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個銅酒壺壺底刻著乾隆御制四個字周圍好像是一群女的還寫著群仙
古董
你的問題是什么?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2,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運偏消清明涕淚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
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是說探春才華出眾而且志向遠大(見紅樓夢中探春理家和查抄大觀園)生于末世運偏消是指她并非正室所生而是出自側(cè)室(趙姨娘)后兩句是指探春遠嫁在壽宜紅群芳開夜宴一回中說探春必得貴婿體現(xiàn)出探春的遠嫁王公貴族
3,求一首詩或詞里面有玉春汝瑤四個字若有兔子和玫瑰更好
霧為襟袖玉為冠,半似羞人半忍寒。 別易會難長自嘆,轉(zhuǎn)身應(yīng)把淚珠彈。 桃花臉薄難藏淚,柳葉眉長易覺愁。 密跡未成當面笑,幾回抬眼又低頭。 半身映竹輕聞?wù)Z,一手揭簾微轉(zhuǎn)頭。 此意別人應(yīng)未覺,不勝情緒兩風流。
詩詞????
很溫暖,聽起來很舒服,可我沒那個才華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5,聶懷桑為什么叫聶導(dǎo)
聶明玦死后,聶懷桑被迫成長,變成了心機深沉,極會演戲的幕后大boss。表面上他裝傻充愣,但實際上他一直在調(diào)查大哥聶明玦死亡真相。他不僅蠱惑利用莫玄羽,讓他獻舍魏無羨,讓夷陵老祖重返人間,還找準時機拿出底牌,揭秘金光瑤無恥手段。可以說是掌控了整個局面,所以被叫做聶導(dǎo)。聶懷桑一開始出場并不起眼,每次露臉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但是直到劇情走到結(jié)尾,才知道隱藏的終極boss就是聶懷桑。聶懷桑是哥控,原本的他胸無大志,只想養(yǎng)花逗鳥,過自由自在的生活,他知道只要有大哥聶明玦在,就算天塌下來自己也不用怕,因為聶明玦能搞定一切??上?,聶明玦后被殺死了,死法還特別慘烈,被人分尸,將身體的各部位用符咒鎮(zhèn)壓在四方之地,有冤都無處申訴。殺死聶明玦還封印他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結(jié)拜兄弟金光瑤。聶明玦死后,聶懷桑成為了聶家的家主,并且負責主持家務(wù)。表面上他裝傻充愣,但實際上他一直在調(diào)查大哥聶明玦死亡真相。他不僅操控了魏無羨被獻舍重生的事,還在聶明玦左手的指引下,找準時機拿出底牌,揭秘金光瑤無恥手段。從他知道金光瑤是設(shè)計殺害聶明玦兇手那刻起,他就把拆穿金光瑤偽善假面,替大哥報仇當成了唯一信念。這一路下來,可謂是步步誅心,聶懷桑一直維系著自己一問三不知的懦弱形象。金光瑤的經(jīng)歷可以用悲慘來形容,他有一顆成為人上人的野心,想要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柄,想要掌控稱霸天下的力量。他在不夜天之戰(zhàn)設(shè)計陷害魏無羨,導(dǎo)致了魏無羨的死,雖然沒能拿到陰虎符,卻暗中藏了鬼將軍。金光瑤不僅暗中修習了薛重亥的邪術(shù),還將魏無羨的詭道與邪術(shù)融合,也能像魏無羨一樣利用音律操控傀儡陰尸。想要對付這樣的金光瑤,詭道創(chuàng)始人魏無羨明顯是最佳人選,因為他可是招陰邪,除邪祟的專家。莫玄羽是金光善又一個私生子,不被金光善和金家承認,在莫家莊備受欺凌,聶懷桑摧毀了莫玄羽的意志,讓他被仇恨和怨念纏身,之后心甘情愿利用魏無羨留下的獻舍手稿完成了獻舍儀式。用自己靈魂的消亡召回了死去十幾年的魏無羨,再度將魏無羨卷進了仙門百家的陰謀斗爭中。聶懷桑雖然是boss,卻不是最可惡的那個人,造孽最多的人是金光瑤?!蛾惽榱睢防锩娴穆檻焉R彩强蓱z人!他曾經(jīng)和魏無羨是朋友,兩人都不愛學習,只想喝酒玩樂,是喜好最合得來的“狐朋狗友”,他復(fù)活魏無羨是想借助魏無羨的力量替大哥報仇,沒有對付魏無羨的意思,如果沒有他,魏無羨根本不可能重生。
