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的生活質量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吃這一方面尤其顯著,如今有一種現(xiàn)象--東西方文化正處在相互碰撞的時期中,目前中國文化中已經(jīng)融入了很多的西方文化,例如常見的快餐店的引進,而西餐店的加入還有紅酒飲品也慢慢地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此的改變在某些方面直接影響了我們中國古老的的飲食文化結構,那葡萄酒如何品酒呢?相關的介紹如下!
葡萄酒如何品酒
1、觀色,即觀察和對比葡萄酒的顏色和透明度,并適時地調整好品酒心態(tài)。
與同一品種的其他葡萄酒對比,看手中的葡萄酒顏色深淺、透明或渾濁,通過這些來判斷酒的濃稠度、酒體等。你也可以結合《葡萄酒顏色須知》系列來幫助你的判斷。
2、搖杯能促使葡萄酒香氣的釋放
搖杯時要注意,酒杯應該放置在桌面上,以酒杯底座為中心,運用手腕的力量,輕輕地晃動酒杯,然后把鼻子靠近酒杯,深深地吸一下,判斷葡萄酒的氣味。您可以參照《葡萄酒的水果味:紅VS黑》細細分辨。
3、品味,即小呷一口
在吞下酒之前,迅速地在口中漱一遍,讓你的口腔充分接觸到酒液,深切體會葡萄酒的風味、結構和酒體。是酸,還是苦?風味與之前的香味相配嗎?透著哪種果味、礦物味或香料味?酒精辣口嗎?為了加深印象重新再聞一遍,作出判斷或合理的猜測。
4、吐酒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如避免醉駕
保持敏銳的味覺以迎接下一款佳釀等等。要是一天要品嘗20款酒,吐酒是品酒中必須的環(huán)節(jié)。詳情可參考《教你如何吐酒》。
5、歸納,即是一種思維也是一種謀略,是對葡萄酒綜合質量的具體描述,是主動抓住話語權的關鍵。
響葡萄酒酒精含量的因素
葡萄酒中的酒精由糖分發(fā)酵而來,因此除了葡萄本身的含糖量影響著葡萄酒的酒精含量之外,釀酒工藝也決定了葡萄酒酒精含量的高低。譬如,年份就影響著葡萄酒酒精含量的高低。一般來說,越是干燥、炎熱的年份,葡萄的含糖量越高,轉化為酒精的度數(shù)也就越高,如波爾多的2003年、2005年和2009年就是非常明顯的例子。日照和氣溫也對酒精的形成影響重大。比如,在陽光充沛、氣候炎熱的納帕谷或南澳等地區(qū)出產(chǎn)的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往往較更為涼爽的歐洲產(chǎn)區(qū)的葡萄酒高出許多。而在釀酒工藝中,影響葡萄酒酒精含量高低的因素包括延遲葡萄收獲時期以便獲得糖分更高的葡萄、橡木桶陳年、發(fā)酵前加糖處理、終止發(fā)酵過程等等。
隨著人們對身體健康、生活質量的關注程度不斷提高,低度葡萄酒已然成為一種流行趨勢。因為葡萄酒的熱量會隨著糖分及酒精度的增加而增加,如托卡伊(Tokay)和波特(Port)這種比較甜或者酒精度很高的葡萄酒一般卡路里相對較高。常見的低酒精度葡萄酒包括德國雷司令、葡萄牙綠酒(VinhoVerde)、阿斯蒂起泡酒(Moscatod’Asti)、麝香葡萄酒(Muscat)等。
喝葡萄酒的好處
目前人們普遍認為葡萄酒最早出現(xiàn)在八千年前亞洲和歐洲之間的陸地,即現(xiàn)在的格魯吉亞。希臘和埃及緊隨其后迅速發(fā)展了葡萄酒釀造業(yè),葡萄酒逐漸成了地中海區(qū)域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埃及人是狂熱的釀酒師,有考古證據(jù)表明他們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都釀。最近,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葡萄酒中含有草藥成分,說明這些葡萄酒是用來治病的。
