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商丘哪有比較好的酒吧
- 2,商丘酒家久都是有什么酒
- 3,朋友們在商丘農村賣散酒可以嗎
- 4,河南酒哪個好
- 5,商丘那有格調好點的酒吧位置
- 6,商丘 中糧長城葡萄酒
- 7,關節(jié)炎怎么治
- 8,得了風濕病怎么治療怎么保養(yǎng)呢
- 9,手臂是否可能得關節(jié)炎
1,商丘哪有比較好的酒吧
神火大道上的藍魅,唐會
你好!應該沒有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12580
我感覺小黑故事還可以。
藍魅吧,比較熱鬧些。
2,商丘酒家久都是有什么酒
有張弓酒,林河酒,睢州酒等。商丘地區(qū)目前最有名的當屬張弓酒了,直到現(xiàn)在那句東西南北中,好酒在張弓仍然是耳熟能詳,張弓酒的原產地就在今天的寧陵縣張弓鎮(zhèn)。除了寧陵縣的張弓酒還有就是商丘的林河酒也是比較有名氣的一個品牌,除了林河酒以外,商丘還有老牌酒王貢、皇溝御酒、商丘大曲也是比較有名的白酒。商丘市的睢縣釀制的睢酒在當?shù)匾彩切∮忻麣猓捳f有睢州人愛喝睢州酒的口頭禪。
3,朋友們在商丘農村賣散酒可以嗎
沒有證件買也可以,但屬于三無產品,俗語酒香不怕巷子深,盈利可能沒有你想得那里快,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
你好可以證照辦理: 賣散酒,證照需齊全,營業(yè)執(zhí)照、酒類商品零售許可證和食品流通許可證等都要到位,如果所賣酒種需要商務局備案,必須及時完成,同時,還需滿足以下條件: (1)有與經營規(guī)?;蚪洜I技術條件相適應的經營場所,衛(wèi)生、消防要求需達到要求。 (2)配備熟悉酒類專業(yè)知識和身體健康的經營人員。 (3)符合國家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定的其他條件。
4,河南酒哪個好
在2011年河南工信廳召開的豫酒發(fā)布會上,明確指出了豫酒以六朵金花為典型代表,將作為品牌進行推廣,但在政府印發(fā)的《河南省酒業(yè)轉型發(fā)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文件中也說了將在2020年評選出領頭羊,然后由六朵金花縮減為五朵金花,著重打造豫酒的品牌。 仰韶 仰韶位于河南三門峽,在河南不僅僅是一種酒,更是新石器時代的文化符號,釀酒 歷史 悠久,現(xiàn)在也大受市場歡迎,我比較喜歡喝的是70 酒頭。 宋河 宋河酒位于河南周口鹿邑縣,也是河南白酒銷量領先的品牌,宋河糧液也被定義為中國名酒,我去年在鹿邑的時候晚上也是經常和同事一起喝。 杜康 杜康被稱為釀酒始祖,杜康酒也因為曹操的一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而聞名天下,杜康酒的古法釀造技術雖然已經失傳,但如今的杜康酒在上個世紀就被定為國宴用酒,口感依然很好。 寶豐 寶豐位于河南平頂山,也有著悠久的 歷史 ,在唐宋時期寶豐酒也達到了頂峰,成為皇家貢酒,如果主要以高粱釀造的白酒,依然清香,我在老家平頂山的時候經常喝的就是寶豐酒。 賒店 賒店位于河南南陽社旗縣,賒店老酒有幾十種的品牌種類,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賒店老酒曾經也被當做燃油使用,在建國后得到很大的重視,如今尤其是“賒店老酒、天長地久”也成為了河南家喻戶曉的一句話。 張弓酒 張弓位于河南商丘寧陵縣,不喝張弓酒也就不叫到過商丘,我在豫中地區(qū)見得張弓酒還是比較少的,但張弓是我國率先突破低度酒技術的廠家,在國際國內屢獲金獎,也是非同凡響。 總之,河南的美酒以豫酒六朵金花最為著名,希望以后豫酒也能更好的走出去,打造知名品牌,宣傳河南的美酒文化。 最近剛從河南商丘張工酒廠參觀回來,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再合適不過,河南是一個酒文化非常濃厚的省份,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知名白酒品牌。比如曾經入選了改革開放30周年最具影響力的豫酒十大名牌——四五、仰韶、汝陽杜康、杜康、張弓、寶豐、林河、皇溝、賒店、烏龍。 其中的張弓酒,就產自我的家鄉(xiāng)河南商丘,沒錯,就是號稱“釀酒名鎮(zhèn)”的商丘寧陵縣張弓鎮(zhèn)。一個鎮(zhèn)的名字,都用酒的名字來命名,可見張弓酒在家鄉(xiāng)人民心中的位置是多么重要! 據(jù)說,當年漢光武帝劉秀曾逃難至張弓鎮(zhèn),飲張弓老酒后贊不絕口。劉秀稱帝后封張弓老酒為御宴用酒,故得名“皇封”。這也是今天張弓老酒酒業(yè)出產的一款名酒——一品皇封名字的由來! 