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靠茅臺配切糕到底是低調還是奢華
絕對的奢華啊
2,切糕很重嗎為什么那么貴好吃嗎
新疆切糕的歷史背景和制作方法 大家都知道絲綢之路這段歷史,在那個時候,新疆是國內外商隊往來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很重要的食物補給站。由于商人們都是做的長途旅行,所攜帶的食物必須要能長久保存且便于攜帶,而且要富含人體所必需的各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比如維生素C,否則人長途跋涉下來,就會像達伽瑪和麥哲倫遠洋船隊上的水手那樣,是會得壞血病而死的。 當然古人在那個時候不會分析得這么科學,他們完全是本著長期積累的經驗以及從實際出發(fā)的原則來制造長途攜帶食物的。 切糕由玉米和小麥面粉做成,里面加入了大量的干果和果脯。大家都知道玉米面和小麥面在北方是作主食的,而當時往來于絲綢之路的絕大部分都是北方人,所以用面粉做切糕就理所當然了。 而新疆自古盛產多種水果和干果,比如核桃,花生,葵花籽,葡萄干等等,它們都含有極其豐富的營養(yǎng),古人們在長期食用的過程中已經明白了它們對于人體的重要性,所以把它們加到面粉做的切糕中也就不足為奇. 光有這些還是不夠的,切糕還必須滿足便于攜帶和保存這一要求。 于是人們在做切糕的時候,在面粉中加入大量的糖,有人要問了,加糖能有什么用?哼哼,糖的用處可大了!首先,它能給切糕調味,其次,大量的高飽和度的糖有很好的防腐作用,再者,蔗糖也是很有營養(yǎng)的食物,特別是在長途旅行中消耗大量能量的情況下,糖份能很好很快的補充體力! 大家要知道,在科學很不發(fā)達的那個時代,人們只能憑借日常生活經驗去了解各種事物的使用方法和作用,比如神農嘗百草這樣的故事。很多流傳至今的傳統(tǒng)知識,或許今天看來稀松平常,可在當時,說不定是經過許多血和淚的教訓才被人們所掌握的呢! 恩,營養(yǎng)豐富,能長期保存不變質,這兩個條件已經滿足了,那么怎么樣才能便于攜帶呢?這就涉及到制作方法了。 北方人吃面食,都有蒸的習慣,比如饅頭包子窩窩頭,所以我們也自然而然的選擇了蒸切糕這種方法,和面的時候,在面團中加入適量的干果和果脯,以及大量的蔗糖和紅糖,面粉和好以后,經過一段時間的發(fā)酵,就可以上蒸鍋蒸了,大概的流程和發(fā)糕,饅頭這些差不多,關鍵之處在于切糕蒸熟以后,接下來的處理方法。 切糕蒸熟以后,趁熱將它放進一個很結實的木槽之中(木槽由幾塊單獨的厚木板圍成,用粗麻繩和兩頭彎的大鐵釘固定在一起),再用一塊厚木板蓋在切糕上面,木板上面再壓上一些重物,比如石塊或鐵塊,總之要夠重夠分量,當讓你要找?guī)讉€小胖站在上面也無可厚非。就這樣切糕慢慢得被壓到很緊實,里面很多水分也隨著木槽底部的縫隙慢慢流出。 兩天之后,移開重物或者小胖們,再撬起鐵釘,解開麻繩,取下木板,一塊結結實實,香氣四溢的切糕就呈現在我們眼前了! 這樣制作而成的切糕,密度高,好像壓縮餅干,一小塊就足以填飽肚子,且營養(yǎng)豐富,不易變質,深受往來客商的歡迎。 有人說里面加了水銀才會很重,其實根本就是胡說,大家買個熱饅頭回去試著自己把它壓縮到很小,就知道壓縮后的小小的一塊面粉分量其實是很重的 可是,我不得不承認,有些新疆同胞還是很不厚道的,他們被金錢所引誘,拋棄我們良好的傳統(tǒng)道德,用粗制濫造的手段做出切糕拿到內地來買。 這些切糕表面上看起來很好看很誘人,但實際上都是用糖精和劣質面粉以及變質的干果做成,而且賣的時候使用一些齷齪的伎倆來欺騙顧客成交(比如顧客問多少錢一斤,他們說的價格卻是多少錢一兩,比如2塊錢,顧客以為是2塊錢一斤,毫不猶豫就買),顧客購買后發(fā)現被騙,他們再伙同一些無恥之徒用威脅手段強迫顧客購買,很多顧客也不想因為十多二十塊錢搞到很麻煩,往往也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