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中國歷史上63位張姓宰相都是誰
張儀(?-前310),戰(zhàn)國時期魏國人。秦惠文君十年(前328)任秦相,封武信君。秦武王即位,他入魏為相。張蒼(?-前152),西漢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嬰擔任丞相十五年。張禹(?-前5),字子文,西漢河內軹(今河南濟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為丞相。 張邯(?-23年),地皇四年(24)拜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張湛,字子孝,扶風平陵(今陜西咸陽西)人。東漢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張純(?-56),字伯仁,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東漢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由太仆任大司空。張酺(?-104),字孟侯,東漢汝志細陽(今安徽阜陽北)人。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100)年罷相。十六(104)年再次拜相,任司徒。張奮(?-102),張純之子。和帝永元六年(94)代劉方任司空,拜為相。張禹(?-113)。字伯達,東漢襄國(今河北邢臺)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農拜為宰相,任太尉。張敏(?-112),字伯達,東漢河澗饃(今河北雄縣東南)人。安帝永初元年(107)拜相,任司空。張皓(49-132),字叔明,東漢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東)人。順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張歆,字敬讓,東漢河內(今河南步騭一帶)人?;傅劢ê腿辏?49)拜相,任司徒。張顥,字智明,東漢常山(今河北元氏)人。靈帝光和元年(178)拜相,任太尉。張濟,字元江,東漢汝南細陽人,靈帝光和元年(179)拜相,任司空。張溫(?-191),字伯慎,東漢南陽穰(今河南鄧縣)人。靈帝中平元年(184)拜相,任司空。三年(186)再次拜相任太尉。張延(?-186),字公威,東漢河內人。靈帝中平二年(185)五月拜相,任太尉。張喜,東漢汝南細陽人,獻帝初平四年(193)拜相,任司空。張悌(?-286),字臣先,三國東吳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軍師兼任丞相。張華(232-300),字茂先,西晉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書令。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書監(jiān)加侍中光祿大夫。張行成(587-653),字德立,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機務。張文灌(605-678),字稚圭,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乾封二年(667)任東西臺舍人參知政事,拜為宰相張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樂)人。儀鳳二年(667)拜相,同中書門下三品。張光輔(?-689)唐京兆(今陜西長安縣)人。曾任司農少卿、文昌右丞等。武則天垂拱三年(687),以討平越王李貞之功拜相,任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永張錫,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武則天久視元年(700)任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代替其外甥李嶠為宰相。唐隆元年(710)韋后殺中宗立少帝,命為宰相,以工部同中書門下三品。張柬之,字孟將,唐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武則天長安四年(704),以秋官侍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拜為宰相。張仁愿(?-714),華州下圭(今山西富平東)人,于景龍二年(708)春任左衛(wèi)大將軍同中書門下三品,拜為宰相,封韓國公。 張嘉福(?-710),籍貫不詳。唐睿宗景云元年(710)以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為宰相。張說(667-730),字道濟、說之。唐洛陽(今屬河南)人。景云二年(711),拜為宰相,監(jiān)修國史。玄宗開元元年(713),以平定太平公主叛普立功,第二次拜相,封為燕國公。唐玄宗開元九年(721),以軍功第三次拜相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后改中書公,加集賢院學士。張嘉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南)人。于開元八年(720)拜相,后加銀青光祿大夫,改任中書令。張九齡(673-740),字子壽,一名博物,唐韶州曲江(今廣東)人。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至副宰相。張鎬(?-764),字從周,唐博州(今山東平西)人。肅宗至德二年(757)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為宰相,兼河南節(jié)度使,都督淮南諸軍事。張鎰,字季權、公度,蘇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任中書付款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學士兼修國史。張延賞(727-787),德宗貞元元年(785)拜相,以與同僚不和罷相。三年,再次拜相。張弘靖(760-824),字元理,肅宗元和九年(814)拜為宰相,兼刑部尚書,封高平縣侯。張浚(?-902),字禹川,河間(今屬河北)人。唐僖宗光啟三年(887)拜相。張文蔚(?-908),字右華,河間(今屬河北)人。天復四年(904)初,昭宗被朱全忠至洛陽時,拜為宰相。唐朝滅亡,他亦隨之被任命為后梁宰相。張策(?-912),字少逸,敦煌(今甘肅敦煌西)人。開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郎。張延朗(?-936),汴州開封(今屬河南)人。清泰元年(934)拜相,兼吏部尚書。張孝杰,遼建州永霸(今遼寧朝陽西南)人。咸雍八年(1072),封陳國公、北府宰相。張琳(?-1122),遼沈州(今沈陽)人。乾統(tǒng)同四年(1104)為南府宰相。張齊賢(943-1014),字師亮,北宋曹州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人。淳化二年(991)拜相,任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張知白(?-1028),字用晦,北宋滄州清池(今河北滄州東南)人。天圣三年(1025),以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相。張士遜(964-1049),字順之,北宋陰城(今湖北光化)人。天圣六年(1028)拜相,任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間事。張商英(1043-1121),字天覺,號無盡居士,北宋蜀州新津(今屬四川)人。大觀四年(1110)拜相。張邦昌(1081-1127),字子能,宋永靜軍東光(今屬河北)人,欽宗靖康元年(1126)拜相。