張弓酒還開創(chuàng)了中國低度白酒的先河,在張弓酒廠里還有中國低度白酒研發(fā)舊址。 張弓酒廠的藏酒 在我們家鄉(xiāng)商丘,沒有喝過張弓酒估計不多,下面放一張圖,大家可以看下,這種瓶裝的張工酒,曾經在商丘,乃至整個河南風靡一時,現(xiàn)在已經不多見了! 張弓酒喝起來具有“窖香濃郁、優(yōu)雅細膩、綿甜爽凈、醇厚豐滿、回味悠長”的風格。說的通俗一點,就是聞著香、喝著甜、入口綿、后味凈、回味長的特點,并且還有醉的慢、醒得快、不口干、不上頭的優(yōu)點。說它是河南好喝的白酒之一,也名副其實!有機會的話,歡迎來大家商丘品嘗一下哦! 三國時代,曹操曰“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張弓 寶豐 林河大曲居前三,第四位唐邑,第五位…品種很多,有些后來者居上了,國營的好一些。 根據(jù)體驗,仰韶的彩陶坊系列中的地利、天時;酒祖杜康中的9窯、12窯;寶豐酒國色清香中的品、鑒等。賒店中的元青花、明青花。都是挺好喝的酒。喝的最多的是地利! 東西南北中,好酒在張弓。一滴沾唇滿口香,三杯入腹渾身爽。干一杯無牽無掛,喝半斤風流瀟灑,干的是風流,喝的是文化。廣告做的好,不如張弓酒喝著好。要想 健康 和富有,就喝張弓酒。 作為一個河南人,那是必須要喝河南酒的。從較早的“張、寶、林”,張弓、寶豐、林河,到杜康、宋河、賒店,仰韶是從光肚喝到彩陶坊。還有一些地方的姚花村,平川什么的一些也記不清了,現(xiàn)在喝的少了,偶爾喝點百泉春酒廠出品的壽酒,感覺還不錯,可以作為愛酒朋友的口糧酒??傊强谖恫灰粯記Q定了自己的選擇,你說對不對。 睢州糧液,商丘睢縣的酒,九十年代很出名,也很好喝,現(xiàn)在很多酒廠職工家里還保存著當時的酒。曾經出口過俄羅斯,可惜據(jù)說被一群不負責任又貪財?shù)膹S領導和銷售搞破產了! 富平春有人喝過沒 我收藏四十年的杜康酒是汝陽的還是伊川的杜康。希望懂的人科普一下,1979年,我的父親從北京買回來的,兩個瓷瓶,兩個玻璃瓶,瓷瓶跑了一點酒,玻璃瓶一點也沒有跑。
5,商丘那有格調好點的酒吧位置
比爾
就是八一路那里的還不錯
小黑故事吧……
聽朋友說還不錯
白云那塊的酒吧太爛了
地址好像是 神火大道和文化路交叉口??!!新華書店對面
商丘的酒吧都不是很好 都不是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種休閑·舒適的,都是娛樂化比較強的
x小黑故事在神火大道和八一路口,文化路和神火大道交叉口網西新開一、家叫什么望了 大概有五六百米吧路北的
步行街南 圓緣圓
6,商丘 中糧長城葡萄酒
沒有,中糧的三個主要產區(qū)是煙臺,沙城和昌黎,但是由于“長城”是特有詞語,在國家不能被注冊為商標保護,導致很多山寨葡萄酒企業(yè)冠以“長城”的名字進行銷售。所以如果不是出自這三個產區(qū),基本都是假的無疑。不過話說回來長城的質量也夠爛的了,業(yè)內的人都知道他們80%以上的原酒都是外購調配的。葡萄酒的質量還是新疆,甘肅,寧夏出產的好一些,當然如果只是買來送禮或者充個門面,長城還是可以考慮的,畢竟可以找見價位很合適的嘛。
你好!其實長城葡萄酒是河南商丘的!由于廠家忽略了維護商標權!就被別的廠給注冊了!!給商丘的稅收造成了很大的影響?。∠M麑δ阌兴鶐椭?,望采納。
7,關節(jié)炎怎么治
風濕性關節(jié)炎病在肌肉、關節(jié)、經脈,膏藥外貼可使藥性從皮毛而入腠理,通經活絡,較服藥更有有利的一面?,F(xiàn)將常用膏藥及使用方法介紹如下:
(1)傷濕止痛膏(橡皮貼膏):功能驅風散寒,除濕通絡,活血止痛。使用時先將皮膚用溫水清洗擦干,貼于患處,用手掌將膏藥按摩,使其粘在皮膚上。凡對橡皮膏過敏,皮膚糜爛有滲液者及外傷合并化膿者,不宜貼用。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關節(jié)止痛膏等。臨床可任選一種使用。
(2)狗皮膏(膏藥):功能祛風散寒除濕,舒筋活絡止痛。使用時將膏藥加溫軟化后,貼于患處。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萬靈筋骨膏、追風膏、老鸛草膏等,亦可選用。
(3)武力拔寒散(散劑):功能祛風除濕,通陽活血,止痛消腫。用時取藥適量,以雞蛋清略加溫開水或人乳與藥調成糊狀,分攤在蠟紙上,貼于穴位或患處。使用時注意忌生冷,不可內服。皮膚貼藥處10天內不可用水洗。臍輪、腳心等處不可貼用。兒童、體弱及浮腫者忌用。
(4)五虎散(散劑):功能與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時以白酒調勻,敷于患處。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內服。每次6g,用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