6,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詩名和作者分別是什么后兩句是什么
詩名和作者分別是《古朗月行》,李白詩的翻譯為: 小時候不認識月亮, 把它稱為白玉盤。 又懷疑是瑤臺仙鏡, 飛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著雙腳嗎? 月中的桂樹為什么長得圓圓的? 白兔搗成的仙藥, 到底是給誰吃的呢? 蟾蜍把圓月啃食得殘缺不全, 皎潔的月兒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 天上人間免卻災(zāi)難清明安寧。 月亮已經(jīng)淪沒而迷惑不清, 沒有什么可看的不如遠遠走開吧。 心懷憂慮啊又何忍一走了之, 凄慘悲傷讓我肝腸寸斷。作品賞析 鮑照有《朗月行》,寫佳人對月弦歌。李白采用這個題目,故稱《古朗月行》,但沒有因襲舊的內(nèi)容。 詩人運用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通過豐富的想象,神話傳說的巧妙加工,以及強烈的抒情,構(gòu)成瑰麗神奇而含意深蘊的藝術(shù)形象。詩中先寫兒童時期對月亮稚氣的認識:“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币浴鞍子癖P”、“瑤臺鏡”作比喻,生動地表現(xiàn)出月亮的形狀和月光的皎潔可愛,使人感到非常新穎有趣?!昂簟?、“疑”這兩個動詞,傳達出兒童的天真爛漫之態(tài)。這四句詩,看似信手寫來,卻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寫月亮的升起:“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古代神話說,月中有仙人、桂樹、白兔。當月亮初升的時候,先看見仙人的兩只腳,而后逐漸看見仙人和桂樹的全形,看見一輪圓月,看見月中白兔在搗藥。詩人運用這一神話傳說,寫出了月亮初生時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長,月亮漸漸地由圓而蝕:“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斌蛤?,俗稱癩蛤蟆;大明,指月亮。傳說月蝕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嚙食而殘損,變得晦暗不明?!棒辔袈渚艦酰烊饲迩野病?,表現(xiàn)出詩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個太陽,只留下一個,使天、人都免除了災(zāi)難。詩人在這里引出這樣的英雄來,既是為現(xiàn)實中缺少這樣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這樣的英雄來掃除天下。然而,現(xiàn)實畢竟是現(xiàn)實,詩人深感失望:“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痹铝良热灰呀?jīng)淪沒而迷惑不清,就沒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開吧。這是無可奈何的辦法,心中的憂憤不僅沒有解除,反而加深了:“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詩人不忍一走了之,內(nèi)心矛盾重重,憂心如焚。 