記·夏本記》記述:帝中康時,守四時的羲氏、和氏就有飲酒的嗜好。而其祖先是帝堯時派去定四時的,歷經五帝近百年時間。由此推斷,釀酒業(yè)產生于這個時期,發(fā)源于中原,逐漸發(fā)展到四夷,而到周朝初期,釀酒技術完全成熟,并已形成分類。《詩經·風·七月》記載:“六月食郁及,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伐木》曰:“伐木于阪、釃酒有衍?!边@里講的是釀酒所用的原料:如棠棣、芹菜、山棗、豆類、稻類、黑黍和稷等。這些酒是冬季釀造,春季成品,酒質極好,酒度較高,甘甜醇正,而上等的酒則由黑黍和郁金香草釀制而成,所謂白酒。另一類酒工藝極簡單,只需發(fā)酵一夜即可飲用,僅為解渴,不會醉人,叫做“一宿酒”,所謂甜酒??梢圆聹y,古人釀酒是由發(fā)酵時間長短,選料好壞來決定酒質,無蒸餾工藝,但需過濾。過濾的方法是先將釀好的酒沉淀,然后在器皿上面放個竹筐,里面再放些茅草、艾蒿之類,將酒倒入筐里,便慢慢濾澄,經過濾后的酒裝入酒罐中可長時間貯存。酒罐是由圭玉制成。
至于酒器更是種類繁多,參差不等,有木制、竹制或陶制。上講究的還得說用犀牛角或青銅器制成的酒具。外形有似獸頭或獸形,有三足或四足,有圓形或方形,有兩耳或提手,有的還有蓋并附有小勺。后兩種酒器盛行殷、周。而使用時還要因場合而定。各類酒具因制作材料和工藝而異,分別叫籩、豆、爵、鼎等。
飲酒更是其樂無窮,自古就有暢飲通宵,不醉不休的場景。《詩經·湛露》:“厭厭夜飲,不醉不歸?!薄对娊浲ㄕ摗氛J為:“醉以酒,飽以德。飲其酒而醉;受其恩德至多,又如飽餐后之滿足?!对娂瘋鳌氛J為:“是以既醉既飽,而福祿之來,反覆而不厭也?!?
古代還有一種特殊的飲酒方式:除夕時用屠蘇草泡酒吊在井中,正月初一取出,全家人朝南方飲酒,寓意春風送暖到人間,預祝一年的好運氣。飲酒的順序自少至老,幼的先喝,年齡最長后喝。顧況詩證:“手把屠蘇讓少年。”蘇軾詩曰:“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后飲屠蘇?!蓖醢彩娨嘣唬骸氨衤曋幸粴q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在我們的祖先尚為猿的時候,就已經和酒發(fā)生了關系。因為,地球上最早的酒,應是落地野果自然發(fā)酵而成的。所以,酒的出現,不是人類的發(fā)明,而是天工的造化。
人工釀酒的先決條件,是陶器的制造。否則,便無從釀起。
在仰韶文化遺址中,既有陶罐,也有陶杯。由此可以推知,約在六千年前,人工釀酒就開始了。
在堯時,酒已流行于社會?!扒х姟倍?則標志著這是初級的果酒,與水差近。
《史記》記載,儀狄造“旨酒”以獻大禹,這是以糧釀酒的發(fā)端。
自夏之后,經商周,歷秦漢,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糧蒸煮,加曲發(fā)酵,壓榨而后酒出。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又說:“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chuàng)其法。
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恐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甕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边@段話的核心之點,是說釀酒的程序,由原來的蒸煮、曲酵、壓榨,改而為蒸煮、曲酵、蒸餾。所謂突破,其本質就是酒精提純。這一生產模式,已和現代基本相同了。
清代乾隆年間,直隸宣化對釀酒戶征收燒鍋稅,標志著白酒業(yè)的興旺發(fā)達。
自古及今,酒一直在陪伴著歷史興亡的腳步前進。
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寫道:“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迸d也有酒,亡也有酒,確可謂經盛衰而無廢,歷百代而作珍?!熬浦疄榈溇靡印?其實不然,人的品格優(yōu)劣,是由生理基因決定的,與酒無干。善者為善,惡者為惡,有酒無酒,喝與不喝,都改變不了什么。智愚在人,我們無須對酒頌之過高,責之過重。我們對酒的態(tài)度,該是不禁不縱,有節(jié)有儀,趨其利處,避其弊端。