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有哪些食療方?
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在治療用藥的同時,配合飲食療法,有相得益彰之功?,F(xiàn)將幾種食療方介紹如下:
(1)生姜雞:用剛剛開叫的公雞1只,生姜100~250g,切成小塊,在鍋中爆炒燜熟,不放油鹽。會飲酒者可放少量酒,1天內吃完,可隔1周或半月吃1次。用于關節(jié)冷痛,喜暖怕寒者。
(2)鹿茸雞:以當年的公雞1只,鹿茸3~6g,在鍋內燜熟,不放油鹽。吃肉喝湯,兩天吃完。可根據(jù)情況每隔1周或半月吃1次。夏天及關節(jié)紅腫疼痛者勿用。
(3)赤小豆粥:赤小豆30g,白米15g,白糖適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能除濕熱。
(4)苡米粥:苡米30g、淀粉少許、砂糖、桂花適量。先煮苡米,米爛熟放入淀粉少許,再加砂糖、桂花。作早餐用,能清利濕熱,健脾除痹。
(5)防風苡米粥:防風10g,苡米30g。水煮,每日1次,連服1周,能清熱除痹。
(6)木瓜湯:木瓜4個,蒸熟去皮,研爛如泥,白蜜1kg煉凈。將兩物調勻,放入凈瓷器內盛之。每日晨起用開水沖調1~2匙飲用。能通痹止痛。
(7)蔥白粥;煮米做粥,臨熟加入蔥白,不拘時食,食后覆被微汗,能解表散寒。
(8)生姜粥:粳米50g,生姜5片,連須蔥數(shù)根、米醋適量。用砂鍋煮米做粥,生姜搗爛與米同煮,粥將熟加蔥、醋。食后覆被出汗,能解表散寒。
(9)川烏粥:生川烏頭3~5g,粳米30g,姜汁10滴,蜂蜜適量。將烏頭搗碎研為極細末,粳米煮粥,沸后加入川烏頭末改文火慢煎,熟后加入生姜汁及蜂蜜攪勻,稍煮一二沸即可。宜溫服?;颊哂袩嵝蕴弁?,在發(fā)熱期間及孕婦忌服。本方不可與半夏、瓜蔞、貝母、白及、白蘞等中藥同服。此粥能祛寒止痛。
(10)老桑枝煲雞:老桑枝60g,雌雞1只約500g,加水適量煲湯,用食鹽少許調味,喝湯吃肉。能溫經散寒,清熱除濕。
(11)豬腳伸筋湯:苡米、木瓜、伸筋草、千年健各60g,用紗布包好,與豬腳1~2只,放于鍋內,文火煨爛,去渣,不放鹽。喝湯吃肉,分兩餐食用。能祛風濕,補肝腎。
說說你的具體情況,看是類風濕性,還是風濕性關節(jié)炎,只有診斷清楚才能更好的治療
1)病變在四肢者
①取穴:以病變關節(jié)為治療重點。常取八邪、陽溪、陽池、陽谷、內關、外關、后溪、小海、天井、曲池、曲澤、肩貞、天宗、八風、商丘、解溪、丘墟、照海、昆侖、太溪、申脈、飛揚、承山、懸鐘、陰陵泉、陽陵泉、膝眼、鶴頂、血海、梁丘、秩邊、環(huán)跳、承扶。
②操作手法:a.患者取坐姿,術者按常規(guī)用滾法在患肢手臂內、外側施治。從肩至腕部,上下往返3~4遍。b.接上勢,術者循患臂上下循經用拿法,同時重點在肩、肘、腕部配合按、揉曲池、曲澤、手三里、合谷等穴。指間關節(jié)作捻法,然后在病變關節(jié)施以按揉局部穴位以痛為俞。最后再用揉法施于患肢,并配合被動活動有關關節(jié)而結束上肢治療。時間約10分鐘。c.患者仰臥,術者一手握住患者踝關節(jié)上方,另一手以滾法從大腿前部及內、外側至小腿外側施術,同時被動伸展活動下肢。隨即在踝關節(jié)處以滾法治療,同時伸展內、外翻活動該關節(jié)。再循髖、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上下先按揉伏兔、梁丘、丘墟、八風等穴。時間約10分鐘。d.患者俯臥,術者以滾法施于臀部至小腿后側,并重點施術于髖、膝關節(jié),然后再按揉環(huán)跳、秩邊、承扶、承山、委中、飛揚、懸鐘、太溪、申脈、昆侖等穴。時間約5分鐘。
(2)病變在脊柱者
①取穴:以脊柱兩旁肌肉為治療重點。常取夾脊、大椎、大杼、風門、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命門、志室、腰陽關穴。
②操作手法:a.患者俯臥,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其兩側用滾法施術,并配合后抬腿活動,時間約5分鐘。b.患者取坐姿,術者于后方用滾法、拿法交替施于頸項兩側及肩部,同時配合頸部左右旋轉及俯臥活動,再拿肩井,時間約2分鐘。c.接上勢,用按揉法從頸至腰臀部循經施于上述穴位,先取夾脊,再取其余穴位,最后平推脊柱以熱為度(本過程患者坐姿 和俯臥均可),再按肩井結束治療。時間約10分鐘。
以上治療連續(xù)10天為1療程,每天治療1次,療程間休息3~6天左右。
8,得了風濕病怎么治療怎么保養(yǎng)呢
治療急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單方、驗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黃柏10g,水煎服。