這首詩,大概是李白針對當時朝政黑暗而發(fā)的。唐玄宗晚年沉湎聲色,寵幸楊貴妃,權(quán)奸、宦官、邊將擅權(quán),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詩中“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似是諷刺這一昏暗局面。沈德潛說,這是“暗指貴妃能惑主聽”。(《唐詩別裁》)然而詩人的主旨卻不明說,而是通篇作隱語,化現(xiàn)實為幻景,以蟾蜍蝕月影射現(xiàn)實,說得十分深婉曲折。詩中一個又一個新穎奇妙的想象,展現(xiàn)出詩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辭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發(fā)人深思,體現(xiàn)出李白詩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風格
7,隨園先生 錢詠 文言文翻譯
原文:隨園先生謂治菜如作詩文,各有天分,天分高則隨手煎炒,便是嘉肴,天分不高雖極意烹庖,不堪下箸。譯文:隨園先生說炒菜就像作詩文一樣,各有各的天分在里面,天分高的可以隨手煎炒,就是好吃的菜,天分不高的即使刻意地烹炸煎炒,也不能讓人下筷子。
基本沿舊史之體例,但亦有其創(chuàng)新之處。《四庫全書總目》卷四六《明史》條提要中稱:“列傳從舊例者十三,創(chuàng)新例者三,曰《閹黨》、曰《流賊》、曰《土司》。蓋貂珰之禍,雖漢、唐以下皆有,而士大夫趨勢附膻,則惟明人為最夥。其流毒天下,亦至酷。別為一傳,所以著亂亡之源,不但示斧鉞之誅也。闖、獻二寇,至于亡明,剿撫之失,足為炯鑒,非他小丑之比,亦非割據(jù)群雄之比,故別立之。至于土司,古謂羈縻州也。不內(nèi)不外,釁隙易萌。大抵多建置于元,而滋蔓于明??伛S之道,與牧民殊,與御敵國又殊,故自為一類焉?!睉?yīng)該說,創(chuàng)設(shè)《閹黨》、《流賊》、《土司》三類傳,確實符合于明史之實際情況,這與諸表中創(chuàng)設(shè)《七卿表》有異曲同工之處。明代宦官之干政,雖不及漢、唐諸朝有廢立之舉,但外廷士大夫屈膝卑顏于閹宦,而成一時之氣焰,則為亙古未有?!堕廃h傳》所列四十六人,屬劉瑾黨者七人,余皆魏忠賢之黨。讀《閹黨傳序》可知史館諸人于明亡之鑒深痛而慨然。然而與《流賊傳》相比,其感情又有所不同,所撰《流賊傳序》自唐賽兒起義論起,直至李自成、張獻忠之亡明,文稱:“自唐賽兒以下,本末易竟,事具剿賊諸臣傳中。獨志其亡天下者,立《李自成、張獻忠傳》?!逼渲小独钭猿蓚鳌烽L達萬余言,為《明史》諸傳中之最長者。從修史者角度雖主要為后人之鑒,卻因此而保留較為豐富的有關(guān)記載,而未采取分散于“剿賊”諸臣傳中。 《明史》列傳之體例采用類傳形式,除以類分傳外,于諸臣傳中亦因類分卷,而未盡以父子及孫等為傳。其方法即因事而分。如卷一二二有《郭子興傳》、《韓林兒傳》、《劉福通傳》,雖亦為明建國前群雄之列,而與群雄同明太祖朱元璋之關(guān)系不同,歸為一卷。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明玉珍合為一卷,擴廓、陳友定、把匝剌瓦爾密合為一卷。諸臣中,如徐達、常遇春單為一卷,是功臣亦有別而分立。史臣為建文帝遺臣列傳頗詳,甚至有傳聞之人,能列立傳者盡量立傳,也是史臣寄托遺民之情的一種方式。 《明史》諸列傳中,亦多見以事附傳之體例。如卷一八九《夏良勝傳》,附同下詔獄者萬潮、陳九川、張衍瑞、姜龍、徐鏊、姚繼巖傳,均連署進言諫止武宗南巡之人。卷二○六《馬錄傳》附顏頤壽、聶賢、湯沐、劉琦、盧瓊、沈漢、王科,均嘉靖中“李福達之獄”受牽恭涪多皇鼙郝俄酮藩捆之人。