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白酒文化根深蒂固,銷售額是紅酒N倍,完全不能相提并論。此外,從飲酒文化上講,紅酒更強調(diào)品酒的過程,而白酒則有一口悶的傳統(tǒng),再加上“博大精深”的酒桌文化,一場飯局下來很容易喝多,很容易造成身體不適,感官原因紅酒的酒精度大多數(shù)在11.5~14.5之間,而白酒低度白酒為32~45%,高度則為45~58%,遠遠高于葡萄酒酒精度,酒精度灼燒感更強烈。
1、為什么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喜歡紅酒,而忽略了白酒的文化呢?
我是小逸,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白酒文化根深蒂固,銷售額是紅酒N倍,完全不能相提并論,但是目前來看,年輕人消費確實有更喜愛紅酒的趨勢,簡單分析以下幾點原因:1感官原因紅酒的酒精度大多數(shù)在11.5~14.5之間,而白酒低度白酒為32~45%,高度則為45~58%,遠遠高于葡萄酒酒精度,酒精度灼燒感更強烈。
因此對于很多年輕人,更容易接受酒精度低的葡萄酒,很多女士和酒量差的男士會更傾向于選擇紅酒。2健康原因紅酒中富含酚類物質(zhì),能夠起到軟化心腦血管、抗癌、清除自由基抗衰老的作用,適量飲酒有利于身體健康,此外,從飲酒文化上講,紅酒更強調(diào)品酒的過程,而白酒則有一口悶的傳統(tǒng),再加上“博大精深”的酒桌文化,一場飯局下來很容易喝多,很容易造成身體不適。
3市場原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國留學旅行的人數(shù)增加,再加上葡萄酒行業(yè)越來越成熟,消費者對葡萄酒的認知也逐漸增強,年輕的消費者更容易去接受新鮮的事物,另外,很多以年輕人為主題的電視劇和娛樂節(jié)目,也經(jīng)常會飲用葡萄酒,比如歡樂頌、獵場等等,朋友聚會或者個人小酌都會飲用葡萄酒,這都增加了葡萄酒的曝光度,拉近了與年輕消費者的距離。
2、有些年輕人更愿意喝紅酒,中國的白酒文化是否會沒落?你如何看待?
謝謝邀請,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關(guān)于酒的典故、千古佳句數(shù)不勝數(shù)。酒作為一種文化傳承,有著深遠而廣泛的受眾,也有著堅實的情感基礎(chǔ),酒文化并不特指中國的傳統(tǒng)白酒,也指米酒、果酒、黃酒等各種酒類。所以,喝什么酒與文化的傳承沒有直接的影響,“杯酒釋兵權(quán)”,“煮酒論英雄”,“李白斗酒詩百篇”,“牧童遙指杏花村”,“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與酒有關(guān)的典故,名句數(shù)不勝數(shù)。
武松打虎,井陽崗上豪飲十八碗,其實古代的酒就是類似于米酒非蒸餾類的,類似果汁的低度酒,三國時期,酒作為一種飲品,一種禮儀,一種生活方式存在,酒在古代算得上奢侈品,是達官貴人,豪門貴族的一種待人接物的生活禮儀。酒文化作為中國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有著深刻的含義,古代,出征時要喝壯行酒,凱旋歸來時要喝慶功酒,慶典有慶典酒,過生日有祝壽酒。
現(xiàn)代人更延伸、豐富了酒局的內(nèi)容,髙興時,三五好友小聚,叫借酒祝興,失落時,叫借酒消愁。沒什么事時,喝酒叫打發(fā)時間,但無論怎樣,酒作為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方式,已經(jīng)深入到中華文化之中。喝酒只是一種情感表達方式,重要的不在喝什么酒,而在于喝酒的狀態(tài)和氛圍,因此,紅酒的受眾群體越來越多不會影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
3、為什么大部分中國人喜歡喝白酒,而不是喝紅酒?
蒸餾酒的技術(shù)其實沒有多少年。所以我換個問題來回答您,“為什么大部分中國人喝米酒卻不愛喝紅酒”,其實不是愛喝不愛喝的問題,而是長期以來的習慣,要知道,酒在古代并不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當人們吃飽喝足以后,才會用多余的食材去釀酒,而這些食材是有點錢的人不會去吃的,比如高粱,比如葡萄,中國一直都是以糧食為主要作物,糧食富裕了就用來做酒;而西方并不盛產(chǎn)糧食,他們葡萄多,自然就是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