(3)蒼術、黃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懷牛膝10g、漢防己10g、絲瓜絡30g,水煎服。
(5)青風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薟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劑。
(8)鮮忍冬藤、根、葉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紅糖30g,調服。
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單方、驗方有:
(1)雞血藤、海風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樹根各30g,大棗10枚,水煎服。
(3)郗薟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絡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風藤、秦艽、尋骨風、何首烏各12g,水煎服。
(6)郗薟草90g,生白術、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有哪些熏洗療法?
熏洗療法是將中藥煎煮后,乘熱對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藥性從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療風寒濕痹。現(xiàn)介紹幾種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風藤、路路通、寬筋藤、兩面針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鐘,連續(xù)使用1個月(《實用中醫(yī)內科學》方)。
②川、草烏各20g,白芷50g,羌活、獨活各50g,細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靈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鐘,5~10天為一療程(貴州醫(yī)學院附院方)。
③艾葉、紅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鱉蟲12g,蘇木30g,大戟6g,尋骨風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風、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次。
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藥?
風濕性關節(jié)炎病在肌肉、關節(jié)、經脈,膏藥外貼可使藥性從皮毛而入腠理,通經活絡,較服藥更有有利的一面?,F(xiàn)將常用膏藥及使用方法介紹如下:
(1)傷濕止痛膏(橡皮貼膏):功能驅風散寒,除濕通絡,活血止痛。使用時先將皮膚用溫水清洗擦干,貼于患處,用手掌將膏藥按摩,使其粘在皮膚上。凡對橡皮膏過敏,皮膚糜爛有滲液者及外傷合并化膿者,不宜貼用。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關節(jié)止痛膏等。臨床可任選一種使用。
(2)狗皮膏(膏藥):功能祛風散寒除濕,舒筋活絡止痛。使用時將膏藥加溫軟化后,貼于患處。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萬靈筋骨膏、追風膏、老鸛草膏等,亦可選用。
(3)武力拔寒散(散劑):功能祛風除濕,通陽活血,止痛消腫。用時取藥適量,以雞蛋清略加溫開水或人乳與藥調成糊狀,分攤在蠟紙上,貼于穴位或患處。使用時注意忌生冷,不可內服。皮膚貼藥處10天內不可用水洗。臍輪、腳心等處不可貼用。兒童、體弱及浮腫者忌用。
(4)五虎散(散劑):功能與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時以白酒調勻,敷于患處。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內服。每次6g,用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
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有哪些藥敷療法?
