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字面上來說,“客家”就是“外來移民”的意思,他們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海南等省份。這次大規(guī)模的遷徙,在客家移民史上被稱作“西進運動”。第五次南遷是在明末清初時期。客家有寧化石壁傳說,就是說天下客家都來自于寧化石壁,這不過是個象征。
客家人主要生活在哪里?
客家人是以客家方言為母語的一個漢族民系,是中國南方廣東、福建、江西、臺灣等省的本地人之一。 從字面上來說,“客家”就是“外來移民”的意思,他們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海南等省份。但是對他們的來源,歷史上有很多的爭論,其中一種說法認為客家人是古代中原移民的后裔。有的認為是中原移民和當?shù)厣贁?shù)民族不斷融合后形成的民系。
還有學者認為,客家人是古代中原移民和當?shù)厣贁?shù)民族共同生活從而形成的共同體。不論是哪種說話,客家人都是古代中原漢族人不斷遷徙形成的。客家人南遷,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時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后,為了統(tǒng)治的需要,曾派60萬大軍“南征百越”,直抵興寧、海豐二縣。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派50萬兵丁“南戍五嶺”(今兩廣地區(qū))。
秦亡后,南下的秦兵就留在了當?shù)兀蔀榈谝慌图胰?。南征百越在這之后又有西晉時期的“五胡亂華”,為了避難,一部分中原居民輾轉(zhuǎn)遷入閩粵贛邊區(qū)。隨后,由于南北對峙,又有大約96萬中原人民南遷至長江中游兩岸。唐末黃巢起義,又有大批中原漢人南下遷入閩粵贛區(qū)。光、壽二州農(nóng)民起義軍五千下江西,致使閩贛邊一帶人口激增。
第四次大規(guī)模南遷是宋室南渡及宋末時期。金人入侵中原,攻破汴京,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太湖流域一帶。另一部分士民進入南雄、始興、韶州;或由虔州入汀州;或滯留贛南各縣。南宋末年,元軍大舉南下,又有大量江浙及江西宋朝百姓,逃亡到廣東沿海潮汕至海南島。第五次南遷是在明末清初時期。其時,生活在贛南、粵東、粵北的客家人因人口繁衍,居住地又山多地少,就向川、湘、桂、臺諸地以及粵中和粵西一帶遷徙。
這次大規(guī)模的遷徙,在客家移民史上被稱作“西進運動”。四川的客家基本上來源于這次“西進運動”。當時四川人口因戰(zhàn)亂、瘟疫及自然災害銳減,清政府特別鼓勵移民由“湖廣填四川”。康熙皇帝“湖廣填四川”圣旨第六次南遷是19世紀中葉太平天國時期。當時為避戰(zhàn)亂,有一部分客家人遷徙到南亞,有的被誘為契約勞工,被押往馬來西亞、美國、巴拿馬、巴西等地。
客家人來源于中原,加之山區(qū)長期居住環(huán)境的閉塞,強烈的中原文化的認同,導致和周圍少數(shù)民族習俗相當不同。正如黃遵憲《已亥雜詩》里寫客家人“方言足證中原韻,禮俗猶留三代前”。不過外來者到達一個新的地域生活,總不會很順利,一來各種毒蛇猛獸,二來還有山賊土匪的侵犯,所以客家人會以家族為單位,修筑半軍事化的圍村和土樓。
客家人的祖地在福建石壁寧化,為什么客家話不能成為福建的主流語言呢?
客家人是南宋末年戰(zhàn)亂南遷的江西北部贛語人群的一部分,他們在贛南山區(qū)融合苗瑤族群形成了客家人祖先和畬族,客家語言也初步成形,所以畬族大量放棄苗瑤語改說客家方言,隨之東遷。形成客家人祖先后由于山區(qū)承載人口有限,被迫再度遷徙,東遷是障礙較少的,于是首先進入閩西山區(qū)。寧化石壁傳說就來源于此。因為在贛南客家人祖先并沒有被稱為客家人,是他們大量進入閩西遇到閩人才被稱為客家人的。
明清之交客家人繼續(xù)東遷已無可能,因為東南沿海早就被閩南人占據(jù),他們只好翻越五嶺,進入廣東。這時粵人祖先剛從廣西東部進入珠三角,正在大力開墾灘涂。不是說之前珠三角沒人,而是南北朝到唐代珠三角乃至嶺南兩廣遍布俚僚部落(壯侗語族族群),正在漢化中,人少地多,大量土地沒被開發(fā)利用。等到粵人在珠三角站穩(wěn)腳跟,客家人剛好來到,于是幾百年的所謂土客大械斗開始了。
客家人首先聚集的地方是嘉應州,就是現(xiàn)在的梅州,所以福建寧化石壁是客家人得名的地方,也可稱為祖地;而梅州是客家人進入廣東的最大戰(zhàn)略據(jù)點,可稱為天下客都。要清楚的是,古籍地方志中早有客籍一詞,意思是落戶的外地移民,并不專指客家人。而后在明清的閩西和嶺南的客籍是專指客家人??图矣袑幓趥髡f,就是說天下客家都來自于寧化石壁,這不過是個象征。
他們形成于贛南,由于后世客家人才輩出、名聲在外,導致贛南人也被動稱為客家人,雖然他們是一個族群,但是外遷的人得名后傳回給真正的祖地,也是少見的。從移民史來看客家話只能來源于唐代的江西北部贛語,語言學家也證明了這一點?;浫送瑯佑兄榄^巷傳說,意思是天下粵人都是從北方經(jīng)過珠璣巷來到嶺南的,一樣是個象征性的說法。
每個人群都是多源匯聚而成的,其中有個主流就是嶺南以北的漢族。他們經(jīng)過湖南穿過五嶺在廣東廣西交界處繁衍生息,逐漸向兩側(cè)擴散。有人把粵人的祖先追溯到秦始皇平定嶺南的秦軍,這只是粵人祖先的一小部分而已。在古代交通嚴重阻礙的情況下,漢代荊州人南下最可能是粵人的主要祖先,尤其是漢末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北方連年征戰(zhàn),很多人避禍嶺南。
到了隋唐天下一統(tǒng)時,嶺南已經(jīng)有星星點點的漢人據(jù)點和俚僚雜處了。他們的結(jié)合就形成了粵人,到了宋代嶺南已經(jīng)不見俚僚稱呼了。說回客家話怎么沒成為福建主流方言,原因很簡單,客家人形成的比較晚,福建沿海平原和山區(qū)很多平坦谷地以被閩人占據(jù),閩人文化自成一派,非常強勢,客家人無法再向東移民了,于是人數(shù)不占優(yōu),土地質(zhì)量不占優(yōu),手里的資本就不占優(yōu),憑什么成為主流?哪怕后來客家人據(jù)點遍布兩廣,其語言也只能在純客縣占優(yōu)勢,其他地方淪為雙語地區(qū)或方言島,最終要被主體族群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