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酒器簡筆畫
1、?。╣ong):酒器,蓋作獸頭形?!对娊?jīng)?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2、觥籌:酒杯和酒籌。酒籌用以計算飲酒的數(shù)量。歐陽修《醉翁亭記》中:“射者中,羿者勝,~~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p>
3、罍(lei):同“罍”盛酒的器皿,形狀像壺?!对娊?jīng)?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維以不永怙?!薄抖Y記?禮器》:“廟堂之上,~尊在阼?!保ㄚ瑁汗糯鷸|面的臺階,迎客賓處)
4、尊:古代酒器(同樽)。《管子?中匡》:“公執(zhí)爵,夫人執(zhí)~,觴三行管子趨出?!痹 队芯啤吩姡骸坝芯朴芯葡銤M尊,居寧不飲開君顏?”
5、樽:酒杯。杜甫《客至》:“盤飧市遠無兼味,~酒家貧只舊醅(pei:沒過濾的酒)?!崩畎自姡骸?a href="/baijiu/15185/">金樽清酒斗十千?!?/p>
6、觴(shang):酒杯?!妒酚?魏其武安侯列傳》:“起行酒,至武安武安膝席曰:不能滿觴?!鳖佈又短蔗缡空C》:“念昔宴私,舉~相海。”
7、鐘:酒器。班固《東都賦》:“于是庭實千品,旨酒萬~。”
8、盅:飲酒、喝茶用的沒有把的杯子。
9、斗:盛酒器物,也叫羹斗,有柄?!对娊?jīng)?大雅?行葦》:“酌以大斗,以祈黃(黃:gou長壽。指老人?!薄妒酚?項羽本紀》:“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
10、酌(zhuo):酒杯,酒?!冻o?招魂》:“華~既陳,有瓊漿些?!薄妒嫉梦魃窖缬斡洝罚阂x滿酌,頹然就醉。
11、爵:古代酒器。《詩經(jīng)?小雅?賓之初筵》:“酌彼康~,以奏爾時?!?/p>
12、白:古時罰酒用的酒杯。劉向《說苑?善說》:“魏文侯與大夫飲酒,使公乘不仁為觴政曰:“飲不者,浮以為大白?!保í。簀iao把杯中酒喝干。浮:罰)
13、角(jue):酒器。形狀像爵,上口無兩柱?!抖Y記?禮器》:“宗廟之祭,尊者舉觶,卑者舉~?!?/p>
14、觶(zhi):一種盛酒的器皿,似尊而小?!抖Y記?禮器》:“尊者舉~,卑者舉角?!?/p>
15、壺:古代一種盛糧食或酒漿的器皿。李白《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p>
16、杯杓(shao):飲酒用的器皿。也指飲酒?!妒酚?項羽本紀》:“張良人謝,曰:沛公不勝~~,不能辭。”
17、觚(gu):古代一種盛酒的器具。長身細腰,口部呈大喇叭形,底部呈小喇叭形。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墩撜Z?雍也》:“~不~,~哉!~哉!”《論衡?語增》:“傳語曰:文王飲酒千鐘,孔子百~?!庇秩纭耙货凉峋葡蚕喾辍?。
18、杯:現(xiàn)代仍然廣為使用的盛羹、水、酒、飲料等的器皿。杜甫《九日五首》詩之一:“重陽獨酌~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p>
2. 古代酒器簡筆畫圖片
叫做斛,容器。又容量單位。古代十斗為一斛。南宋改為五斗為一斛。