外敷療法:本法是將藥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散寒祛濕,消腫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鹽500g,同炒熱,布包,燙患處。適用于肢體關節(jié)冷痛,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者。
(2)石蒜、生姜、蔥適量搗爛,外敷患處。適用于關節(jié)疼痛,怕風畏寒者。
(3)新鮮骨碎補3~5根搗爛敷患處。適用于關節(jié)冷痛者。每次5~10分鐘即可見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細末,用適量蛋清調成糊狀,外敷關節(jié)痛處,3~4小時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黃膏涂患處,用紗布蓋好,每日換1次。適用于關節(jié)紅腫者。
(6)仙人掌適量搗成泥狀,涂敷患處。
(7)鮮紫花地丁適量,搗爛敷患處。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藥液,用毛巾浸透,濕敷患處。
(9)山梔末、飛羅面各等份,用開水或醋、黃酒、蛋清調成糊狀,敷痛處。敷處現(xiàn)青色,無礙,數(shù)日可退。
(10)綠豆粉和雞蛋清調敷患處。
以上6~10療法,均適用于關節(jié)紅腫灼熱、疼痛劇烈、得冷則舒、屈伸不利者。有較好的清熱、消腫、止痛作用。
(11)坎離砂(熨劑):用鐵屑和醋混合后,產生溫熱效應,直接熨敷局部。已被制成外用熨劑成藥。適用于肢體關節(jié)冷痛、重著,或痛處有腫脹者。
針灸可以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嗎?
針灸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有一定療效。治療中,根據(jù)不同的疼痛部位選取相應的穴位。如肩關節(jié)痛,取肩前、三角?。恢怅P節(jié)痛,取曲池、尺澤、手三里;腕關節(jié)痛,取陽池、外關、合谷;髖關節(jié)痛,取秩邊、環(huán)跳、殷門;膝關節(jié)痛,取陽陵泉、犢鼻、伏兔、足三里;踝關節(jié)痛,取丘墟、昆侖、解溪、太溪、承山。針刺手法,急性期用瀉法,強刺激,甚或用三棱針點刺放血,放血量為0.5~1.0ml。慢性期用平補平瀉,中等刺激,并可酌加溫針或艾灸。除手法外,還可采用電針,以加強刺激,提高療效。
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常用的新針療法有哪些?
療法1
(1)取穴:外關、曲池、手三里、足三里、外膝眼、陽陵泉、血海、風市、環(huán)跳、條口、絕骨、昆侖、腎俞、命門、至陰、阿是穴。
(2)藥物及方法:選用復方馬錢子注射液,根據(jù)患病部位,每次選穴2~3個,每次注射0.5 ~1ml藥液,日1次,7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4~7日。
療法2
(1)取穴:上肢取外關為主穴,配曲池、合谷;下肢取陽陵泉為主穴,配絕骨、解溪;腰背取大杼為主穴,配大椎、身柱、至陽、陽關、命門。
(2)藥物及方法:用鳳仙透骨草、骨碎補注射液,每次選3~6個穴位,每穴注藥0.5~0.8ml。10次為1療程,隔日1次,3個療程后休息2~4周。
療法3
(1)取穴:①膝眼、鶴頂、陽關、曲泉、委中。②梁丘、血海、陰陵泉、陽陵泉。③足三里、三陰交、昆侖、照海。
(2)方法:每次取各組的1~3穴,隔日1次,交替取穴。用28號毫針5~6寸及電針機。用捻轉瀉法,重刺激,留針20~30分鐘,5~10分鐘行針1次。電針用疏密波20~30分鐘,刺激強度以能耐受為度,10次為1療程。
推拿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有哪些方法?