張浚(1097-1164),字德遠,宋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紹興五年(1135)拜相。張浩(?-1163),字浩然,金代遼陽(今屬遼寧)人。貞觀元年(1153)金遷都燕京,改名中都。因功拜為左丞相。張璁(1475-1539),字秉用,明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嘉靖八年(1529),為內閣首輔,成為宰相。張璧(?-1545),字崇象,明石首(今屬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以尚書兼哀閣大學士。張治(?-1550),字文邦,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以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張居正(1525-1582),字叔大,號太岳,江陵(今屬湖北)人。隆慶六年(1572)元月穆宗逝世,年剛十歲的太子登基做皇帝,史稱神宗,他接任內閣首輔,成為中央行政首腦。張四維(1526-1585),字子維,號鳳磬,明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人。萬歷十年(1582)張居正逝世,遂代為內閣首輔。張位,字明成,號洪陽,明新建(今屬江西)人。十九年(1591)任吏部侍郎兼哀閣大學士,次年入閣,參預機務。張瑞圖(1576-1641),字長公,號二水,明晉江(今屬福建)人,天啟六年(1626),以尚書、東閣大學士,參預機務。張至發(fā)(?-1642),字圣鵠,號憲松,明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崇禎八年(1635),以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預機務。張四知,明費縣(今山東費縣)人。崇禎十二年(1639),以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預機務。張瑞,山東掖縣人。清順治十年(1653)拜相,任國史院大學士。張玉書(1642-1711),字京江,號素存,清江南丹徒(今江蘇鎮(zhèn)江)人??滴醵拍辏?690)升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 張英(1637-1708),字敦復,清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滴跞四辏?699)拜相,任文華殿大學士兼尚書。張鵬翮(1649-1725),字運青,一字寬宇,清四川遂寧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任武英殿大學士。張廷玉(1672-1755),字衡臣,號研齋。清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雍正四年(1726)文淵閣大學士,成為宰相。張之萬(1811-1897),字子青,清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光緒十年(1884)以刑部尚書任軍機大臣,又充上書房總師傅、協(xié)辦大學士。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歷任侍講學士、內閣學士、鄉(xiāng)試主考官、學政、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代理兩江總督,官至軍機大臣兼管學部大臣,成為宰相。
2,歷史上的張姓名人
國歷史上的張姓名人 張儀(?-前310),戰(zhàn)國時期魏國人,縱橫家,秦惠文王時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縱的策略游說各國服從秦國,瓦解了蘇秦倡導的連橫抗秦策略。后入魏為相。 張蒼(?-前152),西漢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幫助劉邦建立西漢政權有功,封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嬰擔任丞相十五年。 張禹(?-前5),西漢河內軹(今河南濟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為丞相,封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歸。 張邯(?-23),籍貫不詳。因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稱贊,地皇四年(24)拜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張湛 扶風平陵(今陜西咸陽西)人。西漢時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歷任太守、都尉。東漢初歷任光祿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張純(?-56),平兆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東漢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張酺(?-104),東漢汝志細陽(今安徽阜陽北)人,東漢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罷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為政剛正不阿,抑制豪強。卒于相位。 張奮(?-102)。張純之子。東漢和帝永元六年(94)代劉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于家。 張禹(?-113)。東漢襄國(今河北邢臺)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農拜為宰相,為政節(jié)儉,重農墾水利。 張敏(?-112),東漢河澗饃(今河北雄縣東南)人。建初二年(77)舉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紀,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張皓(49-132),東漢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東)人。順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張歆,東漢河內人?;傅劢ê腿辏?49)拜相。 張顥,東漢常山(今河北元氏)人。靈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東漢汝南細陽人,靈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張溫(?-191),東漢南陽穰(今河南鄧縣)人。靈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獻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殺死。 張延(?-186),東漢河內人,漢桓帝相張歆之子。靈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后被宦官下獄至死。 張喜,東漢汝南細陽人,獻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張悌(?-286),三國東吳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軍師兼任丞相,翌年,率三萬大軍抗擊晉軍,力戰(zhàn)而死。 張華(232-300)西晉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書令,力排眾議,制訂滅吳計劃。