如隆慶中御史龐尚鵬疏中稱:“據(jù)李同之獄,福達罪益彰,而當時流毒縉紳至四十余人,衣冠之禍,可謂慘烈。”此附傳后史官評論中所引述,以為同事附傳之由也。此類附傳,于《明史》中不勝枚舉。 《明史》列傳中,《外國傳》及《西域傳》,反映了當時與境外國家及部落地區(qū)等的聯(lián)系,保存了大量東南亞及中亞等地歷史資料,是研究這些國家歷史及中外關(guān)系史的較好參考資料。 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以編纂得體、材料翔實、敘事穩(wěn)妥、行文簡潔為史家所稱道,是一部水平較高的史書。這反映出編者對史料的考訂、史料的運用、對史事的貫通、對語言的駕馭能力都達到較高的水平。雖然它的篇幅在二十四史中僅次于《宋史》,但讀者并不感到冗長而生厭。 [編輯本段]《明史》的缺點 《明史》盡管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又稱“最為完善”之作。但它作為一部官修的正史,其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 趙翼作《廿二史札記》,已對《明史》中的缺失有所評論,只是出于對官修正史的顧忌,未敢加貶斥之辭。近世史學家柴德賡教授曾經(jīng)指出:“如‘周延儒之入奸臣傳’一題下,應(yīng)加‘不當’二字,才與內(nèi)容符合,但卻從略?!畡⒒斡乐业葌鳌瘲l,下未接‘疏舛’二字,‘喬允升劉之鳳二傳’下未接‘重復(fù)’二字,此正所謂其不敢貶斥者也。”①趙翼原文雖然委婉,《周延儒之入奸臣傳》中亦云:“周延儒不過一庸相耳,以之入《奸臣傳》,未免稍過。..此非以甚延儒之惡,轉(zhuǎn)為延儒增其身份也。”《劉基廖永忠等傳》一篇,則論其述史之不確。以朱元璋征陳友諒一役,《太祖紀》記:“戊戌,克安慶。壬寅,次湖口,敗友諒于九江,克其城,友諒奔武昌?!薄蛾愑颜弬鳌匪浡酝??!读斡乐覀鳌芳又涟矐c,破其水寨,遂克安慶??傊苑Q先克安慶,后克九江。而《劉基傳》中卻記,師攻安慶,自旦及暮不下,劉基請徑趨江州,搗其巢穴。按此說則江州之陷前,安慶未克。所記不合。與此相類,《張玉傳》記東昌之役,成祖被盛庸軍包圍,力戰(zhàn)而出。張玉不知,突出陣中欲救成祖,力戰(zhàn)而死。而《朱能傳》卻稱,成祖被圍,張玉力戰(zhàn)而死,朱能率周長等力戰(zhàn),救成祖出。張玉究竟死于成祖突圍前還是突圍后,二傳所記不合。事雖并非關(guān)鍵,但確為述史不嚴謹之失漏。 《明史·卓敬傳》記卓敬之被殺,稱成祖欲活之,但功臣姚廣孝與卓敬有隙,從旁進言勸殺。此乃據(jù)明人野史雜傳,考其史實,廣孝實未從成祖之① 柴德賡:《史籍舉要》。 師入南京,亦無從讒殺卓敬?!睹魇贰酚浗ㄎ倪z臣之事,為表彰忠義,較多搜羅,野史傳聞亦有所采用,難免有誤。 四川廖麻子、曹甫起義,曹甫之被殺所記亦有抵牾之處?!逗殓妭鳌酚浧錇榱温樽铀鶜?,《林俊傳》則記曹為指揮李蔭所擒殺。 《喬允升傳》記崇禎皇帝在位十七年,刑部易尚書十七人,并一一列舉易人之事?!秳ⅧP之傳》中亦有此段文字,并且一字不改照錄于傳中。此二傳一在卷二五四,一在卷二五六,相隔只兩卷,不及訂正?!吧w卷帙繁多,纂修諸臣不暇彼此參訂也?!雹僦劣跁写祟愬e誤不足之處更多不勝舉,故史家多作考證文字。如地理設(shè)置,記蘭州于成化十三年九月復(fù)為州,而實錄則記在成化十四年四月復(fù)縣為州。成都府南江,《明史》作正德十一年置,《大明會典》卷十六記為九年添設(shè)。如太仆寺之設(shè)置,《兵志》中記為設(shè)四十牧監(jiān)?!堵毠僦尽?、《大明會典》均作“十四牧監(jiān)”。《兵志》中之“四十牧監(jiān)”,系承襲《明史稿》中之誤。北畿計丁養(yǎng)馬,始行于永樂十三年十二月,實錄中有記?!睹魇贰け尽酚涀魇辏譃檎`以月作年,未經(jīng)核訂之故。 《明史·藝文志》史論頗為推崇,然其中失誤之處亦不少,前舉所錄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辨證》四十卷,乃宋人之作,誤入志中。