推拿法(一)
(1)取穴;指掌關節(jié)取合谷、后溪、二間、中渚、勞宮、四縫;腕關節(jié)取曲池、天井、小海、手三里、等;肩關節(jié)取肩貞、天宗、肩井、臂;踝關節(jié)取昆侖、丘墟、懸鐘、解溪、商丘、太溪、申脈;膝關節(jié)取膝眼、陽陵泉、陰陵泉、委中、梁丘、豐隆、足三里;髖關節(jié)取環(huán)跳、秩邊、髀關、承扶;下頜關節(jié)取下關、合谷、翳風、頰車、內庭;脊柱關節(jié)取病變部位相應的督脈和膀胱經有關穴位。
(2)操作手法
①上肢:a.患者取仰臥或坐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禪推法,繼用滾法、揉法,沿指、腕、肘反復施術,在受累關節(jié)處作重點治療。b.捻指間關節(jié);按掐四縫、勞宮;點陽溪、大陵、曲澤,拿合谷、曲池、肩井。c.屈伸、搖、搓、拔伸各受累關節(jié)。d.擦熱患處再施拍打諸法,使熱透入關節(jié)。
②下肢:a.患者取臥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禪推法沿足太陽經施推、滾、揉、運諸法。b. 拿太溪、昆侖、委中;點承扶、環(huán)跳、秩邊;擦熱患處再施拍打諸手法,使熱透入關節(jié)。
③下頜關節(jié):凡下頜關節(jié)受累者可推下關,頰車;按太陽、翳風、外關;拿合谷、內庭。
以上推拿隔日1次,30次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期內囑患者進行關節(jié)功能鍛煉。1月后再進行下1療程治療。
推拿法(二)
(1)病變在四肢者
①取穴:以病變關節(jié)為治療重點。常取八邪、陽溪、陽池、陽谷、內關、外關、后溪、小海、天井、曲池、曲澤、肩貞、天宗、八風、商丘、解溪、丘墟、照海、昆侖、太溪、申脈、飛揚、承山、懸鐘、陰陵泉、陽陵泉、膝眼、鶴頂、血海、梁丘、秩邊、環(huán)跳、承扶。
②操作手法:a.患者取坐姿,術者按常規(guī)用滾法在患肢手臂內、外側施治。從肩至腕部,上下往返3~4遍。b.接上勢,術者循患臂上下循經用拿法,同時重點在肩、肘、腕部配合按、揉曲池、曲澤、手三里、合谷等穴。指間關節(jié)作捻法,然后在病變關節(jié)施以按揉局部穴位以痛為俞。最后再用揉法施于患肢,并配合被動活動有關關節(jié)而結束上肢治療。時間約10分鐘。c.患者仰臥,術者一手握住患者踝關節(jié)上方,另一手以滾法從大腿前部及內、外側至小腿外側施術,同時被動伸展活動下肢。隨即在踝關節(jié)處以滾法治療,同時伸展內、外翻活動該關節(jié)。再循髖、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上下先按揉伏兔、梁丘、丘墟、八風等穴。時間約10分鐘。d.患者俯臥,術者以滾法施于臀部至小腿后側,并重點施術于髖、膝關節(jié),然后再按揉環(huán)跳、秩邊、承扶、承山、委中、飛揚、懸鐘、太溪、申脈、昆侖等穴。時間約5分鐘。
(2)病變在脊柱者
①取穴:以脊柱兩旁肌肉為治療重點。常取夾脊、大椎、大杼、風門、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命門、志室、腰陽關穴。
②操作手法:a.患者俯臥,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其兩側用滾法施術,并配合后抬腿活動,時間約5分鐘。b.患者取坐姿,術者于后方用滾法、拿法交替施于頸項兩側及肩部,同時配合頸部左右旋轉及俯臥活動,再拿肩井,時間約2分鐘。c.接上勢,用按揉法從頸至腰臀部循經施于上述穴位,先取夾脊,再取其余穴位,最后平推脊柱以熱
9,手臂是否可能得關節(jié)炎
這可不是,局部熱敷就可以
如果關節(jié)處有疼痛、腫脹、活動障礙,可能是有關節(jié)炎。如果只是酸軟,也有可能是這些天勞累或者是上網、手腕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引起的。
另外,受涼也可以引起肢體的酸脹。
若癥狀不能緩解,或者有其他伴隨癥狀,或者其他關節(jié)也有類似癥狀,可以去醫(yī)院檢查下以確診。
可能是關節(jié)炎也可能是肌經膜炎,腱鞘炎,吃點阿莫西林,局部敷藥,必要時局部封閉,不行就到醫(yī)院看看!