古代酒器,指中國古代用于盛酒、溫酒、飲酒的各類器具的總稱。其包括尊、壺、爵、角、觥、觚、彝、卣、罍、瓿、杯、卮、缶、豆、斝、盉等。按用途分為煮酒器、盛酒器、飲酒器、貯酒器。此外還有禮器。形制豐富,變化多樣。但也有基本組合,其基本組合主要是爵與觚,或者再加上jia,同一形制,其外形、風格也帶有不同歷史時期的烙印。
主要有青銅酒器,漆制酒器,瓷制酒器,錫制溫酒器等。
3. 古代酒瓶簡筆畫
畫兩條豎平行線段為酒瓶頸,在兩平行線下段,向左向右水平方向,向外畫線接著畫弧向下走兩條平行線段長一點(瓶高),把下端畫一線段連接二平行線下端點,上口畫一小瓶蓋(瓶口畫一橫線,向下lcm左右,再畫一橫線),瓶身畫一長方形,寫酒名,把酒瓶染成白瓷色,好了。
4. 古代酒的簡筆畫
古代的太陽畫一個圓圈,在畫上四射的光芒即可。
5. 古代酒具簡筆畫
首先我們使用黑色水彩筆畫出圓環(huán)的齒輪邊緣線條。
接著再畫出一大一小兩個齒輪邊緣線條,再勾勒出內(nèi)部的盾形邊緣線條。
接著畫出獸面的額頭與左右的側(cè)臉線條。
再勾勒出獸面的眼睛與牙齒的結(jié)構(gòu)線條。
繼續(xù)繪制獸面的嘴巴與臉蛋兩側(cè)的錢幣圖案線條。再畫出獸面的拉環(huán)線條。
再接著畫出大門的結(jié)構(gòu),讓收獸面呈現(xiàn)在左右大門兩邊的中間位置。
最后我們用灰色水彩筆填充大門,再用橙色水彩筆填色獸面,使用桔紅色水彩筆填充獸面的拉環(huán)線條,完成傳統(tǒng)門飾簡筆畫設(shè)計。
6. 古代酒缸簡筆畫
古代尺子的簡筆畫:古5+代5+尺4+子3=17畫
7. 古代酒器簡筆畫圖片大全
小魚圖片簡筆畫
魚兒是我們大家在平時非常常見的,河里的魚,觀賞的金魚,還有各種各樣的食用魚,在大海中生活的最多的海洋生物就是魚類了,魚的樣子千奇百怪。先畫一頭稍尖的橢圓形,然后畫出魚眼睛和嘴巴,接著畫出魚的魚鰭和尾巴,在魚嘴附近畫出氣泡,并給小魚的身體涂淺粉色,魚鱗曲線涂深粉色,氣泡涂藍色,可愛的小魚簡筆畫就畫好了。
8. 酒器的簡筆畫
倒酒器是防止紅酒灑 醒酒器 的作用是把紅酒放進去 十五分鐘到半個小時 可以去除紅酒的澀味
9. 古代酒器簡筆畫怎么畫
1.首先畫出古代男性的頭部輪廓,然后在頭部上畫出扎巾,再在頭部上畫出頭發(fā),如圖所示:
2.在人物的面部上畫出左側(cè)的耳朵,然后再在頭部后面畫出飄起來的扎巾,如圖所示:
3.在人物的面部上畫出兩只眉毛,然后在眉毛的下面畫出兩只眼睛,如圖所示:
4.在眼睛的下面我們再畫出古代男性的鼻子,然后在畫出鼻子兩側(cè)的皺紋線,如圖所示:
5.再在鼻子下面畫出古代男性的嘴巴,在嘴巴兩側(cè)再畫出胡子,如圖所示:
6.再在嘴巴的下面畫出飄散在前面的胡須,如圖所示:
7.最后我們再畫出人物的雙肩及上部身體,然后在身體上畫出衣服的細節(jié),這樣古代男性就畫好了,如圖所示:
10. 古代酒壺的簡筆畫
畫一個古代驛卒騎一匹馬在跑,并著上國畫色。
11. 古代喝酒的器皿簡筆畫
.煮食器具
最早的煮食器具是鼎,鼎作為烹煮肉和盛貯肉類的器具,從三代到秦漢延續(xù)兩千多年。而且最早的鼎是黏土燒制的陶鼎,后來才有了用青銅鑄造的銅鼎。
(鼎)
后來人們又發(fā)明了鬲,有陶制鬲和青銅鬲。青銅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時代已有的陶鬲制成的。
(鬲)
鬲的形狀看上去跟鼎差不多,同樣作為燒煮的器具,為什么人們還要造鬲呢?《夢溪筆談》中寫道,"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謂鬲也。"有三個中空的足,相較于鼎,鬲在加熱的時候便于吸收更多的熱量。真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機智呀!
