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我到漳州旅游,在漳江兩岸看到有很多“圣王廟”,參觀后才知道原來這些廟宇都是為了紀念陳政陳元光父子及其部下開漳而興建的,漳江有廟祀將軍。而陳元光本人也被后來的歷代君王追贈褒揚,乾隆帝追封其為“開漳圣王”更是一舉就將陳元光捧上了神壇。
開漳圣王陳元光開疆閩南,居功至偉,為何在唐書中沒有他的記載?
前年我到漳州旅游,在漳江兩岸看到有很多“圣王廟”,參觀后才知道原來這些廟宇都是為了紀念陳政陳元光父子及其部下開漳而興建的, 漳江有廟祀將軍。唐初,由于北方常年戰(zhàn)亂,大批北人被迫遷移到閩南這片南蠻之地。總章二年(669年),由于北方移民與當?shù)匦U人人地矛盾升級,遂爆發(fā)了蠻獠之亂。這一年,陳元光之父——歸德將軍陳政被唐高宗封為嶺南行軍總管,前往閩南平亂。
至今在漳州將軍山上,還能看到一塊刻有唐高宗詔書的御碑——《詔陳政鎮(zhèn)故綏安縣地》。時年僅13歲的陳元光也跟隨唐軍約3600人浩浩蕩蕩地就從光州固始出發(fā)了。唐軍跋山涉水終于進去福建地界后,由于蠻人數(shù)量遠超唐軍,加上蠻荒之地悶熱潮濕的奇怪氣候,唐軍一時之間有些水土不服,很多府兵更是一病不起,唐軍將領一籌莫展,只能作困獸斗,請求朝廷增援。
總章三年(670年),在朝廷增援府兵及軍眷共5000人馬的情況下,困守九龍山的唐軍一時斗志昂揚,連挫蠻獠,最終取得了平亂勝利。 陳政死于儀鳳二年(677年),將軍山上就有他的將軍冢。是年,21歲的陳元光從父親手上接過帥印,繼續(xù)帶領陳家軍開發(fā)南蠻之地。 垂拱四年(688年),武則天批準了陳元光在泉潮二州之間設立漳州的建議。
陳元光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首位漳州刺史,開始了對漳州長達30多年的統(tǒng)治,直到景云二年(711年)戰(zhàn)死。陳元光治下的漳州大力引進中原文化,實行“漢蠻合婚”,極大地促進了民族融合。同時,陳元光還因地制宜大力發(fā)展漳州的經(jīng)濟和軍事。經(jīng)過近40年的和平穩(wěn)定發(fā)展,漳州慢慢從一個蠻荒之地蛻變成為與中原地區(qū)同呼吸的新興地區(qū)。
而陳元光本人也被后來的歷代君王追贈褒揚,乾隆帝追封其為“開漳圣王”更是一舉就將陳元光捧上了神壇?!疤剖窡o人修列傳”是針對陳元光來說的,并不是唐史沒有列傳。無論是舊唐書還是新唐書,列傳的重要性都是比較小的。列傳中也有提到蕃將,但我看了下都是高級別的武官。陳元光在世時,官做到最大也還只是個 一州刺史,而且漳州還是個剛成立不久的下州,推算一下陳元光官職級別最高不過三品,本人覺得這是他沒有被寫進唐史的硬傷所在。
作為陳元光的轄地,漳州當時是蠻荒之地,偏于一隅的漳州破敗不堪,與中原地區(qū)交流幾乎為零,這樣的一個地方哪能進京城達官貴人的法眼?所以漳州本身的政治級別和知名度就沒給陳元光加分。 還有比較隱晦的一點是,陳元光的父親陳政,祖父陳果仁原本都是隋朝將領。在唐朝開國功臣的鮮衣之下,讓他們尷尬的另一層身份是“前朝降將”,我想這層身份也可能對陳元光進入唐史產(chǎn)生了一些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