關節(jié)炎是由甲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中醫(yī)屬“痹癥”范疇。
關節(jié)炎是常見、多發(fā)且致殘率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位十二大醫(yī)學攻關難題。
關節(jié)炎的傳統(tǒng)治法是益氣養(yǎng)血,祛風除濕,搜風通絡化痰祛淤?!爸物L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民間治療本病的良方妙藥有:
1:藥酒療法
內服藥方:白術、杜仲、仙靈脾各12克,全蝎、秦艽、防風、川烏、草烏、木瓜、牛膝、當歸、川芎、金銀花、麻黃、烏梅各9克,蜈蚣3條,白酒250毫升,紅糖250克。
制法:將藥、酒共致陶罐內,布封口,泥糊緊,文火煎2小時后,埋地下或放進井水中,去火毒,1晝夜后濾渣取液備用。
用法:每飯后服35毫升,日3次,10天為1療程。
外用處方:大血藤、絡石藤、青風藤各30克,木瓜、沒藥各15克,牛膝、木防己、丹皮、乳香、田七各12克,桃仁、桑支各6克,白酒500毫升。
用法藥浸酒內1周后用棉花沾藥酒涂擦患處,日3-5次
療效:治風濕性關節(jié)炎內服外擦1療程見效,3療程可愈。有效率達90%。
2:處方:海風藤、寬筋藤、忍冬藤、丁公藤、石楠藤、雞血藤各30克。
用法:共研細末,每服2克,日3次,28天為1療程。
療效:用藥1療程,有效率達91%
治療急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單方、驗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黃柏10g,水煎服。
(3)蒼術、黃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懷牛膝10g、漢防己10g、絲瓜絡30g,水煎服。
(5)青風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薟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劑。
(8)鮮忍冬藤、根、葉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紅糖30g,調服。
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單方、驗方有:
(1)雞血藤、海風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樹根各30g,大棗10枚,水煎服。
(3)郗薟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絡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風藤、秦艽、尋骨風、何首烏各12g,水煎服。
(6)郗薟草90g,生白術、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有哪些熏洗療法?
熏洗療法是將中藥煎煮后,乘熱對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藥性從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療風寒濕痹?,F(xiàn)介紹幾種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風藤、路路通、寬筋藤、兩面針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鐘,連續(xù)使用1個月(《實用中醫(yī)內科學》方)。
②川、草烏各20g,白芷50g,羌活、獨活各50g,細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靈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鐘,5~10天為一療程(貴州醫(yī)學院附院方)。
③艾葉、紅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鱉蟲12g,蘇木30g,大戟6g,尋骨風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風、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次。
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藥?
風濕性關節(jié)炎病在肌肉、關節(jié)、經脈,膏藥外貼可使藥性從皮毛而入腠理,通經活絡,較服藥更有有利的一面?,F(xiàn)將常用膏藥及使用方法介紹如下:
(1)傷濕止痛膏(橡皮貼膏):功能驅風散寒,除濕通絡,活血止痛。使用時先將皮膚用溫水清洗擦干,貼于患處,用手掌將膏藥按摩,使其粘在皮膚上。凡對橡皮膏過敏,皮膚糜爛有滲液者及外傷合并化膿者,不宜貼用。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關節(jié)止痛膏等。臨床可任選一種使用。
(2)狗皮膏(膏藥):功能祛風散寒除濕,舒筋活絡止痛。使用時將膏藥加溫軟化后,貼于患處。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萬靈筋骨膏、追風膏、老鸛草膏等,亦可選用。
(3)武力拔寒散(散劑):功能祛風除濕,通陽活血,止痛消腫。用時取藥適量,以雞蛋清略加溫開水或人乳與藥調成糊狀,分攤在蠟紙上,貼于穴位或患處。使用時注意忌生冷,不可內服。皮膚貼藥處10天內不可用水洗。臍輪、腳心等處不可貼用。兒童、體弱及浮腫者忌用。
(4)五虎散(散劑):功能與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時以白酒調勻,敷于患處。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內服。每次6g,用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
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有哪些藥敷療法?
外敷療法:本法是將藥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散寒祛濕,消腫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鹽500g,同炒熱,布包,燙患處。適用于肢體關節(jié)冷痛,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者。
(2)石蒜、生姜、蔥適量搗爛,外敷患處。適用于關節(jié)疼痛,怕風畏寒者。
(3)新鮮骨碎補3~5根搗爛敷患處。適用于關節(jié)冷痛者。每次5~10分鐘即可見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細末,用適量蛋清調成糊狀,外敷關節(jié)痛處,3~4小時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黃膏涂患處,用紗布蓋好,每日換1次。適用于關節(jié)紅腫者。
(6)仙人掌適量搗成泥狀,涂敷患處。
(7)鮮紫花地丁適量,搗爛敷患處。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藥液,用毛巾浸透,濕敷患處。
(9)山梔末、飛羅面各等份,用開水或醋、黃酒、蛋清調成糊狀,敷痛處。敷處現(xiàn)青色,無礙,數(shù)日可退。
(10)綠豆粉和雞蛋清調敷患處。
以上6~10療法,均適用于關節(jié)紅腫灼熱、疼痛劇烈、得冷則舒、屈伸不利者。有較好的清熱、消腫、止痛作用。
(11)坎離砂(熨劑):用鐵屑和醋混合后,產生溫熱效應,直接熨敷局部。已被制成外用熨劑成藥。適用于肢體關節(jié)冷痛、重著,或痛處有腫脹者。
針灸可以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嗎?