咸寧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書。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書監(jiān)加侍中光祿大夫,在位六年,“盡忠匡輔,海內晏然”,封為壯武郡公。 張行成(587-653),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機務。高宗即位,以顧命大臣輔政,封北平縣公。歷任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子少傅,監(jiān)修國史。 張文,(605-678),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乾封二年(667)任東西臺舍人參知政事,拜為宰相。在位十二年,為政勤儉,辦案公正,執(zhí)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張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樂)人。儀鳳二年(667)拜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受到章懷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罷相,貶為普州刺史,終于橫州司馬任上。 張光輔(?-689)唐京兆(今陜西長安縣)人。武則天垂拱三年(687),以討平越王李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訥言,遷內史令。同年,以不滿武則天專權,坐心懷兩端之罪被誅殺。 張錫,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高宗宰相張文的侄子。武則天久視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宮中機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韋后殺中宗立少帝,命為宰相,僅十余天,韋后被殺,他亦被貶。 張柬之,唐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武則天長安四年(704),拜為宰相,次年發(fā)動政變,入宮殺張昌宗,張易之,迫武則天退位,擁立唐中宗復辟,以功升天宮尚書、中書令等職,仍居相位。 張仁愿(?-714)華州下圭(今山西富平東)人,唐中宗景龍二年(708)拜為宰相 ,封韓國公。是整個唐代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宰相。 張嘉福(?-710),籍貫不詳。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拜為宰相。同年被誅殺。 張說(667-730),洛陽(今屬河南)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拜為宰相,監(jiān)修國史。同年免相,改任尚書左丞。玄宗開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為燕國公。不久免相,貶為相州刺史,唐玄宗開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開元十四年,為奸臣李林甫彈劾免相。 張嘉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南)人。開元八年(720)拜相。開元十一年免相,封河東候。子延賞、孫弘靖分任德宗、憲宗朝宰相,史稱“三相張家”。 張九齡(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廣東)人。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后受李林甫排擠,罷相。 張鎬(?-764?),唐博州(今山東平西)人。肅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亂。 張鎰,蘇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罷相,謫鳳翔右節(jié)度使,后為叛將所殺。 張延賞(727-787)德宗貞元元年(785)拜相,旋罷。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于相位。 張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張延賞之子。肅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張浚(?-902),河間(今屬河北)人。唐僖宗光啟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順二年(891)免相,貶為武昌軍節(jié)度使。后被朱溫殺害。 張文蔚(?-908),河間(今屬河北)人,唐昭宗天復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滅唐,任后梁宰相。 張策(?-912),敦煌人。后梁開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辭相。 張延朗(?-936),開封人。后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后被石敬塘殺害。 張孝杰,遼永霸(今遼寧朝陽)人。咸雍八年(1072),封陳國公、北府宰相,賜國姓耶律氏。 張琳(?-1122),沈州(今沈陽)人。遼乾同四年(1104)為南府宰相。 張齊賢(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罷。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罷相。 張知白(?-1028),北宋滄州清池(今河北滄州東南)人,仁宗天圣三年(1025),以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后卒于相位。 張士遜(964-1049),北宋陰城(今湖北光化)人。天圣六年(1028)拜相,次年罷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罷相,寶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機務悉由裁奪。 張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屬四川)人。大觀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張邦昌(1081-1127),宋東光(今屬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議和。次年金滅北宋立他為楚帝。南宋初被處死于潭洲。 張浚(1097-1164),宋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紹興五年(1135)拜相,督師抗金。憂郁而死。 張浩(?-1163)。金代遼陽(今屬遼寧)人。本姓高,改姓張。大定二年(1102)拜相。 張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嘉靖八年,為內閣首輔。在位六年,從政剛明果敢,痛懲貪官。 張璧(?-1545)明石首(今屬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張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張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屬湖北)人。隆慶元年(1567)入閣。穆宗死后他代為首輔,主持國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張四維(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人。