酒的起源,我國古籍記載各不相同,一說源于軒轅黃帝,一說始于禹時儀狄。
從現代科學的觀點來看,酒的起源是經歷了一個從自然酒過渡到人工造酒的過程。
我們知道,凡是含有糖分的物質,如水果,蜂蜜、獸乳,很 容易受到自門然界中的發(fā)酵微生物的作用而產生酒。
所以,不少人認為:最原始的酒,應該是由含糖水果自然發(fā)酵而成。這在古人的筆記上屢見不鮮。眾所周知的猿酒當是自然酒之一。
7,酒的來歷
酒的起源有幾種傳說:上天造酒說,猿猴造酒說,儀狄造酒說,杜康造酒說.(見頁尾:酒文化的鏈接) 考古資料對釀酒起源的佐證: 谷物釀酒的兩個先決條件是釀酒原料和釀酒容器。以下幾個典型的新石器文化時期的情況對釀酒的起源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1)裴李崗文化時期(公元前5000-6000年) (2)河姆渡文化時期(公元前4000-500年) 上述兩個文化時期,均有陶器和農作物遺存,均具備釀酒的物質條件。 (3)磁山文化時期 磁山文化時期距今7355-7235年,有發(fā)達的農業(yè)經濟。據有關專家統(tǒng)計:在遺址中發(fā)現的"糧食堆積為100m3,折合重量5萬公斤"還發(fā)現了一些形制類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有人認為磁山文化時期,谷物釀酒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4)三星堆遺址 該遺址地處四川省廣漢,埋藏物為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2870年之間的遺物。該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青銅酒器,其器形有杯,觚,壺等。其形狀之大也為史前文物所少見。 (5)山東莒縣陵陰河大汶口文化墓葬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山東莒縣陵陰河大汶口文化墓葬中發(fā)掘到大量的酒器。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其中有一組合酒器,包括釀造發(fā)酵所用的大陶尊,濾酒所用的漏缸,貯酒所用的陶甕,用于煮熟物料所用的炊具陶鼎。還有各種類型的飲酒器具100多件。據考古人員分析,墓主生前可能是一職業(yè)釀酒者(王樹明:"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釀酒",《中國烹飪》,1987.9)。在發(fā)掘到的陶缸壁上還發(fā)現刻有一幅圖,據分析是濾酒圖。 在龍山文化時期,酒器就更多了。國內學者普遍認為龍山文化時期釀酒是較為發(fā)達的行業(yè)。以上考古得到的資料都證實了古代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夏禹時代確實存在著釀酒這一行業(yè)?,F代學者對釀酒起源的看法: 1、酒是天然產物 最近科學家發(fā)現,在漫漫宇宙中,存在著一些天體,就是由酒精所組成的。所蘊藏著的酒精,如制成啤酒,可供人類飲幾億年。這說明什么問題?正好可用來說明酒是自然界的一種天然產物。人類不是發(fā)明了酒,僅僅是發(fā)現了酒。酒里的最主要的成分是酒精,(學名是乙醇,分子式為C2H5OH),許多物質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轉變成酒精。如葡萄糖可在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轉變成酒精;只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就可以將某些物質轉變成酒精。大自然完全具備產生這些條件的基礎。我國晉代的江統(tǒng)在《酒誥》中寫道:"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云儀狄,又云杜康。有飯不盡,委馀空桑,郁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在這里,古人提出剩飯自然發(fā)酵成酒的觀點,是符合科學道理及實際情況的。