針灸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有一定療效。治療中,根據(jù)不同的疼痛部位選取相應的穴位。如肩關節(jié)痛,取肩前、三角??;肘關節(jié)痛,取曲池、尺澤、手三里;腕關節(jié)痛,取陽池、外關、合谷;髖關節(jié)痛,取秩邊、環(huán)跳、殷門;膝關節(jié)痛,取陽陵泉、犢鼻、伏兔、足三里;踝關節(jié)痛,取丘墟、昆侖、解溪、太溪、承山。針刺手法,急性期用瀉法,強刺激,甚或用三棱針點刺放血,放血量為0.5~1.0ml。慢性期用平補平瀉,中等刺激,并可酌加溫針或艾灸。除手法外,還可采用電針,以加強刺激,提高療效。
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常用的新針療法有哪些?
療法1
(1)取穴:外關、曲池、手三里、足三里、外膝眼、陽陵泉、血海、風市、環(huán)跳、條口、絕骨、昆侖、腎俞、命門、至陰、阿是穴。
(2)藥物及方法:選用復方馬錢子注射液,根據(jù)患病部位,每次選穴2~3個,每次注射0.5 ~1ml藥液,日1次,7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4~7日。
療法2
(1)取穴:上肢取外關為主穴,配曲池、合谷;下肢取陽陵泉為主穴,配絕骨、解溪;腰背取大杼為主穴,配大椎、身柱、至陽、陽關、命門。
(2)藥物及方法:用鳳仙透骨草、骨碎補注射液,每次選3~6個穴位,每穴注藥0.5~0.8ml。10次為1療程,隔日1次,3個療程后休息2~4周。
療法3
(1)取穴:①膝眼、鶴頂、陽關、曲泉、委中。②梁丘、血海、陰陵泉、陽陵泉。③足三里、三陰交、昆侖、照海。
(2)方法:每次取各組的1~3穴,隔日1次,交替取穴。用28號毫針5~6寸及電針機。用捻轉瀉法,重刺激,留針20~30分鐘,5~10分鐘行針1次。電針用疏密波20~30分鐘,刺激強度以能耐受為度,10次為1療程。
推拿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有哪些方法?
推拿法(一)
(1)取穴;指掌關節(jié)取合谷、后溪、二間、中渚、勞宮、四縫;腕關節(jié)取曲池、天井、小海、手三里、等;肩關節(jié)取肩貞、天宗、肩井、臂;踝關節(jié)取昆侖、丘墟、懸鐘、解溪、商丘、太溪、申脈;膝關節(jié)取膝眼、陽陵泉、陰陵泉、委中、梁丘、豐隆、足三里;髖關節(jié)取環(huán)跳、秩邊、髀關、承扶;下頜關節(jié)取下關、合谷、翳風、頰車、內庭;脊柱關節(jié)取病變部位相應的督脈和膀胱經有關穴位。
(2)操作手法
①上肢:a.患者取仰臥或坐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禪推法,繼用滾法、揉法,沿指、腕、肘反復施術,在受累關節(jié)處作重點治療。b.捻指間關節(jié);按掐四縫、勞宮;點陽溪、大陵、曲澤,拿合谷、曲池、肩井。c.屈伸、搖、搓、拔伸各受累關節(jié)。d.擦熱患處再施拍打諸法,使熱透入關節(jié)。
②下肢:a.患者取臥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禪推法沿足太陽經施推、滾、揉、運諸法。b. 拿太溪、昆侖、委中;點承扶、環(huán)跳、秩邊;擦熱患處再施拍打諸手法,使熱透入關節(jié)。
③下頜關節(jié):凡下頜關節(jié)受累者可推下關,頰車;按太陽、翳風、外關;拿合谷、內庭。
以上推拿隔日1次,30次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期內囑患者進行關節(jié)功能鍛煉。1月后再進行下1療程治療。
可能,但是你的情況不像!
完全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