再如所著錄陳仁錫《周禮句解》六卷,據(jù)考體例文字多剽竊猥雜,系坊賈托名,而非出陳仁錫之手。修志人似未睹原書而錄。顧起元《說略》亦同此,《藝文志》作六十卷,而顧起元自序記,全書只三十卷,志中誤記六十。再如《藝文志》中著錄楊慎《墨池瑣錄》1 卷、《書品》1 卷、《斷碑集》4 卷,而遺漏《畫品》1 卷,估計也是成篇時未及仔細訂正之故。 其述史不一之處,尚有表、傳之不合。如吳悼王允熥之死,卷一○三《諸王世表》作永樂十三年卒。卷一一八《吳王允熥傳》則作“永樂十五年卒”。《宰輔年表》汪廣洋,洪武三年左丞。而《汪廣洋傳》則誤記為右丞。李賢天順元年為吏部右侍郎,則當依《李賢傳》為左侍郎。又有志、傳不合之處,如《徐光啟傳》記所進《日躔歷指》一卷,《藝文志》作四卷;《通率表》一卷,《藝文志》作二卷。均不合。 此類小疵,不勝枚舉。以《明史》三百卷之多,雖經(jīng)修纂日久,難免有失誤之處,眾人成書,或有顧及不到,在所難免。而《明史》中真正失漏之處不僅在此,而在其有意隱蔽史實。 清 袁枚 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 “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若業(yè)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異日觀’云爾。 “余幼好書,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覽輒省記。通籍后,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灰絲時蒙卷軸。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今黃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 為一說,使與書俱。 譯文 年輕人黃允修來借書。隨園主人我把書交給他并且勸勉他說: “書不是借來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讀。您沒有聽說過那些收藏書籍的人的事嗎?七略四庫是天子內(nèi)府的藏書,然而天子中讀書的人又有幾個?搬運時使牛累得出汗,放置在家就堆滿屋子的書是富貴人家的書,然而富貴人家中讀書的又有幾個?其余像祖輩父輩積藏許多圖書、子輩孫輩丟棄圖書的情況就更不用說了。不只書籍是這樣,天下的事物都這樣。不是那人自己的東西而勉強向別人借來,他一定會擔心別人催著要回,就憂懼地摩挲撫弄那東西久久不停,說:‘今天存放在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看到它了?!绻呀?jīng)被我占有,必定會把它用繩子捆起來放在高處,收藏起來,說:‘姑且等待日后再看’如此而已。” “我小時候愛好書籍,但是家里貧窮,難以得到書讀。有個姓張的人收藏的書很多。我去借,他不借給我,回來就在夢中還出現(xiàn)那種情形。求書的心情迫切到這種程度。所以只要有看過的書就認真深思并記住。做官以后,官俸花掉了,書籍買來了,一堆堆地裝滿書冊,白色的蠹蟲、灰色的游絲,常常罩滿書冊。這樣以后才慨嘆借書的人用心專一,而自己少年時代的時光是多么值得珍惜?。 ?現(xiàn)在姓黃的年輕人像我從前一樣貧窮,他借書苦讀也像我從前一樣;只是我的書借給別人同別人共用和姓張的人吝惜自己的書籍好像不相同。既然這樣,那么我本來不幸是遇到姓張的呢,姓黃的年輕人本來幸運是遇到了我呢?懂得借到書的幸運和借不到書的不幸運,那么他讀書一定會專心,并且他還書一定會很迅速。 寫了這一篇借書說,讓它同出借的書一起交給姓黃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