江統(tǒng)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谷物自然發(fā)酵釀酒學說的人??傊?,人類開始釀造谷物酒,并非發(fā)明創(chuàng)造,而是發(fā)現。方心芳先生則對此作了具體的描述:"在農業(yè)出現前后,貯藏谷物的方法粗放。天然谷物受潮后會發(fā)霉和發(fā)芽,吃剩的熟谷物也會發(fā)霉,這些發(fā)霉發(fā)芽的谷粒,就是上古時期的天然曲蘗,將之浸入水中,便發(fā)酵成酒,即天然酒。人們不斷接觸天然曲蘗和天然酒,并逐漸接受了天然酒這種飲料,于是就發(fā)明了人工曲蘗和人工酒,久而久之,就發(fā)明了人工曲蘗和人工酒"?,F代科學對這一問題的解釋是:剩飯中的淀粉在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糖分,酒精,自然轉變成了酒香濃郁的酒。在遠古時代人們的食物中,采集的野果含糖分高,無須經過液化和糖化,最易發(fā)酵成酒。 2、果酒和乳酒--第一代飲料酒 人類有意識地釀酒,是從模仿大自然的杰作開始的.我國古代書籍中就有不少關于水果自然發(fā)酵成酒的記載。如宋代周密在《癸辛雜識》中曾記載山梨被人們貯藏在陶缸中后竟變成了清香撲鼻的梨酒。元代的元好問在《蒲桃酒賦》的序言中也記載道某山民因避難山中,堆積在缸中的蒲桃也變成了芳香醇美的葡萄酒。古代史籍中還有所謂"猿酒"的記載,當然這種猿酒并不是猿猴有意識釀造的酒,而是猿猴采集的水果自然發(fā)酵所生成的果酒。 遠在舊石器時代,人們以采集和狩獵為生,水果自然是主食之一。水果中含有較多的糖分(如葡萄糖,果糖)及其它成分,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很容易自然發(fā)酵生成香氣撲鼻,美味可口的果酒,另外,動物的乳汁中含有蛋白質,乳糖,極易發(fā)酵成酒,以狩獵為生的先民們也有可能意外地從留存的乳汁中得到乳酒。在《黃帝內經》中,記載有一種"醴酪",即是我國乳酒的最早記載。根據古代的傳說及釀酒原理的推測,人類有意識釀造的最原始的酒類品種應是果酒和乳酒。因為果物和動物的乳汁極易發(fā)酵成酒,所需的釀造技術較為簡單。 3、谷物釀酒始于農耕時代還是先于農耕時代? 探討谷物釀酒的起源,有兩個問題值得考慮:谷物釀酒起源于何時?我國最古老的谷物酒是屬于哪類?對于后一個問題,在第五章啤酒部分介紹。 谷物釀酒始于何時,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傳統(tǒng)的釀酒起源觀認為:釀酒是在農耕之后才發(fā)展起來的,這種觀點早在漢代就有人提出了,漢代劉安在《淮南子》中說:"清盎之美,始于耒耜"?,F代的許多學者也持有相同的看法,有人甚至認為是當農業(yè)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有了剩余糧食后,才開始釀酒的。 另一種觀點認為谷物釀酒先于農耕時代,如在1937年,我國考古學家吳其昌先生曾提出一個很有趣的觀點:"我們祖先最早種稻種黍的目的,是為釀酒而非做飯……。吃飯實在是從飲酒中帶出來。"這種觀點在國外是較為流行的,但一直沒有證據。時隔半個世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人類學家索羅門·卡茨博士發(fā)表論文,又提出了類似的觀點,認為人們最初種糧食的目的是為了釀制啤酒,人們先是發(fā)現采集而來的谷物可以釀造成酒,而后開始有意識地種植谷物,以便保證釀酒原料的供應。該觀點的依據是:遠古時代,人類的主食是肉類不是谷物,即然人類賴以生存的主食不是谷物,那么對人類種植谷物的解釋可能也可另辟溪徑。國外發(fā)現在一萬多年前,遠古時代的人們已經開始釀造谷物酒,而那時,人們仍然過著游牧生活。綜上所述,關于谷物釀酒的起源有二種主要觀點,即:先于農耕時代、后于農耕時代。新的觀點的提出,對傳統(tǒng)觀點進行再探討,對酒的起源和發(fā)展,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都是極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