萬歷十年張居正逝世,遂代為內閣首輔,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喪離職。 張位,明新建(今屬江西)人。隆慶十九年(1591)入閣,參預機務,為相果敢善斷。 張瑞圖(1576-1641),明晉江(今屬福建)人,天啟六年(1626)入閣,累升中極殿大學士、吏部尚書等職。崇禎元年(1628)被罷相。 張至發(fā)(?-1642)明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天啟十年(1631)代溫體仁為內閣首輔大學士。無大作為。次年,罷相歸家。 張四知,明費縣(今山東費縣)人。崇禎十二年(1639)入閣,參預機務,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后降清。 張瑞,山東掖縣人。順治十年(1653)拜相,任國史院大學士。次年卒于相位。 張玉書(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蘇鎮(zhèn)江)人??滴醵辏?681)累官刑、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等職,頗得康熙信任 張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滴跞四辏?699)拜相,頗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辭職,七年后逝世。 張鵬翮(1649-1725),清四川遂寧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于相位。 張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軍機大臣,備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張之萬(1811-1897),清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光緒十年(1884)任軍機大臣,十五年加體仁閣大學士,轉東閣大學士。為相十年。 張之洞(1837-1909),清末洋務派首領。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歷任內閣學士、兩廣總督、軍機大臣等職。 --- --- 張 良:西漢謀臣。(?—前186),漢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縣)人,劉邦的重要謀士。和蕭何、韓信等人輔佐劉邦創(chuàng)建了西漢王朝,封留侯。 劉邦稱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張 騫:西漢外交家,陜西城固人。兩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國與中亞各國的友好往來。 張 衡:東漢科學家、文學家,河南南陽人。他在天文上一改"蓋天說",提出"渾天說",繪制星象圖,發(fā)明"渾天儀"、"地震儀"等。 張道陵:江蘇豐縣人,東漢末年,在四川灌縣創(chuàng)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稱張?zhí)鞄煛?張仲景:東漢醫(yī)學家,河南鎮(zhèn)平人。勤求古訓,博采眾方,著《傷寒雜病論》,造福人民,為后人尊為醫(yī)圣。 張 飛:字冀德,燕人,三國時名將。為蜀國五虎上將,戰(zhàn)長坂名震于時。傳與劉備、關羽結義于桃園,世稱桃園三結義,被后世所傳誦。 張 遂:唐朝天文學家,河南南樂人。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測出子午線的人。 張 旭:唐代大書法家,江蘇蘇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筆,逸勢奇絕,連綿回繞,人稱"草圣"。 張擇端 北宋畫家,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傳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圖》。 張景岳:明朝中醫(yī)理論家,浙江紹興人。他闡發(fā)了醫(yī)易相通的中醫(yī)理論,對中醫(yī)理論的發(fā)展,起了重大作用。 張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號太岳,湖廣江陵(今屬湖北)人 張德成:清末,中國人民抗擊八國聯(lián)軍的義和團首領。 張秀眉:清末,貴州臺拱人士,清末苗民抗清領袖。 張?zhí)鞄煟旱兰抑匾宋铩?張大千:著名畫家。 張自忠:著名愛國將領。(1890-1940)字藎忱,山東省臨清市唐元村人 張學良,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國民黨軍陸軍一級上將。西安事變的組織者。字漢卿,號毅庵,生于1901年農歷4月17日凌晨(清光緒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遼寧)海城人。 張瀾,愛國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和領導人,著名愛國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后擔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和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 張愛玲,著名作家。(1920-1995)原名張瑛,上海人。著有《傳奇》《金鎖記》《傾城之戀》 等。中國近代四大才女之一。
3,姓張的歷史名人有哪些呢
張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樂)人。儀鳳二年(667)拜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受到章懷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罷相,貶為普州刺史,終于橫州司馬任上。 張光輔唐京兆(今陜西長安縣)人。武則天垂拱三年(687),以討平越王李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訥言,遷內史令。同年,以不滿武則天專權,坐心懷兩端之罪被誅殺。 張錫,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高宗宰相張文的侄子。武則天久視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宮中機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韋后殺中宗立少帝,命為宰相,僅十余天,韋后被殺,他亦被貶。 張柬之,唐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武則天長安四年(704),拜為宰相,次年發(fā)動政變,入宮殺張昌宗,張易之,迫武則天退位,擁立唐中宗復辟,以功升天宮尚書、中書令等職,仍居相位。 張仁愿(?-714)華州下圭(今山西富平東)人,唐中宗景龍二年(708)拜為宰相 ,封韓國公。是整個唐代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宰相。 張嘉。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拜為宰相。同年被誅殺。 張說洛陽(今屬河南)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拜為宰相,監(jiān)修國史。同年免相,改任尚書左丞。玄宗開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為燕國公。不久免相,貶為相州刺史,唐玄宗開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開元十四年,為奸臣李林甫彈劾免相張儀(?