最明顯的結論是,葡萄酒被作為藥引使用,使芫荽、鼠尾草和松樹樹脂等的有效成分溶于酒精,這樣的葡萄酒擔任了止痛藥和防腐劑的角色。而且通過墓葬中關于有錢人豪華派對的描繪我們發(fā)現(xiàn),古埃及人更喜歡葡萄酒作為止痛藥的角色。
葡萄酒在古希臘也是很普遍的。醫(yī)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首先提出:疾病是自然的,不是神的憤怒造成的,并因此提倡葡萄酒的藥用價值。他把葡萄酒作為從腹瀉到分娩痛苦的所有身體不適的補救措施,甚至暗示它可以替代水來清洗傷口。古羅馬博物學家老普林尼(PlinytheElder)聲稱葡萄酒“讓腸胃舒適,讓人遠離痛苦”。各種宗教典籍也把飲用葡萄酒描述為一種方法。猶太法典《塔木德》(TheTalmud)上面寫道“沒酒的地方就必須有藥”。在圣經(jīng)中,圣保羅建議提摩西“喝一點點酒讓你的肚子舒服些”。
選葡萄酒的誤區(qū)
1、年份誤區(qū)
1969,1975,1982,1997,2000,2005……下一個傳奇年份何時出現(xiàn)?所謂好年份,主要就是當年的天氣適合葡萄的生長和收成,從而為釀造的葡萄酒打下基礎,年份對于葡萄酒來說至關重要??墒?,世界如此之大,任何兩個產(chǎn)區(qū)的氣候怎么能一樣?比如1985年,法國炎熱的氣候使得葡萄成熟度非常高,被認為是一個不錯的年份,而同年的加州,收獲時節(jié)的大雨徹底澆滅了酒廠的雄心壯志,但也有預見性的酒廠,如KendallJackson將收成時間提前,同樣收獲了一個好年份,所以1985年算不算是好年份呢?可見,單憑年份選酒是很有風險的,是找到好年份的酒后,再考量一下當年酒廠的收成情況,特別是買高價酒的時候。
2、產(chǎn)地誤區(qū)
曾幾何時,法國就是葡萄酒的代名詞,隨著葡萄酒文化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意大利、西班牙也屬于葡萄酒的傳統(tǒng)產(chǎn)區(qū),釀酒史和葡萄酒的品質可以和法國分庭抗禮,而美國、澳大利亞、智利等后起之秀也能釀出高質量的葡萄酒,正所謂“英雄莫問出處”。況且,葡萄酒生產(chǎn)也有了全球化的趨勢,一瓶葡萄酒,可能是用美國當?shù)氐暮谄窐菲咸?,釀酒師是從勃艮第請來的,而設備是德國造的。特別是一些大的葡萄酒生產(chǎn)商,像法國BPDR集團,在智利等很多國家都購買了酒莊實行本地化生產(chǎn)。
3、品牌誤區(qū)
葡萄酒本是非常駁雜的一類商品,人們在選擇葡萄酒的時候,就會更加依賴腦子里少數(shù)能記住的幾個不太拗口的了。很多消費者只要看到酒標上有Lafite,Beychevelle等字樣或者Latour的小城堡Logo,就會感大增,買之而后快??傮w上,酒可信度確實更高,但如果過分迷信,不加分析的話,同樣會“撞你的腰”。比如,花同樣的價錢是買一瓶Lafite的副牌酒還是買一瓶波爾多四級酒莊的酒,就變成一個依靠你個人口味和消費用途等因素來綜合判斷的見仁見智的問題了,而不是單純以牌子的大小來取舍的。
4、價格誤區(qū)
“一分錢一分貨”的傳統(tǒng)觀念也會影響著葡萄酒消費者。從品質上說,這些高價酒大多是,問題是你樂不樂意為其中的附加值買單。目前,高價酒已經(jīng)成為品位和身份的象征了,大部分高價酒都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但這種酒之外的享受是需要你買單的。曾經(jīng)有個簡單的測試,把一瓶高價酒和其他普通酒放在一起讓十幾個一般消費者盲品,結果只有兩人發(fā)現(xiàn)了高價酒的卓爾不群,可見對于普通自用消費者來說,性價比應該是比較理性的選擇。
品酒是一項智力游戲,這一點是大多數(shù)過于關注品酒表面細微差別的品酒指南所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