到了戰(zhàn)國時期,由于灶臺的廣泛應(yīng)用,鬲的功能失去了意義,取而代之的是釜。
釜圓底而無足,必須安置在爐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體支撐煮物,釜口也是圓形,可以直接用來煮、燉、煎、炒等,可視為現(xiàn)代所使用鍋的前身。
(釜)
而為了能更方便的將煮好的食物倒出,人們又發(fā)明了有耳朵的釜——鍪。
(鍪)
漸漸的,簡單的煮食器具已經(jīng)滿足不了人們對于美食的需求,所以在前有基礎(chǔ)上,最早的蒸鍋——甗誕生了。
甗作為蒸食用具,可分為兩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用來放置食物,可通蒸汽。
而甗的上半部分甑,與鬲通過鏤空的箅相連,用來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將甑中的食物煮熟。單獨的甑很少見,多為圓形,有耳或無耳。
值得一提的是,婦好墓中還出土了一套三聯(lián)甗,可以同時蒸三種不同的食物。不得不說,古人在講究吃的同時還在不斷探索如何吃的更便捷。
2.盛食器具
煮食器具做好了飯,便需要盛入盛食器具中,于是便有了下列一系列的盛食器具。
簠作為古代祭祀和宴饗時盛放黍、稷、粱、稻等飯食的器具?;拘沃茷殚L方形器,蓋和器身形狀相同,大小一樣,上下對稱,合則一體,分則為兩個器皿。出現(xiàn)于西周早期,主要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戰(zhàn)國晚期以后消失。
簋是古代青銅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也是重要的禮器,在祭祀和宴饗時,它和鼎配合使用,敞口、束頸、鼓腹、雙耳。
同為古代食器,敦也是在祭祀和宴會時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現(xiàn)在春秋時期,后來逐漸演變出蓋。到戰(zhàn)國時多為蓋形同體。常為三足,有時蓋也能反過來使用,
盨是盛放黍、稷、稻、粱等飯食的禮器或食具,從簋變化而來。器蓋與器身形態(tài)相近但稍小,器蓋上有四個方足,為其一般判定標準。取下器蓋后翻置起來即成另一器皿,食畢歸置如一。西周中期偏晚的時候開始流行,春秋初期已基本消失。
豆在古代專門盛放腌菜,肉醬等和味品的器皿,也是禮器的一種,出現(xiàn)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戰(zhàn)國。
上述器具,除豆外,其他皆是盛放黍、稷、稻、粱之類的飯食,足見古人對于吃的講究和對祭祀的重視。
3.酒器
中國的酒文化也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古人用于盛酒,飲酒和溫酒的器具不下十幾種,甚是講究。
尊是商周時代中國的一種大中型盛酒器。青銅器,尊的形制圈足,圓腹或方腹,長頸,敞口,口徑較大。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時期,春秋后期已經(jīng)少見。
爵是中國古代一種用于盛放、斟倒和加熱酒的容器。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銅器的考古發(fā)現(xiàn)中是非常常見的。
觥作為古代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橢圓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帶蓋,蓋做成有角的獸頭或長鼻上卷的象頭狀。有的觥全器做成動物狀,頭、背為蓋,身為腹,四腿做足。
觚也是古代一種用于飲酒的容器,也用作禮器。圈足,敞口,長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現(xiàn)為喇叭狀。觚初現(xiàn)于二里頭文化,到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見。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
罍是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禮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體量略小于彝,罍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罍出現(xiàn)于商代晚期,而圓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從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漸由瘦高轉(zhuǎn)為矮粗,繁縟的圖案漸少,變得素雅。
盉也是古代一種盛酒器,是古人調(diào)和酒、水的器具,用水來調(diào)和酒味的濃淡。盉的形狀較多,一般是圓口,深腹,有蓋,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蓋和鋬之間有鏈相連接。青銅盉最早出現(xiàn)于二里頭文化時期(即夏文化),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戰(zhàn)國。
觶作為古代飲酒用的器皿。青銅制。形似尊而小,或有蓋。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禮器中的一種,做盛酒用。流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
斝是古代先民用于溫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禮器,通常用青銅鑄造,三足,一鋬(耳),兩柱,圓口呈喇叭形。商湯王打敗夏桀之后,定為御用的酒杯,諸侯則用角。
卣也是古代酒器。具體出現(xiàn)時間是未知,盛行使用時期為商代跟西周時期。當時用來裝酒用。所以外觀上大部分是圓形,橢圓形,底部有腳,周圍雕刻精美的工藝圖案。
彝也是古代先民用于盛酒的一種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廟常用的祭器。在古書籍中未見以方彝為禮器的名稱。宋人以這類器型作方形而名之。后世做出的方彝文中也未發(fā)現(xiàn)器名,因而考古界仍沿用宋人舊說。
觴同樣也是古代的一種盛酒器具,器具外形橢圓、淺腹、平底,兩側(cè)有半月形雙耳,有時也有餅形足或高足,考古界亦稱其為耳杯。
角作為古代盛酒的器具。青銅制。形似爵而無柱與流,兩尾對稱,有蓋,用以溫酒和盛酒,一角一散。
除此之外,還有鐎,瓿等,也有盛酒的功能。其中觥,罍,盉,觶作為盛酒用具,形狀不一,也可供人們審美,但角,爵和斝長得卻是極其相似。
不得不說,相較于現(xiàn)代人一口鍋,一副碗筷,一酒杯的吃喝生活,古人關(guān)于吃喝講究,實在是讓我們難以與之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