-前310),戰(zhàn)國時期魏國人,縱橫家,秦惠文王時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縱的策略游說各國服從秦國,瓦解了蘇秦倡導的連橫抗秦策略。后入魏為相。 張蒼(?-前152),西漢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幫助劉邦建立西漢政權有功,封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嬰擔任丞相十五年。 張禹(?-前5),西漢河內軹(今河南濟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為丞相,封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歸。 張邯(?-23),籍貫不詳。因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稱贊,地皇四年(24)拜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張湛 扶風平陵(今陜西咸陽西)人。西漢時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歷任太守、都尉。東漢初歷任光祿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張純(?-56),平兆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東漢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張酺(?-104),東漢汝志細陽(今安徽阜陽北)人,東漢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罷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為政剛正不阿,抑制豪強。卒于相位。 張奮(?-102)。張純之子。東漢和帝永元六年(94)代劉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于家。 張禹(?-113)。東漢襄國(今河北邢臺)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農拜為宰相,為政節(jié)儉,重農墾水利。 張敏(?-112),東漢河澗饃(今河北雄縣東南)人。建初二年(77)舉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紀,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張皓(49-132),東漢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東)人。順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張歆,東漢河內人?;傅劢ê腿辏?49)拜相。 張顥,東漢常山(今河北元氏)人。靈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東漢汝南細陽人,靈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張溫(?-191),東漢南陽穰(今河南鄧縣)人。靈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獻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殺死。 張延(?-186),東漢河內人,漢桓帝相張歆之子。靈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后被宦官下獄至死。 張喜,東漢汝南細陽人,獻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張悌(?-286),三國東吳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軍師兼任丞相,翌年,率三萬大軍抗擊晉軍,力戰(zhàn)而死。 張華(232-300)西晉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書令,力排眾議,制訂滅吳計劃。咸寧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書。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書監(jiān)加侍中光祿大夫,在位六年,“盡忠匡輔,海內晏然”,封為壯武郡公。 張行成(587-653),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機務。高宗即位,以顧命大臣輔政,封北平縣公。歷任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子少傅,監(jiān)修國史。 張文,(605-678),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乾封二年(667)任東西臺舍人參知政事,拜為宰相。在位十二年,為政勤儉,辦案公正,執(zhí)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 張嘉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南)人。開元八年(720)拜相。開元十一年免相,封河東候。子延賞、孫弘靖分任德宗、憲宗朝宰相,史稱“三相張家”。 張九齡(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廣東)人。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后受李林甫排擠,罷相。 張鎬(?-764?),唐博州(今山東平西)人。肅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亂。 張鎰,蘇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罷相,謫鳳翔右節(jié)度使,后為叛將所殺。 張延賞(727-787)德宗貞元元年(785)拜相,旋罷。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于相位。 張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張延賞之子。肅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張浚(?-902),河間(今屬河北)人。唐僖宗光啟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順二年(891)免相,貶為武昌軍節(jié)度使。后被朱溫殺害。 張文蔚(?-908),河間(今屬河北)人,唐昭宗天復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滅唐,任后梁宰相。 張策(?-912),敦煌人。后梁開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辭相。 張延朗(?-936),開封人。后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后被石敬塘殺害。 張孝杰,遼永霸(今遼寧朝陽)人。咸雍八年(1072),封陳國公、北府宰相,賜國姓耶律氏。 張琳(?-1122),沈州(今沈陽)人。遼乾同四年(1104)為南府宰相。 張齊賢(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罷。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罷相。 張知白(?-1028),北宋滄州清池(今河北滄州東南)人,仁宗天圣三年(1025),以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后卒于相位。 張士遜(964-1049),北宋陰城(今湖北光化)人。天圣六年(1028)拜相,次年罷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罷相,寶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機務悉由裁奪。 張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屬四川)人。大觀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張邦昌(1081-1127),宋東光(今屬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議和。次年金滅北宋立他為楚帝。南宋初被處死于潭洲。 張浚(1097-1164),宋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紹興五年(1135)拜相,督師抗金。憂郁而死。 張浩(?-1163)。金代遼陽(今屬遼寧)人。本姓高,改姓張。大定二年(1102)拜相。 張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嘉靖八年,為內閣首輔。在位六年,從政剛明果敢,痛懲貪官。 張璧(?-1545)明石首(今屬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張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張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屬湖北)人。隆慶元年(1567)入閣。穆宗死后他代為首輔,主持國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張四維(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人。萬歷十年張居正逝世,遂代為內閣首輔,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喪離職。 張位,明新建(今屬江西)人。隆慶十九年(1591)入閣,參預機務,為相果敢善斷。 張瑞圖(1576-1641),明晉江(今屬福建)人,天啟六年(1626)入閣,累升中極殿大學士、吏部尚書等職。崇禎元年(1628)被罷相。 張至發(fā)(?-1642)明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天啟十年(1631)代溫體仁為內閣首輔大學士。無大作為。次年,罷相歸家。 張四知,明費縣(今山東費縣)人。崇禎十二年(1639)入閣,參預機務,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后降清。 張瑞,山東掖縣人。順治十年(1653)拜相,任國史院大學士。次年卒于相位。 張玉書(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蘇鎮(zhèn)江)人??滴醵辏?681)累官刑、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等職,頗得康熙信任 張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頗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辭職,七年后逝世。 張鵬翮(1649-1725),清四川遂寧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于相位。 張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軍機大臣,備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張之萬(1811-1897),清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光緒十年(1884)任軍機大臣,十五年加體仁閣大學士,轉東閣大學士。為相十年。 張之洞(1837-1909),清末洋務派首領。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歷任內閣學士、兩廣總督、軍機大臣等職。--- ---張 良:西漢謀臣。(?—前186),漢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縣)人,劉邦的重要謀士。和蕭何、韓信等人輔佐劉邦創(chuàng)建了西漢王朝,封留侯。 劉邦稱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張 騫:西漢外交家,陜西城固人。兩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國與中亞各國的友好往來。張 衡:東漢科學家、文學家,河南南陽人。他在天文上一改"蓋天說",提出"渾天說",繪制星象圖,發(fā)明"渾天儀"、"地震儀"等。 張道陵:江蘇豐縣人,東漢末年,在四川灌縣創(chuàng)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稱張?zhí)鞄煛堉倬埃簴|漢醫(yī)學家,河南鎮(zhèn)平人。勤求古訓,博采眾方,著《傷寒雜病論》,造福人民,為后人尊為醫(yī)圣。張 飛:字冀德,燕人,三國時名將。為蜀國五虎上將,戰(zhàn)長坂名震于時。傳與劉備、關羽結義于桃園,世稱桃園三結義,被后世所傳誦。 張 遂:唐朝天文學家,河南南樂人。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測出子午線的人。 張 旭:唐代大書法家,江蘇蘇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筆,逸勢奇絕,連綿回繞,人稱"草圣"。張擇端 北宋畫家,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傳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圖》。 張景岳:明朝中醫(yī)理論家,浙江紹興人。他闡發(fā)了醫(yī)易相通的中醫(yī)理論,對中醫(yī)理論的發(fā)展,起了重大作用。張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號太岳,湖廣江陵(今屬湖北)人張德成:清末,中國人民抗擊八國聯(lián)軍的義和團首領。張秀眉:清末,貴州臺拱人士,清末苗民抗清領袖。張?zhí)鞄煟旱兰抑匾宋铩?張大千:著名畫家。 張自忠:著名愛國將領。(1890-1940)字藎忱,山東省臨清市唐元村人張學良,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國民黨軍陸軍一級上將。西安事變的組織者。字漢卿,號毅庵,生于1901年農歷4月17日凌晨(清光緒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遼寧)海城人。張瀾,愛國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和領導人,著名愛國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后擔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和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張愛玲,著名作家。(1920-1995)原名張瑛,上海人。著有《傳奇》《金鎖記》《傾城之戀》 等。中國近代四大才女之一。另外還有北洋軍閥(奉系)張作霖、中共創(chuàng)始人之一、一大代表張國燾、中共第一代領導人之一張聞天、抗日名將張自忠、新四軍將領張鼎丞、四人幫成員張春橋、導演張藝謀等等。 張堅 玉皇大帝的名字、、、